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而文化建设成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以乡风文明为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传统文化以道德为中心。作为一种母体文化,它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根据,农村文化的发展必须以此为依托,在社会主义文化指导下,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特色文化之路。目前尚未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体制,农村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县尊桥乡为例

08数学 邓丁剑 指导老师 法学院曾敏讲师

一、引言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近年来第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连续出台四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更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方略。中央对农村的一号文件,突出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这种不协调不仅制约了人的全面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因此,探讨农村文化滞后问题有新的时代价值。

关于“文化”的定义,《社会学教程》中指出,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

第一,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

第二,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

第三,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

第四,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那么何为农村文化?笔者认为,对其界定首先从外延范围上确定农村区域;内容上界定为人创建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东西;特征上突出农村文化的历史性、边缘性、群体性和实用性。所谓历史性,是指农村风土人情承载着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变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边缘性是指农村地处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接受文化信息量少。群体性是指农民劳动的群体性质及互动的群体性;实用性是指农村人讲求眼前利益和实效。因此,农村文化是指在农村地域农民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成果,并具有历史性、边缘性、群体性和实用性的特征的文化。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而文化建设成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以乡风文明为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005年11月7日,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尊桥乡在其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8%;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却未提及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笔者调查发现,乡政府用于文化支出几乎未增长。农村没有任何可供借阅的图书馆,村级基本没有可供运动的场所及器械,乡政府也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当前还存在封建思想残余

(1)农民受封建思想统治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目前农村还存在大量封建宗族和迷信思想,巫婆神汉大行其道,各种祭祀活动与意义相背离。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村庄还有部分人信“邪教”,还利用书籍和音像制品传播和散布谣言:地球在不久的将来要毁灭,只有信“邪教”才能免于灾难。

(2)赌博活动盛行,村民一般以小商铺为“据点”,农闲时聚到一起,打麻将、赌二八杆等。商铺为揽人气也乐意提供场所。而且最近几年当地村民一直在赌“六合彩”,村民受其高额赔款的利诱,当地公安部门屡禁不止。

(3)村民没有意识主动提高文化素质,当笔者问及其农闲有无文化活动还遭嘲笑。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农闲时会花一些时间看“六合彩”报纸,一部分打牌,还有些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或在家看电视。

3.农村文化基础不牢固

第一,随着物资生活条件提高,也引起了村民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可新农村文化建设不牢固,村民的传统文化观念受到低俗和大众文化的冲击,低俗与大众文化满足了村民当前的精神生活需要,从而低俗和大众文化盛行。传统文化失去了载体,传统文化讲究本位价值取向,但农村承包制下集体主义弱化,个人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交往变少,人际关系淡漠,农村集体凝聚力减弱。

第二,传统文化讲究和谐,但农村乱伐森林等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常见,破坏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概念丢失。传统文化以道德为中心。而在现实农村,道德逐渐被物质利益取代,传统的伦理道德、仁义思想淡化,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利益化,动摇农村文化根基。

4.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不够优化

第一,政府没能投入相应的资金,也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去管理农村文化。

第二,乡村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绝大部分都走出了农村,留守的多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村民。人才流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第三,自古以来农民就没有农闲读书的习惯。目前一部分农村人选择了到外面打工,有不少人在本地做一些小买卖,还有一些农民就在家里守着那几亩地,早出晚归,过清贫的日子。

5.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农村有很丰富的文化遗产,听长辈说以前乡村过年过节有很多活动,如香灯、桥灯、花船灯等。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兴起阻碍了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播与发展。近几年这些习俗活动基本消失。当地政府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再不对传统文化加强宣传、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被人们忘却。

四、新农村文化滞后的原因

造成农村文化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流失。作为一种母体文化,它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根据,农村文化的发展必须以此为依托,在社会主义文化指导下,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特色文化之路。而就其具体原因而言:

1.社会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目前尚未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体制,农村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截至2004年7月,全国农村38 240个乡镇中有23 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扩建。乡镇图书馆少,而且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县、乡镇的电影公司、剧团有名无实。以尊桥乡为例——尊桥乡在其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8%;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却未提及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笔者调查发现,乡政府用于文化支出几乎未增长。农村没有任何可供借阅的图书馆,村级基本没有可供运动的场所及器械,乡政府也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下文化资源分配的不均延缓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至今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农民的利益长期受到损害,这是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农村与城市相比,文化投入和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从主体上讲,农民与市民、农民工与城市工在文化生活上差别很大。具体表现为:一是城乡文化发展政策失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差距拉大;二是城乡民间文化投资失衡;农村文化发展缓慢;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文化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四是城乡文化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滞后,无法适应农村文化的发展要求。

(3)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重经济轻文化。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还不富裕,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首先追求的是极大的物质利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农村中一些人富裕起来了。新世纪正全力向小康社会迈进,人们形成一种重物质轻文化的倾向,致使农村中唯金钱论的思想深入人心,对文化不够重视。

2.农村的历史原因

我国受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封建思想十分牢固。而中国现代史只近百年,农村更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普及了科学文化教育。科学的力量是伟大的,但由于其传播时间较短,并没有把农民存在的封建思想残余根除。

3.农民自身的原因

目前广大农村社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多流动到城市,留守的多是老农和妇女,而留守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那么留守的农民的低素质制约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留守农民对于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吸收能力差。

4.社会各界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实现村村通公路、电、信息等。而文化建设投入比例较小。加之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文化领导上的不到位,文化职能上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5.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强,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西方文化中的消极一面则严重影响着中国脆弱的农村和单纯的农民,这是一个中西文化的引进、交锋、分化、改组、融合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失掉了自己原有好的、优秀的东西。同时大众文化中的消解崇高、消散理想、弱化信念的世俗化倾向不断张扬,对整个农村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五、当前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我们既不能强制推行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也不应是保守的儒学复印,更不能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文化发展需要走融合“古今中外”的综合创新之路。具体而言,应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当前的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1.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投入

明确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工作的开展,落实各项政策,健全文化网络,为农村文化建设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中央、省级财政要在一般转移性支付中明确文化建设经费的比例,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同时要扩大各级财政中的文化覆盖面,并不断提高用于乡镇、村文化建设的比例,保证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有大的改观。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上,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投入资金取得相应的收益,让农民真实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方便和好处,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2.社会各界要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以正面的引导和关心,加大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之间要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要抓人才培养,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农村人才外流,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培养一批文化骨干人才尤为重要。他们可以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文化部门更要全力以赴,对农村文化队伍加强辅导,打造一批过硬的文化建设队伍;对文化活动加强指导,要做好送戏剧、电影、图书下乡等活动。

3.农村干部要组织和带领农民学习先进的文化,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勇于做人民的表率

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素养,使其意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带领农民学文化,形成一个良好的群干学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

4.农民自身也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文化观念

当前农民物质建设提升速度远远超过了精神文明建设,农民在无意识中也意识到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但受到低俗的大众文化影响,其观念并不积极向上,往往沉浸在这些落后文化生活当中。必须要求农民转换文化生活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顺利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六、结束语

倡导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农村文化,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是从源头上倡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宣传、教育、传播,只有全社会和全民都唱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才能使新农村文化建设之花不断绽放,从而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服务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注:本文获2009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