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服装产业升级研究

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服装产业升级研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价值链服装业升级文献研究发现,服装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加入全球商品链,从购买商获得许多知识和技术,有助于促使这些服装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制造流程以及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1.2 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服装产业升级研究

1.2.1 全球价值链理论提出的背景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所存在的上述理论缺陷,推动了“核心—外围”世界体系中的一些学者开始新的理论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全球商品链及后来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了表述上的简便,后文将统一采用全球价值链概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价值环节的全球分工现象,出现了大量的全球价值链文献(Gereffi,1994;Gereffi,1995;Gereffi,1999;Kaplinsky,2000;Dolan,2000)。

同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一样,全球价值链文献同样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已经被基于生产环节或价值环节的新国际劳动分工所取代[4],并且也认同这种新国际劳动分工中存在不平等权利关系,强调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在全球商品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与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相比,全球价值链提出了基于环节分工的观点,并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不同,将全球价值链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和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Gereffi,1999)。

用全球价值链来描述和分析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自然需要回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机会以及如何升级的问题。其实,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一直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问题,这也正是全球价值链理论最近广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 全球价值链中的服装业升级理论

全球价值链中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东亚地区服装业的研究。通过对东亚服装业的研究,格利菲将这些地区的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过程,总结为委托组装(Original Equipment Assembling,OEA)、委托制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自主设计和制造(Ow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ODM)、全球运筹(global logistics)和自主品牌制造(Own Brand Manufacturing,OBM)( Gereffi,1999)。

后来,一些价值链研究者在格利菲的研究基础上,将上述过程进一步细分为四种升级方式:制造流程升级,即提高制造环节的效率、改进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产品升级,即引进新的产品或对旧产品进行改进;功能升级,即转换到更高附加值的环节;价值链升级,即进入新的价值链 (Humphrey and Schmitz,2002)。

全球价值链服装业升级文献研究发现,服装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加入全球商品链,从购买商获得许多知识和技术,有助于促使这些服装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制造流程以及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有些条件下,还可以帮助这些服装制造企业实现产品升级,即从生产低档服装向生产高档服装升级。

对于发展中国家服装制造企业的功能升级,全球价值链理论内部存在不同的分歧。格利菲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制造企业能否实现功能升级持乐观态度,认为全球服装价值链中的制造企业,在实现产品升级和制造流程升级之后,通过向全球服装价值链中的领军型企业学习,可以进入服装设计和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价值环节,并以中国香港地区服装业的升级作为佐证(Gereffi,1999)。

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对功能升级持悲观态度,认为服装企业由来料加工向自主采购原材料负责生产(OEM)的升级确实普遍存在,但是向ODM及OBM升级则存在非常大的困难(Schmitz and Knorringa,2000)。在全球商品链中,发展中国家服装制造业的功能升级面临两大障碍:首先,功能升级需要大量的资本及开拓发达国家服装市场的经营管理能力,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加工企业很少具备这种实力;其次,即使少数服装制造企业具备这些实力,服装购买商的功能升级也会受到发达国家服装领军型企业的挤压和阻止,因为发展中国家服装制造企业如果实现功能升级,会威胁到这些全球服装品牌企业的利益。

随着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文献开始分析全球服装商品链中企业之间具体的协调方式,即全球商品链的治理方式(governance),并认为不同的治理方式会对服装制造企业的升级产生不同的影响(Humphrey and Schmitz,2002)。这些研究认为,在全球服装商品链中,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的服装品牌企业之间主要以准等级的治理关系为主,这种治理关系意味着发达国家的服装购买商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支配地位,在这种治理方式下,制造业一般能够顺利实现制造流程升级及产品升级,但很难实现功能升级。

1.2.3 全球价值链服装业升级研究评述

上述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全球服装价值链中所有的关系都与权利分配有关。权利关系的对比决定服装价值链中各个企业所能获取利润的多少,因此,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向品牌营销及设计升级的结论。从全球服装业中的权利地位出发,分析发展中国家服装企业在全球服装业中的地位及升级方向,无疑为发展中国家服装业的升级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

另外,全球价值链从跨国家的角度分析服装企业之间的协调联系,对全球服装贸易的流向提供了较为满意的解释。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国家及全球范围的利益关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难将其孤立开来。

全球商品链认为商品链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意味着商品链中的权利结构可能发生改变。这样,在全球商品链的理论分析中,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外围地区的服装制造业有可能实现升级,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一点上,全球价值链理论比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有明显的进步,至少符合一些新型工业国家的服装业在有些环节成功实现升级的现实。

但是,全球价值链服装业升级的研究也存在四个不足之处:

①全球价值链仅从全球联系的角度解释服装业的升级,将服装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学习看成升级的唯一源泉,忽视了特定区域或者地方系统,特别是集群层面同行业企业以及支撑机构之间的联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②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概念及四种升级方式的主体缺乏明确的界定。在全球价值链的服装业升级研究中,经常将产业升级等同于企业升级。在借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研究集群升级的文献中,虽然使用了产业集群一词,但在讨论集群升级时,却并没有讨论地方联系或地方网络对集群中企业升级的影响,从而混淆了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升级或产业升级与集群中企业升级的区别。

③全球价值链在研究发展中国家服装制造业升级时,缺乏全球学习及地方学习之间互动联系的分析。前述两个缺陷是造成该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升级的主体界定模糊,使得主体不明确。虽然通过全球价值链学习对升级非常重要,但既然研究的是产业或者集群,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升级,自然需要分析全球渠道的学习如何与产业内或集群内的学习相互联结过程,然而,遗憾的是,现有价值链的升级研究没有对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

④全球价值链的服装业升级或服装业集群的升级研究中,忽视或很少对与服装业升级密切相关的制度进行分析。比如纺织品配额制度、由消费者及一些社会运动推动的社会责任制度,在这些文献研究中少有深入的讨论。这样,无法全面理解发展中国家服装业升级或集群升级的压力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