首页 百科知识 问卷法的特点与使用

问卷法的特点与使用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4 问卷法的特点与使用7.4.1 对问卷法的评价1.问卷法的优点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是问卷调查,特别是自填式问卷调查的突出优点。最后,问卷法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由于问卷法调查对象广泛,在问卷设计上要照顾到一般性的特征,这样就使生动的社会现实无法在问卷调查中实现,需要借助访问法等其他方法来实现。

7.4 问卷法的特点与使用

7.4.1 对问卷法的评价

1.问卷法的优点

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是问卷调查,特别是自填式问卷调查的突出优点。由于问卷可以采用邮寄的方式进行,所以它可以由很少的调查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很多人的调查,它还能突破时空限制,在广阔范围内,对众多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

匿名性、资料更真实是自填式问卷调查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与面谈访问相比,问卷法照顾到了人们在陌生人面前难以谈论敏感性问题的难题,由于没有其他人在场,问卷本身又要求匿名,所以被调查者可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下如实地填写问卷,再加上问卷排除了访问员在场对调查带来的干扰,更能收集到真实的社会信息。

最后,问卷法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向定量方向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研究的一大趋势。由于问卷中的问题实际上就代表了研究者所研究的概念、变量、研究假设的操作化的结果,通过对回答范畴的编码,很容易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转化为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而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量化结果,以便进行科学的预测。

2.问卷法的缺点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一,它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这就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因为被调查者必须能够读懂问卷中的问题才能填答,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于对文化水平低的群体的研究。

其二,填答的问卷的环境和质量不能保障。问卷调查,特别是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者难以了解被调查者是认真填写还是随便敷衍,是自己填答还是请别人代劳;被调查者对问题不了解、对回答方式不清楚,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说明。

其三,问卷调查法较多收集一般性的资料,无法了解丰富的社会过程。由于问卷法调查对象广泛,在问卷设计上要照顾到一般性的特征,这样就使生动的社会现实无法在问卷调查中实现,需要借助访问法等其他方法来实现。另外,问卷的设计是统一的,调查所询问的问题和封闭型回答方式的答案都是固定的,这就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很难进行深入探讨和定性研究。特别是问卷设计一旦出现重大缺陷,整个调查就将受到严重损失。

最后,问卷调查的回复率和有效率低。在社会调查中,一定程度的回答率是保证调查资料代表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问卷调查中,一份问卷能否完成、收回,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如果回答者处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放弃填答,就会影响问卷的回收率,如果回收率低,就直接影响资料的代表性,进而影响调查数据的适用范围,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偏差。

7.4.2 影响问卷资料收集的影响因素

要保证问卷法的数据质量,除了要在问卷设计上要下工夫外,减少因问卷设计偏差对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的影响,还要清楚认识影响资料收集的因素,减少调查中的误差。

1.行政资源与组织体系的影响

行政资源是指行政组织依据其合法地位和权力所控制的信息以及有形、无形的社会公共物品。行政组织在狭义上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广义上既包括立法、司法、监督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8)在最广泛意义上,那些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共服务组织如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社会团体也包含在内。在中国,行政组织具有中心性。一方面,当前中国社会还是一个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总体性社会”,国家行政组织处于这一社会的中心。(9)比较重要的社会资源往往直接被掌控在国家或地方行政组织手中,许多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或区域性社会调查的“合法性”必须依赖于有关行政组织的认可或默许、支持和配合,减少调查中的干扰,这就使得中国的学术调查无法摆脱行政上的“路径依赖”,此外,在信息控制上,目前中国宏观人口、户籍等基础资料也多掌握在少数国家部门手里,公开使用制度化程度低,学术研究者和商业调查机构要想利用这个系统的资源,无论是通过行政系统办手续,还是以商业购买的形式似乎都行不通。此外,由于中国已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自上而下的极具动员力量的行政管理系统,基层行政组织及办事机构也习惯了按照行政命令的方式做事,也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调查任务。从被调查对象的角度来说,中国老百姓似乎更认可通过行政系统渠道来开展了解民情、掌握基层信息的调查活动。

在调查中,行政资源可发挥很多作用,如可以对调查活动给予官方的肯定、认可或默许,为制定完备的抽样框提供必要的信息,还可组织或参与现场调查活动,取得被访者的通力合作。但另一方面,动员行政资源后也会对调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抽样时行政资源的介入会使得他们有意无意地“排除”一些特殊的样本和访谈者,如将预抽中的与社区干部关系不好的人、路途遥远而影响调查进度的人予以排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样本的代表性。二是由于调查者或多或少与上级有关,所以下级行政部门对调查者盛情招待,尽地主之谊,过度热情地活动安排和招待,这样反而有可能打乱整个地区的调查计划。三是某些地区的行政官员或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访谈时会全程陪同,这有可能影响被访者回答的信度。而有些行政官员对调查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担心调查会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烦或对他们存在一定的威胁。

在实践中,中国的多数学术性社会调查都或多或少运用了行政组织资源。行政组织资源在调查中主要起什么作用?运用行政资源的利弊何在?如何调动行政组织资源,将其限制在怎样的范围内才不至于影响研究的信度?这些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探讨。

2.调查员因素

问卷调查的过程存在着研究者、调查员和被访者三个主体,三个主体作用不同,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调查员要完全熟悉调查问卷的内容,实现研究者对填答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调查员还必须促使被访者正确领会题旨,如实填答。

