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概念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概念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 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在行业协会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提高凝聚力,传递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扩大行业协会影响力。而对于非营利组织“存在理由”可以用使命陈述来阐述。行业协会组织治理是手段,行业治理是目标。

第五章 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

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在行业协会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有许多要组成,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是价值观、理念、使命、愿景、责任、目标等要素。通过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文化,提高凝聚力,传递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扩大行业协会影响力。

第一节 行业协会使命与愿景

行业协会宗旨及使命是其章程规定的基本内容,是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是基于行业理想、会员利益而构建的。在宗旨、使命大方向确定之后,行业协会需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取得会员和工作人员的认同,从而形成协会建设的基本动力。

一、行业协会使命

(一)组织使命概念及内容

1.组织使命概念

一般认为,组织存在的目标即为组织的使命。对于行业协会而言,使命是组织创设和存在的理由,是协会解决行业问题的公开承诺。行业协会有了清楚的使命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使命如此独特,以至于成为影响一个组织经营成败的唯一原因,即经营使命是反映组织能否全面地考虑发展和平衡的问题”[1]。显然,非营利组织的使命陈述是其有效管理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使命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类组织的长期适用的组织目标,是组织的“存在理由”。具体可以解释为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确定进入哪个社会公共部门、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产品,为哪类人群提供服务。而对于非营利组织“存在理由”可以用使命陈述来阐述。金(King)和克莱兰(Cleland)认为,组织精心制定书面使命的目的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整个组织经营目的的一致性;二是为配置组织资源提供基础或相关的标准;三是形成统一的组织环境或工作条件;四是通过集中陈述,使员工认识组织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组织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参与组织活动;五是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包括向组织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六是使组织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这些目的转变为具体目标,以便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有效的评估和控制;七是令人振奋的使命陈述向非营利组织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现组织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凝聚力、筹集资金,为组织的良好运作打下了基础[2]

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与价值观、目的、目标紧密相连,并通过具体的任务和项目行动落到实处。

2.组织使命构成

组织使命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为什么存在,组织要成就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第二,实现组织目的的主要方法或活动:怎么做,如何做?这也可以称为组织的战略。第三,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指导原则和信仰是什么,凭什么有这么多人集聚在一起,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

通常情况下,非营利组织使命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社会公益伦理。以公共价值为取向的道德自觉、人道救助、伦理关怀、责任意识、人权意识。二是行业道德与行业守则。利他主义、职业诚信、团结博爱、资源的公平分配、尊重社会认知、尊重公序良俗、尊重大众情感。三是组织价值观。正确的、明确的、具有长远愿景的活动宗旨和目标;组织自身对忠诚、良知、情感和认同的信仰;组织对清晰使命的承诺,回应社会需要。四是组织文化。整体感、自尊心和认同感、个体的自我类化与群体凝聚。

3.行业协会组织使命特征

行业协会是以特定行业的会员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其对于会员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该行业的互益性产品和公益性产品。因此,行业协会使命具有以下特征:

(1)以行业发展为内容。行业协会组织治理是手段,行业治理是目标。行业协会使命是行业治理的内容,是行业协会作为组织形态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合法性来源。行业协会使命必须以行业为边界,以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行业会员对于行业未来的共同理想。

(2)以现实问题为基础。行业协会使命不能仅存在于理想层面,还必须以行业以及行业周围环境的现状、问题为基础。对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是行业协会使命吸引会员的基础,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对现实问题把握准确,对现实问题提出符合规律的解决方式和目标状态,行业协会使命才具有真实性。

(3)提供行业互益性产品和公益性产品。行业协会使命既要考虑会员个体的利益,也要考虑行业企业共同的需要。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是通过行业统计和行业标准,提供行业发展的公共规则,维护行业秩序,对于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会员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管制,对于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制约加以一定的改造,从而确保行业协会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使行业互益性产品满足会员的需求,确保行业公益性产品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也为政府所吸纳,得到较高的社会声誉。

二、行业协会愿景

(一)行业协会愿景

愿景,英文vision,是指针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成员的渴望,由组织成员讨论,获得一致的价值认同,用来协调行为的一种目标描述。愿景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愿景类如一种梦想,而且是可实现的梦想。二是愿景一旦说出后,组织成员能够随之兴奋,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愿景的内涵是价值观、使命和目标,通过价值观转化为使命和目标,体现为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地执行任务。

