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农村文化

新农村文化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农村文化湄潭新农村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方面是推进农村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新农村新格局。兴隆镇田家沟农民自发以花灯舞的形式唱出《十谢共产党》,唱出村寨,唱出湄潭,唱出贵州,传向整个中国。

(二)新农村文化

湄潭新农村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方面是推进农村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新农村新格局。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村文化的自主创新上,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蕴涵。

1.基础、职业教育提素质

湄潭通过注重基础、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升人力资本。从1983年开始,湄潭加强基础教育建设,组织教师走村串寨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举办农民夜校开展文化扫盲工作,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全国无文盲县”,全面巩固基础教育。到1993年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6%,全县378个村均达到基本无文盲标准。2001年至今,大力开展“两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湄潭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职业中学为主,服务区镇特色经济,90年代以开办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传授致富技术,如今以职业高中为培训基地,教学就业技能。其中以湄潭师范学校、湄潭卫校、电大教学班、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湄潭分校为主,向不同的岗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2.文化家园入乡村

湄潭结合“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中的学在农家活动,开展了文化家园入乡村的活动。建立农家书屋21个,组织以村组为单位的学习社团43个,每个乡镇均建设体育文化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定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文化活动下乡,同时将各乡的特色文艺汇集编排推广,其中“家训倡文明”、“格言树新风”等主题文艺演出在乡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文化之风的引导下,湄潭现有农民文化团体110个5000余人,其中抄乐乡傩戏艺人演出的《毛鸡打铁》、县文联据此编排的《傩魂》代表遵义市参加贵州“朝霞工程”成果展播,农民彭旭中创作的歌曲《茶乡妹子硬是乖》先后被“贵州遵义·湄潭首届茶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届贵州茶文化艺术节“多彩贵州风”演唱。兴隆镇田家沟农民自发以花灯舞的形式唱出《十谢共产党》,唱出村寨,唱出湄潭,唱出贵州,传向整个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