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方式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资源配置方式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用何种方式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正是公共经济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因此,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

一、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社会可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如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然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有限的资源如何去满足人类无穷欲望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源配置优化的历史性命题。应该用何种方式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正是公共经济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在研究资源配置决策之前,有必要先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作一介绍。

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怎样用有限的要素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在消费者的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应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它并不考虑初始的要素如何在人们之间分配以及生产成果(收入)如何在人们之间分配的问题。当然,在一个连续运转的经济体系中收入分配反过来决定着要素的分配。收入应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但它却是经济学无法回避的。此外,一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不仅涉及微观领域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经济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效率原则

1.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这一概念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名字命名的,他在《政治经济学讲义》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问题。

经济效率的定义比较抽象,人们可以借助图2-1来进一步说明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假定社会中只有A、B两个人,横轴代表A的福利水平,纵轴代表B的福利水平,A和B的经济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产品和劳务。由于社会总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消费的总量也是有限的。图中WW'曲线就表示总量有限的产品和劳务全部分配于A和B之间两人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的各种可能的组合,WW'曲线被称为福利边界(Welfare Frontier)。也可以说,福利边界代表着当A(或B)的福利水平既定时,B(或A)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福利水平。WW'曲线以外区域的点,如C点,是任何资源配置方式都不可能达到的,只有WW'曲线上及曲线内的各点才是可能的福利水平组合。

img1

图2-1 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

如果某一种资源配置使A和B的福利水平处于D点,那么D点是低效率的,因为从D点到曲线上的E点,A和B的福利水平可以同时提高,而E点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到达E点以后,无论从E点移到WW'围成区域内的哪一点,一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另一个人福利水平的下降或者两个人的福利水平同时下降,所以人们可以认为,WW'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效率的定义。

2.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要达到某种产品的有效生产,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总的净社会收益非负;二是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收益最大化。一种产品的社会总收益(Total Social Revenue,TSR)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一种产品的社会总成本(Total Social Cost,TSC)指的是为生产一定量的该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这里第一个条件保证某项目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还必须在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基础上满足第二个条件。当配置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总的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

MSR=MSC

MSR(Marginal Social Revenue)是指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表示人们对该种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MSC(Marginal Social Cost)是指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产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收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由于存在着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要素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决定了产品的边际成本在短期内是递增的,所以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如图2-2,其中图(a)表明该产品的社会总收益(TSR)和社会总成本(TSC),图(b)表明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MSR)和社会边际成本(MSC)。由于MSR=ΔTSR/ΔQ,所以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上每一点的值等于社会总收益曲线上同一产量所对应的点处切线的斜率;同样道理,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上每一点的值等于社会总成本曲线上同一产量所对应的点处切线的斜率。

图2-2 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

可以通过比较某种产品在不同产量水平上的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来说明这种产品的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如图2-2中的图(b),在三角形MSR和MSC的交点E达到了该种产品的有效产量Q*。如果产量处在E点的左边,即MSR>MSC,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可以获得追加的效益,ABE的面积即为产量由Q1增加到Q*可能带来的追加的净效益;如果产量处在E点的右边,即MSR<MSC,这表明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小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必然会遭受亏损,三角形CDE的面积即为产量由Q*增加到Q2可能带来的损失;只有在MSR=MSC即产量为Q*时,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如图所示,在产量为Q*时,TSC曲线的斜率等于TSR曲线的斜率,此时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也最长。

公平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帕累托最优确实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许多人不同意将效率作为评价经济运行的唯一标准和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因为在一个消费者拥有全部产品的99%的社会里可能存在着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显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这是令人满意的资源配置;而且按照帕累托最优准则,即使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从一个挥霍无度的富翁处拿走一个面包也不是帕累托改善或效率的提高,因为一个社会成员的处境变坏了。因此,必须引入判定社会福利水平的另一个标准——公平。

公平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怎样鉴别公平与否,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依照不同的道德规范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很难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从“规则公平”的角度看,效率准则也有它公平的一面,然而在大部分时候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人们讨论公平时主要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经常运用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这一分析工具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指标。

在图2-3中,画有一个正方形,纵轴衡量社会总财富百分比,人们一般将正方形的高分为5等分,每一等分为20%的社会总财富。在横轴上,人们将100%的家庭从最贫穷者到最富有者从左到右排列,也分为5等分。第一个等分代表最贫穷的20%的家庭,最右边的那个等分则代表最富有的20%的家庭,在这个正方形中,将每一百分比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的百分比累计起来,并将相应的点画在图中,便得到一条劳伦兹曲线。因此,曲线就能直观地表现出社会的财富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

img3

图2-3 劳伦兹曲线

如果总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则劳伦兹曲线就是对角线OE,OE被称为绝对平等线(Line of Perfect Equality)。另一极端则是完全不平等的劳伦兹曲线OFE,因为这一折线意味着唯一的一个家庭拥有100%的财富,而其他所有的家庭都一无所有。当然,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经济都处于两种极端的财富分配状况之间,如图中的弧形曲线OE,曲线越靠近对角线,则社会财富的分配越平等,越靠近边框OFE则越不平等。

为了使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更具可测性和可比性,可再引入一个指标——基尼系数。即计算图中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劳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A)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OEF的面积(A+B)的比例。基尼系数=A/(A+B)。因此,基尼系数可以在0(绝对平等)到1(绝对不平等)之间变动。