行业协会的愿景是指为了满足行业协会外部环境的要求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统一组织的想法,行业协会为组织成员设计的组织理念、价值、使命、责任和目标状态的描述。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一是愿景形成的条件。行业协会一方面需要应对行业协会所处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协调行业协会内个人利益与组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满足行业协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二是愿景的内涵。愿景包括理念、价值观、使命、责任和目标五个部分。理念指行业协会对使命和任务所持的基本态度,作为行业协会活动的方向和指南。价值观是对行业协会和组织成员最基础性的性质判断,规定行业协会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命表示一种行为导向,责任是行业协会应尽的义务;目标是具体去做的事务。通过理念、价值观的引导,确保使命、责任与目标落到实处。

【材料】

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愿景[3]

核心理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汽车强省建设

协会愿景:成为湖北省最具公信力、最有活力的行业协会

协会使命:热情服务 反映诉求 凝聚力量 促进发展

协会责任:整合与共享、合作与共赢

(二)行业协会组织愿景的形成

行业协会组织愿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内外部环境条件、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构筑组织核心实力。

1.内外部环境条件

内外部环境条件是行业协会组织愿意景形成的重要基础。

第一,内部环境条件,包括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各办事机构设置情况、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聘和管理、项目运作情况、财务状况等。

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的决策体系。主要的关注点是:会员(代表)大会是否民主选举领导人,选出的领导人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理事会决策是否科学和民主;秘书处的人员是否有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经营理念。从法人治理结构中了解行业协会愿景是如何形成共识的。

各办事机构设置情况是指行业协会所处理的业务需要办事机构的科学设置。主要的关注点是:会员部门、信息部门设置情况;拓展业务的部门设置情况。从设置部门中可以看出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对愿景执行的重视程度。

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聘和管理主要是指专职工作人员招聘机制和管理状况。主要关注点为:招聘人员的专业状况;聘用人员的薪酬等。通过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聘和管理,了解工作人员对行业协会愿景的理解程度和认同度。

项目运作情况是行业协会实现目标的执行过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程度。行业协会把愿景融入项目运作中,使愿景与目标实现、任务完成有机连接。一般来说,离愿景越近的项目,行业协会重视程度最高。

财务状况是指行业协会通过各种活动而获得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反映出实现行业协会的愿景运作资金的好坏。根据项目与愿景的远近,行业协会花在愿景实现上的资金投放量为最多。

第二,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包括行政环境条件、经济环境条件、社会文化环境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四个方面。这些外部环境条件限制和规定着行业协会愿景的形成和落实。

行政环境条件是行业协会愿景产生的政治基础。行政对行业协会的重视程度和管理体制,会对行业协会愿景的提出和实现有直接的影响。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为了促进行业国会商会的发展,实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减少了业务主管单位的前置审核。去行政化,也为行业协会自治自律创造了客观条件。

经济环境条件是行业协会愿景产生的经济基础。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协会依附于政府,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少。市场经济时期,行业协会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为行业协会愿景内容的规划提供了便利。

社会文化环境条件是行业协会愿景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行业协会愿景的提出,是基于行业协会的历史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所提出来的,因此,是一个长时期内的积累。同时,社会文化环境条件也对行业协会领导层的思维与决策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生态环境条件是行业协会愿景产生的生态基础。任何行业协会离不开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如城市污染、水资源缺乏、气候反常等。行业协会的愿景应与国家和城市环境保护所倡导的理念和思路相一致,只有这样,行业协会的愿景才会有生命力。

2.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协会愿景的产生,除考虑自身会员的利益诉求和客观内外部环境条件外,还需要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协会所服务的会员未来需求、行业发展的未来需求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是产生行业协会愿景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了解会员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会员,激发会员的积极性,提高会员的凝聚力。行业发展的未来需求,主要是考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是逐渐从小变大,由大变强,还是由大由强演变成小和弱,从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等等。行业协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势有较密切的关系,行业协会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中分析哪些经济领域是国家倡导、重点扶植的领域,哪些经济领域是国家限制,这些情况与行业协会的发展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哪些对行业协会来说是机遇,哪些是挑战。同时,要需要考虑全球的经济形势走向。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行业协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与国外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在获取国外信息和资源的情况下,明确行业协会自身的优势和强项。

