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虚为实的“狠招”

化虚为实的“狠招”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虚为实的“狠招”人的现代化首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观念的现代化。一听说黎明来了,大伙儿不免有点紧张,因为他的“突然袭击”,在宝钢是出了名的,今天这“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全国都这样,为什么宝钢不行?”部队复员的高宏观就是“反对派”的代表。在宝钢,这样大规模的会议其实并不多,但无论大会小会,都要求必须解决问题,务实高效。

化虚为实的“狠招”

人的现代化首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自我蜕变!

口号喊不出世界一流

过了国庆,秋风就有些凉了。

黎明披上外套,跟秘书说,“走,去运输部!”车在运输部门口停下,黎明却并未挪步,“去叫这里的部长和书记过来。”

一听说黎明来了,大伙儿不免有点紧张,因为他的“突然袭击”,在宝钢是出了名的,今天这“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

“今天是几号啊?”迎上前去的运输部领导,被黎明问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十月 十号吧 ”

“你们俩是共产党员吗?”

“是 ”

“既然你们都是共产党员,那这是庆祝的哪个国庆啊?”顺着黎明手指的方向,只见大门口悬挂着的大红灯笼和“庆祝国庆”的大幅标语,正不合时宜地释放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大家的脸刷地红了。可不,国庆节早过了啊!

原来,黎明是有备而来的。一周前,他在现场检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条横幅。在黎明看来,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到处充斥着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非但破坏了环境的和谐美,日子久了,纸破字缺或时过境迁就更狼狈了。

“标语、口号,勤快人不用看,懒惰的人看了也没用!”为了刹住这股风气,黎明大会小会讲,时时处处抓。一次,他发现厂里一个电气柜上贴着“只生一个好”的标语,立即要求撤下来。有人解释说,这是宣传计划生育国策 “这里是生孩子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贴到你家的大立柜上去,那样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习吗?”黎明不留情面地予以批评:“口号挂多了只能说明做不到,宝钢要实现世界一流,光喊几句口号表几个决心是不行的,要实实在在干出来!”

话虽这么说,要改变多年积习可没那么容易。宝钢“厂区不贴标语、不挂横幅、不出黑板报”的要求一传达,宣传干部就先炸开了锅。

“全国都这样,为什么宝钢不行?”

“不贴标语,我们怎么做宣传工作?”

“我看哪,肯定坚持不了几天!”

部队复员的高宏观就是“反对派”的代表。在部队担任文化科科长期间,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写字画画,高宏观样样在行。到了宝钢总厂钢管厂宣传科科长的岗位,高宏观自感如鱼得水。“我会写一手漂亮的宋体字,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练出来的,尤其是1米2的方块字,全宝钢没几个能写好的!”高宏观得意地说,“那时候,我们钢管厂不但出标语的速度是最快的,还是黑板报的得奖大户!”

标语、板报,在当时是最常用也似乎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不让搞了,那思想政治工作还搞啥?”高宏观一肚子的不乐意,却也奈何不了,只得把小黑板偷偷藏到柜子顶上,琢磨着往后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静下来,细想想,高宏观渐渐开窍了。过去,时间都花在了写标语、画板报上,现场的油污没人清,墙角的垃圾没人扫。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谁标语贴得越快,似乎谁的行动就越快,谁的板报越漂亮,似乎谁的工作就越有起色。其实,这都是在形式上找抓手,没有抓到点子、抓到根本。开了窍的高宏观当上了钢管厂精整分厂党支部书记,他的精力已经从标语、板报转到了抓队伍、抓作风、抓环境上,成了反对形式主义的坚决拥护者,现场作业环境和员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不久,《解放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陆续刊载了“宝钢成为中国第一家厂区没有标语口号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报道,宝钢少说多干、反对空谈浮夸的作风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整整一个上午了,指挥中心十六楼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始终紧闭着。秘书轻声推开了门。

