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张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当前张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市情特点,深刻认识当前制约张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张掖与全省和周边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近年来,张掖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在全省的位次呈现下降态势。

二、当前张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分析现状中寻找差距,在把握市情中查找问题,在发挥优势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改变方式,推动张掖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市情特点,深刻认识当前制约张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

从投资需求来看,张掖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推动的问题十分突出。2001~2009年,张掖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由23.4亿元增加到95.2亿元,年均增长19.2%,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亿元增加到57.3亿元,年均增长14.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47.4%,提高到2009年的59.2%。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1年的52.6%,下降到2009年的40.8%。目前张掖的投资率是明显偏高的,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保持在45%以上的高位,到2009年更是高达49%以上,总体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消费需求来看,张掖消费需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有待提高,高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80%左右,张掖最终消费率只有45%左右。从消费领域自身来看,消费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弱,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4﹕34调整为2009年的28﹕38﹕34,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比重依然偏高。五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基本在34%左右徘徊,上升不明显,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内部种植业仍然占农业总产值的68%左右,比重过大;设施农业发展创新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农业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工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总体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加工工业中一般加工工业比重过大,高水平加工工业不足,加工能力不够,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量资源以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输出到市外,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批零贸易餐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快,比重较大,占40%以上;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性行业发展水平不高。

三是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企业间协作配套较差,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小。

四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效益低。表现为科学技术力量薄弱,人力资源素质低,科技投入相对不足,高科技产品和新兴产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

(三)资源消耗较高结构单一

要素投入上,张掖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驱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物质消耗较大。能源资源依存度高、能源消费品种单一,主要以煤炭、电力为主,能源使用效率偏低,消耗较高。2009年,全市电力、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和炼焦六大高耗能行业耗能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3.3%,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6.8%。六大高耗能行业万元产值能耗2.81吨标准煤,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近1倍。这种资源型经济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模式严重制约了工业节能水平的提高。长远来看,随着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建材等高耗能工业项目的不断发展,张掖重化工业趋势明显,能源消费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时期,而矿产资源供给有限、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严峻局面和资源型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必然给节能降耗带来较大压力

(四)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张掖经济循环利用程度低,投资型和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源、能源、原材料等物质消耗增长,经济发展中“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张掖虽处于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流—黑河流域中游,但全市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125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警戒线人均1700立方米,水资源缺乏。2009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6.5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6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3.83%,离国务院提出的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的新指标要求差距较大。农村污染减排尚没有纳入约束性指标控制,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塑料大棚及地膜的长期使用、过量施用化肥、滥用高毒剧毒农药,导致水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五)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

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张掖与全省和周边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张掖经济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客观冷静地分析,张掖的成绩和进步是在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基础上的快速发展,站在张掖看张掖,年年都有新进展;站在全省看张掖,我们的位次在后移;站在全国看张掖,我们的差距在拉大。近年来,张掖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在全省的位次呈现下降态势。1998~2009年,张掖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由第4位下降为第6位,在河西五地市中,低于嘉峪关、酒泉、金昌、仅高于武威。全市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全省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8位、第9位、第7位和第8位,后移至第9位、第10位、第8位和第10位。2005年张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51元,高于全国496元,2009年张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9元,已经低于全国164元。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投资、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差距则更大。二是市内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居民收入来自于初级产业,劳动力需要大规模转移,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城镇化水平还需要加快提高。2009年,张掖城镇单位在岗从业人员只有9.16万人,仅增长3.3%,每年安置的就业人员不足新增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就业、上学、看病、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投入相对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缓慢。2009年张掖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171元,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7.8%,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5和10个百分点。从行业上看,绝大多数行业目前仍处在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状态,企业效益较低。从城乡结构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0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8﹕1,2004年为1.98﹕1,2009年扩大到2.0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