从未来发展趋势中,把握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选择适合行业协会特点的愿景。

3.构筑组织核心实力

行业协会组织愿景的形成必须构筑组织未来核心实力。行业协会组织的核心实力,一般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独特的服务。哪些服务是其他行业协会所没有的,哪些服务是行业协会所独有,哪些服务得到会员的大力支持;二是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如何运转的,决策产生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是独特的资源。行业协会哪些项目与政府有密切关系,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哪些项目与市场关系密切,能够获得市场较多资源;四是高效的运营团队。行业协会是一个组织,它需要有一个高效的运营团队,把行业协会的价值观、使命、决策目标与执行效果有机统一。

4.行业协会愿景的制定

行业协会愿景的制定过程较为复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组织建设。专门成立行业协会愿景领导小组,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专职人员、专家学者五个方面的人员组成。二是共识凝聚。通过聘请专家者和专业人员提供行业协会愿景方案,在会员内外广泛听取意见,逐渐形成共识。三是愿景方案预告。由行业协会愿景领导小组提供两套或三套方案,提供给会员,在网站或媒体上发布,听取各方面意见;四是理事会讨论决定。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由行业协会愿景领导小组提供两套或三套方案,供理事会讨论决定,最终选出行业协会愿景。

第二节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定位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概念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理念、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现象。

从广义上来看,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组织的“硬文化”。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服务产品造型、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二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等。三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软文化”,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员工素质和历史传统等,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也称为组织精神。

也就是说,最广义的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组织管理活动所创造的具有该组织特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组织制度、文化环境、服务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而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组织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为全体组织成员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组织特点的理念、价值观、使命、愿景、宗旨、精神、责任等整体形象体现的总和。

(二)组织文化的地位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是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通过组织文化,组织有可能获得相对充足的物质资源,制定较规范的管理规范,能够凝聚成员,形成共识的使命和愿景,从而协调矛盾,减少冲突,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具体而言,组织文化的价值在于:一是能激发使命感。通过组织文化,确保员工明确目标和方向,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二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组织文化把组织价值观得到充分的提炼和传播,让组织内所有的员工都能感受到有一个梦想,需要共同去追求。三是加强责任感。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都能认识到每个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地完成目标任务。四是赋予员工荣誉感。尽管在组织内,每个人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但每个人都在为组织的目标尽力,为组织增添荣誉感。

(三)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概念

狭义上而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是行业协会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由价值观、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现象。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

行业协会对人和对事所持的态度,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市场关系。行业协会有的是官办的,它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行业协会的价值观是把为政府服务放在第一位,为会员服务放在第二位,对社会和市场的反应缓慢。有的行业协会是民间自发的,它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会员企业有密切关系,这种行业协会的价值观是直接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放在第二位,对社会和市场的反应较快。

2.仪式

行业协会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出它不同的使命与宗旨,如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通过早会的方式把一天的有关信息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安排好一天的工作。

3.符号

行业协会的符号反映出行业协会本身的价值判断,这可以从徽标和标识(LOGO)来观察。不同的LOGO反映出来的价值理念不同。有些行业协会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会徽设计,对行业协会的价值理念和符号有机地结合。如2006年3月10日,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发布会徽评选结果公告,自2004年12月30日,通过“首都之窗”和“北京乡村旅游”向社会开展会徽设计征集活动,到2005年3月20日征集活动结束,收到全国20个省市的85位作者的有效稿件122份,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纪念奖76名。

【材料】

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4]

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徽,以金字塔造型和象征人才交流的两个“人”为基本构成元素,成“人才金字塔图”。

(1)“人才金字塔图”寓意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是为人才服务的社会团体。

(2)会徽设计将协会的宗旨与人才交流元素巧妙结合。会徽中金字塔的造型是协会稳固的基础,图形象征公平、公正、公开的“公”字,代表各会员单位在协会的指导下公平、公正、公开地促进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进步;图形中两个“人”,象征人才交流,表明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的行业属性,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3)会徽整体设计采用相互支撑和依托的表现形式,彰显协会是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准绳,协助政府机构从事行 业管理,维护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加强会员之间的协调和自律,规范行业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深圳人才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

(4)蓝色的图案,金字塔的造型,体现着无限上升,寓意着会员与人才的无限发展。

4.处事方式

行业协会的治理文化通过处事方式得到完整的体现。有的行业协会对危机管理反应较快,有的行业协会反应较慢。有的理事会开会比较民主,讨论比较充分,有的理事会基本上由会长和秘书长个人作出决定,民主讨论的气氛弱。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深圳市深商联合会自2012年4月开始,举办深商黄埔军校,到企业中实地考察参观并听取报告,了解企业第一手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截至2014年3月,已经举办了11期。