“来得正好,先别走。”听见声响,黎明没有抬头,继续埋头写着什么,一沓便笺纸周围,铺满了一张张巴掌大小的小纸片。

很明显,那些小纸片是从黎明随身携带的工作记事本上撕下来的。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多年,干部大会召开前的两三个月里,黎明总会召集若干个座谈会,听取一线管理者、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记录在工作记事本上。这本泛黄的记事本上,还记录着他每天在现场徒步“私访”时发现的各种问题。综合这些信息,黎明自己起草讲话提纲。他常说:讲话要讲自己的话,不要秘书捉刀代笔,不要照本宣科念稿,不要穿靴戴帽。

“这几个数据去财务部核实一下。”黎明拾掇起散乱的便笺纸,指了指几个打了记号的地方,递给了秘书。和往常一样,黎明的讲稿其实就是一个提纲,十来个大点下面又有若干个小点,没有废话、套话、空话,甚至连形容词都很难找到。

每年的干部大会,黎明就拿着自己用铅笔起草的这十来张便笺纸,在台上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他习惯站着讲话,话虽朴素,但有典故,有案例,有数据。

“今天挨批了 ”一位被点名批评的厂长,表情尴尬地走出会场,“什么都瞒不过黎部长,连地上那点油他都知道!”

“机关是今年精简的主要对象,减10%哪,压力太大了!”几个职能部门的干部边走边议论着,大家知道,这指标没商量的余地,得赶紧回去研究落实。

在宝钢,这样大规模的会议其实并不多,但无论大会小会,都要求必须解决问题,务实高效。就在那年的干部大会上,黎明又对“会怎么开”、“话怎么说”提出了明确要求:“机关忙,忙什么?忙开会,一个部长带两个处长,一个处长带两个科员。今后总厂开会,有关部处只需要一人参加。部长、处长说不清楚的,请能说清楚的人参加,同时也请把职位和岗位系数让给能说清的人,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开个会动不动一大屋子人,有什么效率?”

说到开会,只要黎明参加,很多与会者比赶考还紧张,还常常真有人被“考”得下不来台。

一次会上,有位干部正照着事先准备的稿子汇报当月生产经营情况,“在 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 ”

“行了!别念了,把稿子收起来吧!”黎明重重地把茶杯往桌上一搁,打断了发言,“我问你个事儿,你们厂新装的那两台设备,是哪家供的货哪?”

“好像 ,具体我回去查一查 ”

“半年用下来怎么样?”

“听说 大概 ”发言者的前额不觉沁出了冷汗,支支吾吾地答道。

“啪!”茶杯再次被重重地放下,茶水都洒在了桌上。“你回去!让了解情况的人来汇报!”黎明一点情面不留,厉声说道。

这名干部哑口无言,尴尬离场,所有与会者也都悄悄擦了把冷汗:开会不能开无准备的会,说话不能说别人准备的话,当官不能当不了解情况的官,敷衍不得啊!

机关要把现场当上帝

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人纳闷,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怎么可能连犄角旮旯里芝麻绿豆的事儿都知道呢?比如哪块绿地有损坏、哪个角落里堆了垃圾、哪个地方有人闲着没事晒太阳,这些连二级厂的干部都不一定知道的事,偏偏逃不出黎明的眼睛。

后来大家才知道,如果不出差,黎明每天都会去现场转,除了司机和秘书,谁也不知道他会出现在哪里。为了少挨批,有的分厂悄悄织了张“情报网”,一有“风吹草动”,就先自查一遍。渐渐地,现场的管理者被逼出了一个习惯:每天一早先到所辖区域走一圈。

事实上,黎明决意要改变的,是传统国企“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浮于事的陋习,杜绝拖拉、扯皮、推诿现象。但要改变传统思维和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有魄力,出“狠招”。

投产前,有的二级厂还没成立,十几个科室的干部就已经到位了。“宝钢是现代化企业,不能再搞老一套了!”按照“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的原则,宝钢坚决撤销了二级厂的冗余机构,只留下一个办公室。计划、财务、设备、能源、物资、运输等业务,统统由总厂的职能部门管起来,要求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到现场,服务到人头。

宝钢不仅下了“狠招”,还放出了“狠话”:

“二级厂厂长只管三件事:搞好生产、带好队伍、掌握信息,其他的事不要管,也不准管!”

