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濒于崩溃的财政状况

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濒于崩溃的财政状况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濒于崩溃的财政状况1851年年初,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前往广西“剿办”;同时又令邻近广西各省“添防设备”。截至同年年底,为此所花的军费,包括金田起义前夕镇压各种动乱所花的,共达银1800余万两。太平军起义后,入不敷出,年年亏耗。这样,在大起义期间,清政府的财政,一直都是处在濒于崩溃的状态。

一、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濒于崩溃的财政状况

1851年年初,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前往广西“剿办”;同时又令邻近广西各省“添防设备”。截至同年年底,为此所花的军费,包括金田起义前夕镇压各种动乱所花的,共达银1800余万两。(725)1850~1851年两年的这笔“例外”支出,相当于全国常年一年岁出的一半。户部为筹措这笔经费,除动拨广西本省库储和“发给内帑”外,又从江苏、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山西、福建、江西、河南、云南、四川等10余省移缓就急,调拨接济,才算应付过去。

1852年,清政府令各省督抚、盐政等官员督饬藩、运各司,确查各该省可减可删之款,奏明上报,备户部“分拨”。(726)可是,各省都以预筹“防堵”,省库空虚,无款可拨为词上报。而战争又使该年财政收入大为下降,仅得2500万两,所支款项,则达3100万两,计赤字600万两,几乎达到同年岁入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笔赤字是依靠捐输收入应付的。(727)

“天下财富,东南为重”。清政府一向把长江中、下游各省看做财政命脉所在。太平军到达这个地区后,统治集团中即有人惊呼:“岂能复为征税计”。(728)1853年年初,户部估算,该年岁入与1852年相比,至少又将少收银1000万两。该年二月中旬(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同月下旬,清政府官员中有人发出哀鸣说:“三月如不获胜,实不能支矣”。(729)五月初,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再克安庆;六月,户部密奏说:“军兴三年,糜饷已达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盘点银库,截至6月12日仅存银227000余两,连正常行政费用也无法开支了。(730)

国库存银来自各省解送。太平军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后,被兵各省地丁既“无可催征”;尚属完善的如江苏则要求“缓征”,山东、山西、陕西、浙江等省,则或请“留用”,或办“防堵”,使地丁收入,远远不能足额。它如盐课,关税、杂赋,也都无法照旧征收。(731)同时,各路军营粮台则又“请饷纷纷”,使户部“日不暇给”。这些情况造成了“外省之款既拨之无可拨,部库之项亦筹之无可筹”的局面。后来,清政府为镇压遍地烽火,军费的开支,更越来越大。1857年6月,户部奏:单计“部拨之银,已及六千五百余万”两。(732)

户部奏销镇压大起义军费

img147

注:*原作“西北战剿军费”为银11889万两;考虑到新疆的回民起义从1867年起已发生质变,减去其中光绪元年至三年的2645万两。

资料来源:据彭泽益:《清代咸同年间军费奏销统计》文中统计改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3辑)。

估计奏销的缺漏部分和不入奏销的各种支出,至少也不会少于上述数字。则实际所花军费,该按下表数字各增1倍,为银8亿两上下。

清政府在镇压农民大起义中,饬令各地举办团练。团练有官团、绅团(又叫民团)之别;前者由州县官创办,由地方士绅主持,经费大部分依靠本地士绅筹措捐派,间或在本省兵饷中支拨一部分,大部分不入奏销。至于绅团,经费全由地方士绅自筹。既不取官方分文,自然更无报销可言。当时团练,几乎遍及全国各州县,估计军需支出很大,至少达23000万两。(735)

早在1853年夏,清政府为支出“例外”费用,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此后,它的统治地区大小无常,且多残破,每年各项税课所得,平均不足旧额的十分之四五。(736)清政府国库储备,在1850年,还剩银800万两。太平军起义后,入不敷出,年年亏耗。到1853~1857年,剧减至平均年约11万余两,在1858~1864年间,进一步减少到每年平均只有6万余两。(737)一个封建大国的库藏,不过与一家地主(还不能算是大的)的资财相似,这足以看出它的困窘了!国库如此,各省地方库藏,虽情况不同,一般都不免“竭蹶不遑”,(738)“司库荡然”。(739)如贵州在60年代藩库存银,多年间只有80余两。(740)

这样,在大起义期间,清政府的财政,一直都是处在濒于崩溃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