【材料】

中国物流行业协会[5]

我们的理念:与国际接轨 同世界对话

我们的口号:团队、自信、真诚

服务模式:物流智力服务超市

我们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挖掘资源、集合智慧、融通资本,推动中国物流产业高速成长。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定位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意义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在整个行业协会中有特殊的意义:一是引导意义。行业协会通过治理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形成统一的价值规范,引导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二是规范意义。在行业协会治理过程中,不仅会出现行业协会内部之间的不同意见,而且还会与政府、市场会有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文化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减少矛盾,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实现行业协会的使命。三是成就意义。为了激发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需要借助价值观和愿景,凝聚人心,使每一个行业协会成员都能以协会为荣,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定位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在行业协会活动过程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活动场所等物质性条件赋予生命。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办公场所与其他组织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有一个文化,这个办公场所就有特殊的地方,形成良好的办公行政文化,使工作人员在其中充满温馨和快乐。二是对行业协会制度性规定赋予力量。为了实现行业协会所设定的目标,使资源尽可能最大化的使用,行业协会需要制定诸多的制度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制度从形式看都是冷冰冰,如果没有价值观、理念、使命和愿景的认同,就会受到会员、员工的抵制和反对,制度规范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通过行业协会治理文化使制度变得人性化,关爱人和理解人,确保制度规范的有效实施。三是形成有特殊性的价值取向和宗旨使命。一个行业协会与另一个行业协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包括行业协会的历史、规模、项目运作、制度安排、领导方式,但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文化,通过态度、理念和责任,强化了本行业协会所设定的理想和梦想。

第三节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性质与特征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在行业协会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为制度性规范提供价值内涵,又为项目活动提供思想保障。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性质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性质,既不同于办公场所的硬件,又不同于制度性规范的软件,它是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在行业协会治理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行业协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办公条件,是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可或缺,但人在行业协会中非常重要,高素质会员和工作人员,能够为行业协会带来无穷的资源,拓展业务,与政府和企业处理好关系,而带有特殊价值观的会员和工作人员,把行业协会作为自身的一个“家”,全身心投入。而制度性规范,也需要赋予其生命,把行业协会的管理绩效、宗旨使命、责任义务融汇一体,实现行业协会组织目标和具体任务。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特征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类型有许多种。

以直观性程度来分,可以把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分为可视性文化与不可视性文化。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可视性,主要体现在协会的标语、图案、符号上。只要一进入行业协会的办公区域,就可直接感受到。行业协会治理文化不可视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制度性规范和项目运作中,在开始时,可能感受不到这个行业协会的价值理念的特殊性,但一旦参与观察之后,就可能会慢慢地体会到这个协会的文化内在性。

以层次为标准,可以把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分为表面层次、中间层次和核心层次。一是表面层的物质文化,是行业协会的“硬文化”,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服务产品造型、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二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行业协会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等。三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是行业协会的“软文化”,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员工素质和历史传统等,它是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核心,可以称为行业协会精神。

以范围来分,可以分为最广义和狭义。最广义的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行业协会治理活动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组织制度、文化环境、服务产品等,价值观是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核心。而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为行业协会成员所认同并遵守的,由理念、价值观、使命、愿景、宗旨、精神、责任所构成的整体形象体现的总和。

以活动方式来分,可以把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分为静态的治理文化和动态的治理文化。静态的治理文化,主要体现在行业协会的徽标和制度化的规定,动态的治理文化,与会员和员工的事务处理中得到呈现,使内部得到高度认同,使外部有更多了解。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特征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人的价值观为导向。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有许多的内容,包括使命、愿景、责任、目标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通过对会员服务、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态度不同,就可以行业协会之间的差别。二是以表达为展示平台。行业协会治理文化,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展示出来,为外界所知道,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行业协会的网站、行业协会会议、行业协会文件、行业协会负责人讲话。这是最为直观的方式。三是以制度化的规定为载体。行业协会治理文化,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日有累积的结果,因此,治理文化必须在制度上加以规定,来引导行业协会会员和员工的活动,约束行业协会会员和员工的行为。四是以事务处理为检测评判断标准。所有的行业协会,都认为自己的治理文化最有特色,最有新意,最有效果,那需要通过事务的处理为判断的标准,而不仅仅是通过网络、领导人讲话、文件规定。五是治理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尽管不同的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有差异,但这种不同不是用好与坏来作出判断,而是以有效作为衡量标准,如何以治理文化服务于实现行业协会使命和目标。六是治理文化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静态的治理文化,常常以标语、口号、决议、徽标来体现,使别人理解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含义,但具体要展示的话,就要在动态的过程中逐渐为别人所了解,通过行业协会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和为社会服务过程中,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就会出现生动丰富的形式展示出来。

