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我国已列入FDI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真是喜忧参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创新具有费用省、见效快的优点。但现实中许多“技术引进”的做法,与其应有的含义脱节,事实上等同于买设备、买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制度环境对单一的技术引进有利,但在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上却是缺乏动力。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我国已列入FDI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真是喜忧参半。为了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的各级政府常常等不及本土企业技术的成熟,就出台各种土地、资金、税收、环境、用工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面对繁多而飞速的变化,没有人能够认真地去跟踪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说不定它马上就会消逝。别说是老外,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我们,对自己身边的变化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整个世界只是求变、求新,心态变得急于求成。

黑格尔(1900)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一种普通的民族性,就是模仿的技术极为高明,这种模仿不但行使于日常生活中,而且用在艺术方面。”一点不错,本来借FDI引进技术,目的就是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是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创新具有费用省、见效快的优点。但现实中许多“技术引进”的做法,与其应有的含义脱节,事实上等同于买设备、买生产能力。大量的重复引进生产线,所追求的往往是一种生产能力的扩张。简单模仿并不代表技术能力的提高,更不意味着国力的提升。因为技术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市场的模仿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许多独立发明家是伟大的天才人物,但这需要合适和有利的土壤,它并不影响其从合作者和竞争者那里汲取灵感。以莎士比亚为例,他曾经与伦敦的一群非同凡响的剧作家一起工作,他们曾在不同时期合作,也故意相互抄袭,以至有一大批作品不能简单地归功于某一作者。与此同时,他们也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达至越来越高的水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妨碍莎翁的天才脱颖而出(李钟文等,2000)。同样,早期印象派画家们作为一个团体在绘画界进行十分前卫的创作,他们一起工作,相互鼓励,惺惺相惜,而当时的大众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毫不理解。这一切也没有减少莫奈的成就。十多年前,温州的商品简直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今天温州人却在很认真地追求自己的品牌。已经逝去的上海襄阳路市场,同样也培养了一大批追求时尚和使用“名牌”的消费者。这中间,市场有自己演化成熟的过程,这是真实的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活动的背景。

中国差不多已有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其与不够完善的制度体系之间的冲突,表明两者确需弥合。钱颖一认为中国目前的制度水平可以支撑人均GDP 6 000美元的水平,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达到这一收入水平可能只需较短的时间,因此中国的制度必须加以改革来提高质量(李剑阁,2006)。总而言之,这种制度根本上要有利于创新,有利于融合全球化的条件以提升国民经济。我国的经济尚处在生产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混合的阶段,实现创新导向的突破,任重而道远。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制度环境对单一的技术引进有利,但在产品创新(新产品的研发)和流程创新(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方式中去)上却是缺乏动力。自主创新意味着要通过认识或发现新的、更好的产业竞争方式并将其引入市场来创造竞争优势,意味着更自由的选址,以创新和集聚来扭转劣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技术过程,既包括了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也包括了国家以及区域的制度创新。归根结底,在现代全球经济下,繁荣和发展是一国自己的选择,创新的成败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如果我们选择了有利于生产力成长的法律、制度、政策,比如升级所有国民的能力,对各种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等等,我们就选择了繁荣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