“机关要把现场当‘上帝’,主动服务,不准代劳!”

“哪家跟现场要材料,就减哪家的人!”

机关处室没了“腿”,只得主动到基层调研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唐柏在担任计划处计划科科长的时候,要求专业计划员必须自己深入基层厂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完成调研报告,反对“拿来主义”。对口炼钢厂的专业计划员张荣海,每周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泡在炼钢区域。他的主要工作是测算并制定炼钢厂的季度、半年度及年度计划指标。为此,他必须清楚每条产线的设计能力、核定人数,随时了解钢铁料消耗、炉龄、产量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而这些信息和数据都是他骑着自行车,一个车间一个车间搜集来的。

严格履行“服务、协调、调研、参谋、监督、执行”六项职能的机关,人员精简了,工作也更高效了:现场申请生产用车,运输部承诺15分钟到达用户现场;各部门申领物品,只要一个电话,物资部保证按时、按质、按量运货到现场;凡应该由业务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三天内必须有回应或解决,凡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问题七天内必须有处理意见,每发生一次有责投诉,否决责任单位人均50元奖金。

从不理解到理解,宝钢通过几年的努力,冲破传统管理的藩篱,职能部门放下身段服务现场,基层一线聚焦中心工作,效率和效益不断释放。1993年,宝钢各生产单元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谁能说那仅仅是装备的现代化,而不是管理的现代化、员工队伍素质的现代化呢?

(王丹云 整理)

编后记

这真的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

宝钢从生产准备开始就已经意识到,“用标语占领墙壁”并不代表“让思想占领阵地”,流程复杂、会议冗长、报告繁多,并不表示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太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尽管对形式主义的声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应当承认,我们身边的形式主义从来没有彻底根除过。2012年宝钢管理者问卷调查显示,工作作风和形式主义问题,仍是宝钢突出的问题。

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出台,传递出摒弃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同样,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宝钢的二次创业也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切实的行动,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去除一切不创造价值的活动。

青年感言

在一个清凉的夏夜,我默默地读完这个小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深远。形式主义,一种虚浮的工作方式,宝钢的前辈们在投产之初就意识到它的巨大危害,从一言一行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着力根除。

反对形式主义,不应注重“反对”本身,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高效简洁、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时至今日,对于“形式主义”这只过街老鼠,似乎人人都在喊打,但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如今有多少人不是在用着形式主义的方式反对着“形式主义”?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我们所反对的“形式主义”其实已经深刻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中?曾经热衷于激动人心的标语口号,曾经迷恋于口若悬河的精彩汇报,曾经追求着PPT的精致与美妙 就这样,不经意间,我们屡屡掉入“形式主义”的桎梏而全无自省。

故事中那些化虚为实的“妙招”,对于今天的宝钢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个好消息是,如今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出行轻车简从,演讲言简意赅,呈现出一种清明奋进的气象。而宝钢,这艘钢铁巨轮也整装待发,扬起了二次创业的风帆。前程风雨苍茫,我们更需拿出乘桴于海的勇气和如履薄冰的修为。宝钢青年,尤其要战胜人性的顽劣和自身的懈怠,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立足本职,脚踏实地。

——宝钢中央研究院 周 晶

img10

经典故事

人一旦被戴上“枷锁”,走一走、动一动,都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久而久之,非被拖垮不可。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企业也是这样,衣食住行、养老育小,商店医院、文娱体育,是吃、喝、拉、撒、睡样样配置齐全。这种传统企业模式,在一切物资由国家调拨的计划经济年代,还可维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计划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企业既要管生产,又要管生活,不堪重负。

宝钢怎么办?是走传统之路还是闯出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