【材料】

行业协会如何打造文化品牌的?[6]

一、协会文化的由来

中国服装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行业性、自律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与很多全国性行业组织一样,中国服装协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曾有与“政府”转型相关的一段历史,中国服装协会曾经一度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行业管理职能,但随着行业历史的变迁,行业协会所担负的“政府职能”的淡化,服装协会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寻找自我发展方向,摸索新的行业服务方式,谋求新的角色定位。中国服装协会几经机构变革,从2000年以后开始真正朝着事业单位企业化方向转型,尽管当时协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都十分薄弱,但勇敢接受了转型的艰巨挑战。

协会为了创新服务手段、扩大业务范围,广泛“招兵买马”,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引入了公司化管理模式,开始尝试开展会、办论坛、搞培训等市场化服务项目,当时,在员工思想、协会文化方面当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协会一度浮躁起来。协会领导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总结出协会文化与协会发展中最主要的两点不适应:一是“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冲突;二是“小而纯”的协会与“大而全”的协会在管理方式上的冲突。

二、“协会文化”的确立与沿革

“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冲突的原因是两种价值观、两种工作方式的碰撞。协会发展之初曾被戏称为“二政府”,遵从机关作风和机关行为规范,这种作风的典型特点是“严谨”,其价值取向是“无误”。“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协会受益匪浅,但是一定程度上却产生了“反应慢”的问题,为了追求“无误”,协会工作总是处于反反复复的斟酌和修改中,最终形成的决策或者成果确实相对比较“尽善尽美”,但常常相对时效慢半拍。“企业文化”却恰恰相反,讲求大胆向前冲,敢于拼搏,特别讲求效率,其价值观是追求“效果”,或者说追求“效益”。结果“稳健”与“果敢”之间就形成很大的矛盾。适应了机关文化作风的员工看不惯企业文化作风的员工“风风火火”、“毛毛躁躁”;适应企业文化作风的员工不习惯机关文化作风的“慢条斯理”。经过分析,“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都不适合协会,协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确立自己独特的“协会文化”。

那么如何确立“协会文化”呢?从统一协会的价值观入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广泛听取会员单位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协会的工作思路,理清协会的发展脉络,确定协会在行业和社会的定位——“中国服装协会以提升产业素质为己任,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创新,在加大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培育、扶植和提高的基础上,着力与上下游行业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并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努力为中国服装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这样的使命促使下,协会文化明确了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做的就是为行业发展服好务,并由此创造和体现价值。

“协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那么再重新审视“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就很容易找出两者中该如何借鉴和摒弃。依旧传承了“机关文化”中的“严谨”,吸收了“企业文化”的“务实”和“灵活”,结合新形势、新定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形成了中国服装协会独有的“严谨、务实、开放、效率”的协会文化理念。

中国服装协会的“协会文化”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协会职能和业务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地演进和丰富。并且与行业、与社会产生了良好的互动。

目前,中国服装协会在维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责任监督,规范行业行为,调查研究产业发展及市场趋势,参与制定战略规划;倡导科技进步,组织教育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组织品牌海内外展示,协助企业市场开拓;开展行业外交,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有这重要的职能。在各类活动和服务过程中,中国服装协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热情、专注、创新、合作,并由此培养了一批组织性强、思想活跃,勇于奉献的协会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也有机渗透其中,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协会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有效地与协会管理、协会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协会通过“协会文化”的打造,使协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协会精神,成为职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为了让协会文化既不偏离主线,又能不断充实发展,协会想出了“每年都有新主题”的办法,“协作”、“创新”、“学习”、“效果”等等都曾是年度的主题词。员工心系行业,紧密围绕“服务”二字,严谨务实地工作,同时不断根据新的要求去完善自我、完善团队。通过意识的、文化的、技能的进步更好地服务行业。

“协会文化”造就了协会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做事雷厉风行、严谨务实、谦逊节俭、开放前瞻,更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对外围绕“服务”不断提高技能、创新手段、优化质量;对内则志向高远、团结一致。“协会文化”已经成为我协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协会管理”与“协会文化”相适应

