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视角的选择

研究视角的选择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1 研究视角的选择以往的一些代理理论和利他主义分析都认为家族企业的特殊行为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但这些分析都过于强调了家族化的积极因素。这些研究都没有明确指出家族契约治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图1. 7 家族企业治理研究框架注:根据Lubatkin等的模型修改。

1.3.1 研究视角的选择

以往的一些代理理论和利他主义分析都认为家族企业的特殊行为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但这些分析都过于强调了家族化的积极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家族制似乎成为天然选择并带来治理效率。

实际上,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2003)较早就已经指出,家庭的经济效用函数不是事前给定的,而是有赖于家庭成员的行为选择,家庭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一套能界定家庭成员权利义务和关系准则的机制。

本书的研究视角契合了贝克尔的观点,家族在企业内的影响并不是天然有利的(当然,也不如一些“正统”理论所说的“有害”)。Miller和Breton-Miller(2006)的最新研究指出,家族化行为可能产生正负两面影响。

作者通过国际文献阅读发现,对家族内部治理会影响企业治理效果的观点已经得到一定的重视,如Miller等(2006)、Poza等(2004)、Mustakallio(2002)和Gomez-Mejia(2001)等学者的研究。

但总体上看,这些文献都处在探索阶段,问题的分析有各种说法,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但其研究方向都在指向家族这个“黑匣子”。这些研究都没有明确指出家族契约治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本书将延续这种对家族进行深入研究的视角,但着眼点主要在于通过对家族企业契约本质的把握,从而来分析家族行为的治理成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原因很明显:家族行为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而企业又处在家族的强力控制中,那么就必须对家族行为进行治理。

Lubatkin等(2005)提出了与本书类似的观点,他们指出,家族团队内部也会存在代理成本,家族企业治理的关键在于家族团队的自我控制情况。作为一个分析框架,Lubatkin等没有对治理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指出自我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自我控制机制对代理问题有正、负两面影响,见图1.7。

本书则明确提出了家族缔约问题,并结合代理问题与利他主义两条路径来分析家族缔约的过程,并通过与企业绩效建立联系更进一步地分析家族缔约的治理效果。

图1. 7 家族企业治理研究框架

注:根据Lubatkin等(2005)的模型修改。资料来源:Lubatkin,M.,Schulze,W.etal..The Effects of Parental Altruism on the Governance of Family-managed Firms[J]. Journalo 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3):314.

本书认为,家族企业的特殊性质打破了传统治理理论的潜在假设,企业具有目标的多重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促进家族凝聚力和目标共享、减少有害冲突的治理结构(Mustakallio,Autio&Zahra,2002)。家族企业的一些竞争优势能否发挥和延续取决于企业和家族两种维度的磨合(interface),这种磨合正是家族企业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关键目标(Poza et al.,2004)。

因此,本书的研究视角是:以更加均衡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家族企业的复合性契约的治理,寻找能解释家族企业治理特殊性的要素和规则。

这一视角和分析逻辑的关键就是:家族行为是需要治理的。总体上,本书的研究视角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企业本质特征:重视家族对企业的强烈影响。

(2)契约属性角度:重视关系契约性质的家族契约的治理。

(3)代理关系角度:重视家族所有者及其团队的行为模式与影响,而不是“股东至上”主义那样把分析锁定在经理人身上。

(4)分析工具和理论导向:强调家族治理在代理成本和利他效应上同时存在正、负两种可能,而不像以往的许多文献那样只强调其正面或负面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