基尼系数只是给出了一个客观的衡量公平程度的参考指标,当然并不是说它是最优秀的一种指标。而且,基尼系数是多少才是公平的,仍旧取决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的价值判断,没有一致的答案。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超过0.45时,就意味着社会不公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稳定原则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震撼了世界,宏观经济稳定自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危机期间,美国的物价水平下跌2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31%,失业率高达22%。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系统提出了国家调节经济的理论,以解决失业问题。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就业法案,明确地将充分就业列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战”后,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增长也成了美国主要的宏观政策目标。

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西方各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也日益恶化。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相应地发展为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1.稳定物价。所谓稳定物价,就是指在某一时期,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大体稳定。实际经济生活中,在整个社会物价稳定的同时,也会出现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的情形,这种价格变化往往会促使全社会的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稳定物价的实质是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地上涨。但物价稳定的具体指标须由各国视本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2.充分就业。实际上,充分就业是同一定数量的失业同时存在的。在动态经济中,社会上总存在着最低限度的失业。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技术、季节等原因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二是自愿性失业,即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是在经济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是难以避免的。此外,还有一个可承受的非自愿失业幅度。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所以,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究竟失业率为多少才是充分就业,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衡量经济增长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衡量。但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靠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增长。

4.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努力实现一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避免长期的大量顺差或逆差。

以上四个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之处。因此,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

(二)资源配置方式

习惯、命令和市场

1.传统社会的习惯。人们最初用来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习惯”。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或道德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进行资源配置时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在由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以家庭、部落或村庄为单位,通过世袭的分工制度来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其中“子承父业”构成了这种世袭分工制度的基本特征。在这种世袭的分工制度中,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但是,习惯在带来秩序和稳定的同时,也会窒息社会的创新。正因为如此,传统社会的生产发展缓慢,社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且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物品来满足人类的需要。

2.命令(政府)机制。命令机制主要是由政府来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这样一种政府可能是独裁式的,也可能是民主制的。在极端情况下,政府告诉人们应该吃什么、喝什么,应该如何生产食物和钢铁,谁应当生活富裕或生活贫困。某种程度上,在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时期,命令机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在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这种方式必然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特权阶层的偏好与利益,而不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消极后果。

3.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所有者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他们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分散地个别地进行经济决策,并通过市场交换和竞争达到他们的目的,调整他们的行为。

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以至于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纵观当代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一个纯粹是以上三种之中的一种,而更主要的是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作用的混合经济,也不排除在少数地区和场合习惯仍旧发生影响。

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市场机制的基本点是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市场是一种产品(或要素)的多个买方和卖方通过互相竞争,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在市场制度中,每样东西——每种产品和每种劳务——都具有价格。即使不同的人类劳动也具有价格,即工资。

如果任何一种产品的需求增加,卖方为了分配有限的供给就会提高这种产品的价格,而较高的价格将导致更多的供给。另一方面,如果任何产品的数量超过了人们在最新的市场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急于将库存产品出手的卖方就会压低价格。在较低的价格下,人们的需求将会增加,同时未来的供给也将减少。于是买方和卖方的均衡将被恢复。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的市场。例如,如果计算机行业需求更多的劳动者,该行业劳动者的价格,即他们的每小时工资,将趋于增长,这就会使更多的劳动者进入这一行业,从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恢复均衡。

概括地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1.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他们每天作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企业受到追求利润的欲望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

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

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这些又构成人们的收入。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这一过程可由图2-4说明。

在图2-4中,一切需求关系用实线表示,一切供给关系用虚线表示。在图上部的产品市场内,消费者对需求的货币投票影响了企业的供给决策,从而解决了生产什么的问题。在图下部的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公众对劳动和其他要素的供给决定了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收入。同样,企业为了购买生产要素和以最低价格出售产品而进行的竞争决定了如何生产的问题。

图2-4 竞争和价格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应该强调指出:西方经济学中所称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西方学者理想中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人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

▲产品是同质的;

▲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以上是公认的已被明确表述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除此之外,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还有一些条件是必须满足的,这些条件事实上是暗含在经济学家们的论述中的。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个人,都一致地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生产者也一致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是理性的;

▲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能够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来计量;

▲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所有;

▲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

▲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

2.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在完全竞争市场,一种产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消费者买进该产品一定量时所愿付出的价格(Pd),这个价格反映了该产品之一定数量的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即该产品的边际效用(MU)。因为某产品的价格就相当于增加购买一个单位该产品所需付出的代价,理性的消费者将使它与自己从增加消费一个单位的该产品中所能获得的收益相等,而后者就是该产品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均衡所需的条件是:Pd=MU。因此,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他的边际效用曲线是一致的,而只需将若干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如图2-5,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图2-5 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从供给方面看,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生产者提供该产品一定量时所要收取的价格(Ps)。在完全竞争市场,某产品的价格就相当于生产者每多卖出一个单位该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边际收益MR),为了达到利润极大化,理性的生产者将使它与自己每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的该产品中所付出的成本即该产品的边际成本相等。也就是说,生产者均衡所需的条件是:Ps=MC。因此,一个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与他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致的,而只需将若干单个生产者的供给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5,由于边际成本递增,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和生产者所要求的价格一致,即Ps=Pd,于是MU=MC。由于不存在外部化现象,私人的边际效用就是社会边际收益,私人的边际成本就是社会边际成本,所以MSR=MSC成立,即社会从某种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与产出这种产品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相等,因此满足了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

以上阐述了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是充分的,可以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是必要的。因此,人们也往往将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判断经济效率是否可以实现的一个规范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