“小而纯”的协会与“大而全”的协会在管理方式上的冲突,协会也是用了较长的时间才解决。在协会只有十几个年龄相仿的员工的时候,管理模式倚重于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式人文化管理。但后来,随着协会人数的增加,这种缺乏规范条例、缺少硬性制度的管理就越来越掣肘协会发展,纪律散漫、精神涣散现象越来越严重,协会意识到管理转型必须跟上协会“长大”的脚步,于是开始向制度化管理方向转型。事实上正是由于协会有明确的“协会文化”,才会有相适宜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为文化服务的最有效手段。为了实现“务实严谨”和“效率效果”的要求,协会制订了一套完备的《员工手册》,涉及员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制度化管理相对人文化管理难免刻板,为了让“协会文化”更加鲜活、更人性化,协会政工团队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让员工尽快适应严格的制度,一方面要中和严格造成的“冷漠”。协会每年都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的活动。每个月要进行一次“每月一课”的内部培训,从业务技能到仪表审美面面俱到;每年要进行一次全员野外拓展活动,增强员工间的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协会投入较大资金建设协会OA系统,提升协会管理水平,拉近了每位员工的距离;周末的体育活动、不定期的主题参观、员工生日祝福、新年互赠礼物等等,让协会在严谨的制度下也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也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协会文化”得以充分践行。协会还通过工作的充分协作来“柔化”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协会的项目几乎都是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博览会、大型行业会议等项目都是全协会总动员。同事间经常打破部门界限,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地完成同一项工作任务,协会内部气氛极为和谐。

第四节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需要通过内外部的条件,形成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文化特色,为实现行业协会宗旨和使命服务。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内部问题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中内部存在着一些问题,择其要者,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意识到治理文化的重要性。许多会员和员工,特别是领导层,没有认识到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行业协会只要为会员提供了服务,为政府提供了服务,不需要治理文化。

二是认识不一致。有行业协会领导已经认识到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重要性,但认识上有偏差,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一直不对治理文化进行系统化的建设,造成时间上的延滞。

三是治理文化的不协调性。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需要把价值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行为文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有些行业协会在符号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上做得不好,说的与做的两套体系,既不为内部所认同,也被社会所批评,影响行业协会的整体形象。显然,治理文化需要总体性的协调,仅仅是某一方面的探讨和变革,不足以产生大的变动。

四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都各有职责,但在治理结构上不科学、不民主,无法调动各个机构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好的治理文化。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外部问题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外部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重视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有些行业协会把市场化和社会化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会员提供服务做得非常好,但不重视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也难以获得政府的授权和委托。

二是不重视与媒体沟通。不少行业协会做了许多服务,但对外报道重视不够,没有把行业协会服务与对外宣传有机联系,影响到行业协会的社会声誉。

三是对危机事件反应迟缓。不少行业协会面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手足无措,既不召开理事会,也不召开新闻记者会,眼睁睁地看着各种流言弥漫,使行业协会形象受损。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举措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举措来推进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行业协会目标的实现。

(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内部举措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协会的领导层要有统一的认识。行业协会治理文化,不是简单的口号和徽标,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人员、事务、行动和制度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行业协会的领导层有统一的认识,在治理文化中要有一个共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加以体现。

二是要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如果设计了一个新型的治理文化,但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还是传统的,不民主不科学的话,新型的治理文化无法形成。

三是要有一个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行团队。行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决策领导机构,而秘书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则是运营团队,为了适应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需要,行业协会运营团队要求适应这种变化,在向市场和社会获取资源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是得到每一个会员和员工的认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具体体现在行业协会事务处理过程中,因此,与会员和员工有较密切的关系,需要会员和员工高度认同行业协会的文化,并在行为中加以体现。只有通过会员和员工的认同,并通过点滴的事务处理中体现,才能使治理文化具有活力,富有生机。同时,也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行业协会治理文化。

五是治理文化的制度化建设。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因此,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加以保障,包括决策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出差制度、汇报制度等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1月发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手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手册》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四部分内容组成。理念识别系统,是文化手册的核心部分,共有10项内容,即由中纺联宗旨、使命责任、共同愿景、目标要求、核心理念、团队作风、联合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人才理念组成。行业为识别系统,由道德准则、协作原则、员工守则三个方面内容组成。品牌识别系统,由协会品牌、服务品牌、宣传广告语三个方面内容组成。视觉识别系统,由中纺联标识,标准色、标准字体及名片三方面内容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手册》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要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有助于培育共同价值、规范员工行为、优化内部管理、增强队伍素质、搞好行业服务和提升协会形象,确保协会文化制度化建设,把文化作为员工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7]通过文字化的方式,把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制度化,逐渐生活化和常态化。

