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服务商的加入和产业分工的推进

服务商的加入和产业分工的推进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1 服务商的加入和产业分工的推进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提供的模型思想是,当产业投入产出结构连接时,下游产业就形成了上游和中间产品的需求。

6.1 服务商的加入和产业分工的推进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提供的模型思想是(2),当产业投入产出结构连接时,下游产业就形成了上游和中间产品的需求。此时的产业内市场效应意味着上游产业的企业会选择在有许多下游产业的厂家的地方进行生产;同时,许多上游厂家居于一地有利于附近的下游厂家节省运输费用,运用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和因上游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而更加便宜地获得所需要的中间产品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上游厂家追逐下游厂家的好处与上游厂家集聚而竞争的好处结合起来,就可能使上下游产业聚集在相同的地方。

本书第四章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分工的最优结果是每个地区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五章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垂直分工会促使产业链延长,通过中介组织和企业的介入,会在农产品种养、流通、加工等环节形成分工。借鉴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的模型思想,可以肯定,由于农户和企业对一些投入品的需求,这些投入品的供给会进一步地专业化,会由专门的服务商来提供,从而形成产业分工的格局。

6.1.1 生产函数和投入品的需求函数

在第四、五章的讨论中,一直没有忽略对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分析。其实,对于农户而言,它要生产出来产品,除了劳动力要素(L)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投入,比如:土地、资金、生产工具、化肥、农药等,可用K表示,K为一个M纬度的向量,即K=(k1,k2,…,kM),M为投入品的种类。在考虑这些投入之后,可以设定农户的生产函数为C-D函数形式:

img84

假定每种要素的价格为wi,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为w0,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为p1,生产最佳投入时必然有要素价格水平等于其边际产出,即:

img85

所以,有:img86

第五章引入了企业,它专门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除了需要第五章所考虑的原材料(即需要收购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外,同样需要其他的要素投入,如劳动力、土地、资金、辅助材料等,和农户投入品一样,这些投入品用Ki(i=1,2,…,M)表示(3)。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同样可以用C-D函数形式来表示,如(6.3)式。

假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为p2,同样由要素价格等于边际产出可以推导出每种投入品的需求,可以通过与农户生产函数同样的推导得出各种投入品的需求函数:

img88

6.1.2 投入品的供给与均衡

先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形,假定每种服务商的供给都是专业化的,即每家都只是提供一种投入品,并且,每种投入品都可以依靠地区1中的投入品和劳动力生产出来(4)。即,每种投入品的供给是其他投入品和劳动力的函数,如式(6.5)。

img89

(6.5)式中,k1i代表的是生产投入品i时使用的第一种投入品,φi,1代表的是生产第i种投入品时第一种投入品的弹性系数。同样根据投入品价格等于边际产出的原则推导出对劳动力和每种投入品的需求函数为:

img90

假定地区1各投入品的供给水平为常数K0=(k10,k20,…,kM0),劳动力总数为L0。这相当于对地区资源禀赋的描述。继续延续前文的分析,每个农户的产量为1,按照第四章分析的结果,应该是全部农户生产某一种产品,因此,在式(6.2)中,Q=1。并且,假定农户收购N家农户的产品,在式(6.3)中,Y=NQ= N。在均衡条件下,每种投入品市场出清,其需求来自三个部分,有农户需求,如式(6.2);加工企业需求,如式(6.4);还有投入品的需求,如式(6.6)。每种要素供求平衡时有: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在分解成了若干个部分,既有农户和生产企业的需求,也有投入品生产企业的需求。劳动力的供给是L0,因此,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条件为:

img92

从(6.7)、(6.8)式可以清楚地解出M种投入品的价格wi以及劳动力工资w0。再回代入等式(6.2)、(6.4),就可以得出在均衡条件下企业和农户生产所需要的每种投入品的需求量ki1、ki2,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L1和L2,再把ki1、ki2回代到等式(6.6),即可以得出生产投入品所需要的其他投入品的需求,并确定每种投入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6.1.3 服务商的引入和结网

由此,农业产业区的基本逻辑已经清楚地展现出来,即,每个服务商同时给其他的投入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产品,同时还对其他投入品生产出来的产品构成需求,也需要农户提供的劳动力供给,因此,每个服务商都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同理,每个农户都依赖于服务商的供给以及加工企业的收购,他也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每个龙头企业需要通过中介组织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也需要各个服务商提供的投入品,还需要农户提供的劳动力,它同样构成了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可以把产业区的情形初步表示为图6-1,这是在上一章图5-5的基础上绘制的。为了绘图的方便,我们把服务商重复画在了上方和下方,如果把上下对叠起来,就可以清楚地想象出一张网络的形状。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各方之间产品或者要素的往来。

图6-1 农业产业区的形成

与第四、五章分析的情况不同,在本章的分析中,可以从图6-1中看到,不仅有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而且,通过服务商的介入,还形成了产业之间的配套,形成了产业的分工。这是产业区形成的重要标志。如果单纯是第四章分析的种养环节,不能称之为产业;同样,单纯是第五章分析的产业链,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产业;只有在本章分析所显示的那样,有了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配套之后,才能称之为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之间的结网,通过中介组织的根植性作用,才能够形成产业区。

正如李二玲、李小建所认为的那样(5),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内部必须要有网络联系的存在,才能产生创新和合作效率。产业集群能否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绩效,关键是集群内是否存在企业网络。为了强调网络的社会根植性,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相对于城市纯集聚经济和产业综合体来说就是一种社会网络,它就是介于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企业网络。(6)并且,产业区内的这种网络关系是其不可模仿的一种独特优势。这种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要求,使产业群内的企业从过去的单纯竞争发展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双赢关系。在荷兰花卉产业群中,网络联结形式多种多样,比较知名的是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学习者组织,通过这两个组织的结网,许多花卉种植商的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