调查员对调查质量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如调查经验对调查活动的作用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调查员提供了包括如何入户,如何与被访者建立互动关系,如何记录、追问等有助于调查实施的知识和技巧,从而积极促进了调查,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形成作弊、偷懒等不负责任的调查技巧。比如,可能在读问卷题目时,不再按照原来的顺序,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按被访者可能回答的概率的高低做阅读顺序。有学者甚至认为不应该聘请有过多经验的调查员,他们可能更适合做督导工作。而性别影响调查质量,由于男女两性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研究者在实践中观察到,男性更容易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女性出错率要小于男性等,此外,调查员的相貌、身高、衣着等都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波动,从而对调查质量产生意外影响。如果调查员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谬误百出,那么无论你的抽样技术多科学,数据处理多精确、分析水平多高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仍将一文不值。一些国外著名市场研究公司都将访问员的挑选培训与管理置于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位。因此,在问卷调查中,对调查员应重点控制,主要是要把好两关。

把好挑选关。在访问员的考录与挑选过程中至为重要的有四点:一是道德品质。在访问员的挑选过程中,坚持品德第一的标准仍然是最需要予以强调的。在正式录取前,要通过告知较低的工作期望与承担较高昂的舞弊成本,使少数好逸恶劳、品德不佳者自动退出访问员的应聘队伍。二是应变能力。访问员一般要求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独自一人解决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高效率、按计划完成。三是语言能力。一个优秀的访问员必须具有清晰的口齿、流利的语言,以及简明扼要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在一些普通话普及率不太高的地区,更应注意考察访问员的方言水平。四是外在仪表。一个诚实的外表不仅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甚至会影响到访问员能否入户成功。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治安较差的地区,这一点尤为突出。

把好培训关。首先要进行调查的一般守则和程序的基本培训,熟悉调查的计划、内容、目的、方法,以便让调查员对调查有个整体性了解,了解调查的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报酬等具体事宜,然后讨论调查问卷题目以及各题问答时的注意事项,并给调查员提供问卷、问卷调查说明书以及若干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传授一些基本的访问技术,比如如何敲门、如何自我介绍、如何记录等,要逐字逐句地弄清楚调查问卷中所有的问题。还可要求调查员对照答题说明书亲自填写一份问卷,或者先由研究人员示范调查,接着调查员之间进行仿真互访,最后进行实地试调查,从头到尾实际操作一遍,然后再认真总结模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套路或讲解,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调查督导可以通过电话找到被访者,针对容易出现调查员自己填写的问题进行回访,以检验调查员是否作弊;进行实地复核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即由专门的复核员到调查现场,对既定的问卷填答逐一进行复核。

3.被访者的因素

为了避免误差,分析被访者回答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很重要。一是被访者自身特征的影响,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配合调查,拒访率低,年长者对调查更感兴趣,而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由于侵犯了隐私,有向第三者披露答案的风险以及出于答案的社会期许等隐私使得被访者焦虑和担心,进而在调查时戒备心理强,不愿意填答。二是重要场景因素的影响。为了接触更多的受访家庭,很多调查员都需要在晚间入户调查,但在周末调查时,合作意愿比较高的是上午,下午和晚上效果最差。另外,南北方也不同,一般南方入户时间要晚,北方宜早。二是他人在场也会影响回答,如会出现代答、插话、咨询后回答等现象。有调查表明,有关家庭的情况,被访者倾向于由家庭拥有权威的人来作答,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况,被访者倾向于由该人亲自作答。(10)

7.4.3 对调查过程的管理

问卷调查实施是将研究构想付诸实现的重要环节,课题的研究人员不仅仅是构想的设计者,而且还应扮演调查管理者、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等角色,此外,由于影响调查的因素众多,这就要求研究者对调查实施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及时的把握。管理方式手段很多,一是要定期召开调查员会议或调查结束后召开碰头会,听取调查员每天调查工作汇报,交流调查心得、经验和要注意的问题;二是要采用方便实用的管理和联系方式,及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要注意审核资料。研究者或督导要认真抽查和审核每天的调查问卷,发现疑问及时核对,及时总结前段工作,进一步明确后续任务,适时调整调查进度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员的重新组织和调查任务的重新分配等,这是保障质量的主要手段。这种及时的复核有两个作用,一是使调查员能够对问卷掺入的个人加工时间降到最低,有利于减少调查员作弊的可能性,二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除了现场的第一次审核外,还可以在离开现场后的当日或次日,就问卷中的关键性问题及有逻辑关联性的问题进行二次审核,将再一次出现问题的问卷挑出来做进一步分析。最后,随着调查员调查次数的上升,其调查能力上升,但作弊能力、厌倦情绪也随之出现或攀升,因此在调查后期,要特别防止调查员因疲劳、熟练、枯燥感等因素而出现厌倦情绪和马虎随意的工作态度;(11)在调查结束前,要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和访问,进一步完善调查资料。

上述几点,目的都在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回收率是指答卷人送回问卷的比率。一般认为,回收率30%以下,所得资料只能用做参考;回收率在30%~50%,所得资料可以作为提出建议的依据;回收率在70%以上,所得资料方可做出研究结论。要提高问卷回收率就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努力:要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的支持;要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和理解、回答局面问题的能力,对问卷的回收率往往产生很大影响;要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要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要采取回收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