(二)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外部举措

行业协会治理文化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为治理文化建设打好基础。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外部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到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在承接政府职能为政府提供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扩大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使本行业协会的治理文化带动其他行业协会治理文化的发展。

二是社会认可。行业协会治理文化,有一部分是属于行业协会内部的,有一部分涉及行业协会外部,这就需要社会认可这种治理文化,赢得社会认可。这是行业协会治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一旦社会不认可这种治理文化方式,行业协会的声誉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行业协会开展正常的工作。

三是市场承认。行业协会治理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精神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实力,通过治理文化,带动制度化建设,推进行业协会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四是媒体肯定。行业协会治理文化,通过自身的网站、会议决定和领导人讲话等方式加以展示,但它的范围较狭,不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报道,使影响范围扩大,受肯定的报道后,治理文化为社会所认识和接受,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在网站上开设微信平台,进行手机用户进行直接信息传递和交流。

【材料】

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治理文化[8]

深圳市商业联合会(SGCC),简称深商联,成立于2005年12月,是经深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综合型商会组织。作为民间非营利机构,深商联以“让深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把深商联打造成中国最受尊重的商会”为使命,秉承“全心全意为企业、企业家服务”的办会宗旨,践行“服务赢得尊重、创新成就未来”的办会理念,筑造深商领袖精神家园,架起东西方商业文明桥梁,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理念与发展模式。2009年被评为“深圳市首批AAAAA级协会”,2010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深商联现有直属大中型会员企业1200多家,团体会员30多家,间接会员10 000多家,国内外合作商协会100多家,下设工作机构及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4个,分支机构6个,在编工作人员100余人。深商联接受政府委托,作为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商贸流通领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单位,联合3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窗口平台,直接服务中小企业4 600多家,商贸流通领域企业4 000多家,辐射并涵盖深圳50多万家各类企业。深商联现任会长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庄礼祥先生,常务会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老字号”专业委员会主任邱玫女士,理事会主席为世界500强、正威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执行会长为广东省人大代表林慧女士。

深商联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每年为会员企业举办大型系列品牌和规模化个性化活动120多项,推出“深商”和“深圳老字号”概念,先后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深圳30个经济人物”评选、连续开展六届“深商风云人物”和“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评选、四届“深圳老字号”评选等活动,挖掘深商内涵,塑造深商品牌,弘扬深商精神,传播深商文化,表彰深商成就,培育深商精英,承担深商责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深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深商联积极创造条件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以大型国家级项目为支点为企业搭建更大服务平台,先后承接30多项政府职能转移项目。其中,深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深圳市中小企业运营监测平台工信部两个国家级平台、商贸部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目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中国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两项国家级展会的成功实施,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认可。深商联在江西龙南投资建设的深商(龙南)产业新城,为推动深商集群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为深商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商联努力搭建跨界国际化沟通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深商精英的国际交往,促进商业正气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商联积极倡导深商投入公益事业,设立深商公益基金,履行深商社会责任,推动深商自治办会,深商参政议政,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核心管理团队等,为深商联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深商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发展成为深圳主流的大型综合性商会,成为深商名企沟通政府、内外交流、开拓市场、互动合作的增值服务平台,成为享誉深圳乃至全国的“深商之家”,在全国综合型商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深商联特色、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注释】

[1]詹姆斯·P·盖拉特.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

[2]V.K.Narayanan and Liam Fahey.Environmental Analysi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In William R.King and David I.Cleland(eds.).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Handhook.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7.

[3]http://www.hubeiqiche.org/about/?70.html。

[4]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http://www.szhra.org/logoinfo.asp.

[5]中国物流行业协会,http://www.cla.gov.cn/contact/Culture.htm.

[6]题目为编者所加,有部分删节。郭俊玲.中国服装协会注重自身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品牌协会[J].社团管理研究,2012,(9).

[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手册将印制下发,http://www.tteb.com/newscenter/shownewsinfo.php?Class_ID=B00000&Info_ID=20130103003

[8]引者有所删节,深圳市商业联合会,http://www.sz-gcc.cn/info-about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