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

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大量资料有力地表明,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日本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已呈现不可逆转之势,这是因为同以往相比,日本经济出现了以下三个新的结构性特征。众所周知,公共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经济起死回生的特效药,一旦经济陷入萧条,日本政府就会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

一、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

大量资料有力地表明,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日本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已呈现不可逆转之势,这是因为同以往相比,日本经济出现了以下三个新的结构性特征。

(一)民间需求推动型的良性经济循环已经形成

所谓民间需求推动型,是相对迄今为止的公共投资拉动型而言的。众所周知,公共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经济起死回生的特效药,一旦经济陷入萧条,日本政府就会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其结果是,经济出现复苏的同时,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这种无节制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使日本的财政危机重重,国家和地方公共债务高达700万亿日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61%[5]。不仅财政弹性丧失殆尽,同时大量的公共投资又滋生出庞大的土木建筑业。一旦公共投资减少,就会引起大批土木建筑业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整个社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在过去十年中这一现象反复出现,与金融风潮交融在一起,成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经济增长型转变的设想,一再削减公共投资金额,压缩财政赤字规模,强调增强民间活力和扶持民间需求,寻求经济结构中“内生”力量的强大和“自律”机制的形成。日本政府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个人消费也曾因失业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长期低迷。但是,整个经济却出现了转机。如表1所示,自2003年以来,尽管公共投资出现连续不断的下降,2003年度下降了12.10%,预计2004年将下降10.7%,2005年将下降5.01%,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却出现了3.3%、3.4%和0.7%的持续增长。从表1中可见,个人消费、企业设备投资和出口已经取代公共投资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资料表明,个人消费的增长虽然缓慢但却十分稳定,2003年度实际增长1.5%,预计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增长2.5%和1.7%,再加上住宅投资的增长则更为可观。企业设备投资2003年增长幅度为12.3%,预计2004年为7.3%,2005年预计略微下降,下滑幅度为0.2%。同期,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1.0%、11.7%和0.6%(见表1)。如果把进口增长也同国内的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的话,不能不承认日本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的公共投资拉动型已经为内需推动型所取代。这里所讲的内需,主要是民间需求。

表1 Needs模型经济预测

(续表)

注:Needs模型是日本经济新闻社综合经济指数库中的一个关于日本经济指数的预测模型。2004年7—9月及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均为预测数。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Net景气观察,http://www.nikkei. co.jp,2004年8月21日。

(二)以“新三件神器”为代表的新制造业的雏形已经形成

“新制造业”的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素有财界司令部之称的日本经团联提出的一个战略设想。日本财界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痛定思痛,认为日本经济在金融等领域还处于弱势,日元升值及其后果明确表明日本在这一领域根本玩不过美国。日本要实现经济复苏,只有老老实实地在“生产制造”这一日本固有优势上下工夫。经团联当时明确提出了实施“新制造业”战略,决定以信息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建立新的国际分工优势。经过数年努力,日本在薄型液晶电视机、数码相机和DVD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上取得明显优势,成为带动日本个人消费更新换代的“新三件神器”。新产品的热销给日本企业带来丰厚利润。据2004年6月3日日本财务省对23489家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非金融企业的调查,2004年第一季度,这些企业的税前利润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6%。另据报道,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企业(主板上市)的1372家企业2003年度的税前利润比上年增加28.5%[6]

“新三件神器”的热销不仅带动了个人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且使日本的家电产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省力化转为智能化,其波及效果遍及各个产业。据统计,数码产业的生产规模2003年为7万亿日元,同年带动相关设备投资金额为1万亿日元。预计2005年数码家电业生产规模将达9.3万亿日元,2010年将达18万亿日元。为此,许多日本媒体把这一次经济复苏称为“数码景气”。日本统治阶层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日本经济的强势在于高端的国内市场、优质的劳动力、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和广泛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能力等五个方面,今后应以此为基础,重建以强大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世界经济大国[7]。2004年6月由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联署发表的《平成15年度制造业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新制造业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已使制造业从“守势”转入“攻势”。日本制造业过去靠从美欧进口技术,通过大规模生产来削减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则是靠本国的研究开发,形成研究开发—新产品问世—创造民间新需求—扩大企业收益这一经济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新模式[8]。如果说从公共投资拉动型转为民间需求推动型是宏观上的日本经济新结构性特征,那么,从大量生产成本节约型向研究开发需求创业型的转变则是微观上的日本经济结构性新变化。

(三)循环型经济的出现

所谓循环型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生产模式。与生产—消费—废弃的传统模式不同,循环经济是以生产—使用—回收—再生利用为特征的。日本早在2000年6月就出台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提出企业有责任使其产品成为使用后可再生的循环资源,有义务将循环资源进行处理加工和再利用。其后,日本又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法律和法规,如《家电回收再利用法》、《汽车循环法》和《建设循环法》等。其中,2001年4月颁布的《家电回收再利用法》明确规定,生产厂商有义务对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电冰箱等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消费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运输和回收费用,各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回收利用过程进行监督。该法颁布的当年,松下公司即斥资18亿日元建立了家电解体工厂,对旧家电进行回收利用。该厂开工的第一年就回收了50万台旧家电。以重量计,旧家电的80%都得到回收利用,回收再利用的铜、铁、铝等原材料达10万吨以上[9]。2004年夏,富士施乐公司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合成树脂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家电和器械绝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几乎可达到“零废弃”。

循环经济的另一显著进展是新能源开发。2003年4月,日本岩手县第一牛粪发电厂开始运转。东京都正在建造生鲜垃圾发电厂,回收饮食店的残羹剩饭和卖不出去的盒饭与食品用来发电,预计2005年该厂能建成投产。日本的太阳能发电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功研制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现一般安装在房顶上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光转化为电的变换效率为14%左右,研制成功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变换效率达28.5%。因其轻巧,可安装在小至手机大至汽车上[10]。预计到2030年,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新能源所占比例将上升为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