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概览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概览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1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概览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的历史文化,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在人事管理行为学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升华为历代有识之士言行尊崇的哲理。日本东海大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授铃木博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这里,荀子提倡的就是集体行为,他认为群性是人类本性之一。

1.3.1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概览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的历史文化,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在人事管理行为学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升华为历代有识之士言行尊崇的哲理。日本东海大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授铃木博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对人类行为学的研究,而且研究得很精辟。

1)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

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就提出了要研究人的问题。

荀况在《荀子·非相》中提出:“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其意是:人之所以为人,同其他万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韩非在《韩非子·南面》中提出:“任理去欲,举事有道。”其意是: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掉主观的人的欲望,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

2)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研究

荀况在《荀子·天论》中提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其意是:顺从天而且颂扬它,哪赶得上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并且加以利用它呢?天有四季的变化,地有蕴藏的财富,人有掌握天时、使用地利的办法,这就叫做善于同天地配合。如果放弃人的努力,期望天地的恩赐,那就太糊涂了。

3)关于“人的本性”问题的研究

荀况在《荀子·性恶》中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性善则是人为的。荀子的这种性恶论类似西方行为科学的“X理论”。

荀况还进一步指出:“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孟轲在《孟子·告子上》中说:“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后人编的《三字经》中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孟子的这种性善论类似“Y理论”。

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Z理论”。到了清代,王夫之又提出了人性“日生日成”的学说,即人的本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新故相推的环境中变化发展的。他根据环境影响人的本性的理论,认为要教育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从改造现实环境入手,做好“适其性”的工作。王夫之的观点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4)关于人的欲望和需要问题的研究

《荀子·礼论》中提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其认为,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需求,有所需求,没有一定的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争夺起来就会混乱,混乱就导致贫穷。所以,荀子接着在《礼论》篇中又提出要“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其意是:要研究人的欲望,满足人的需求。使人的欲望绝不会由于物资缺乏而无法照顾,物资也一定不会因为满足欲望而用尽,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可以说是管仲的需要层次论吧。它说明人们在衣食丰足之后就要考虑荣辱等,即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以后,就会有心理方面的需要、社会方面的需要。

《韩非子·五蠹》中指出:“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人总是追求安全和利益而避开危险和贫困。

5)关于奖励和惩罚问题的研究

《荀子·富国》中指出:“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不肖者不可得而退,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若是,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其意是:没有赏罚,有才德的人就得不到提拔,没有贤能的人就不能被斥退,于是有能力的人和没有能力的人都得不到恰当的任用,这样一来,万事都安排得不恰当,势态的发展变化也不能适应。

诸葛亮在《诸葛武侯文集》中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韩非子·五蠹》中指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就是说,奖赏最好是重赏,而且该赏的一定要赏,使百姓得到好处;惩罚最好是重罚,而且该罚的一定要罚,使百姓感到害怕。法律要统一固定,使百姓都知道。如果实行奖赏不随意变更,执行刑法不随意赦免,受奖赏的人还要加以荣誉,遭刑罚的人随即加以恶名,那么,百姓不管是品德好的,还是品德差的,都会尽力做好事了。

6)关于“人和”思想的研究

日本人很重视“人和”,认为“人和、气顺”是成功的关键。日本企业里到处宣传“人和”为贵,“人和”是个宝,只有“人和”,企业才能发展。

实际上,“人和”的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论语》中提出了“和为贵”。《荀子·王霸》中提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和孟子的多数观点都是对立的,但是在主张“人和”上却是一致的。

7)关于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

《荀子·富国》中指出:“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这里,荀子提倡的就是集体行为,他认为群性是人类本性之一。

《荀子·王制》中指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就是说,人有力气,有生命,有意识,而且有道德,所以说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和谐相处就能团结起来,团结一致就能有力量,力量大就显得强,强就能战胜万物。因此,人为了生存不能没有组织。

8)关于用人问题的研究

《荀子·王制》中还提出:“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就是说,人事制度是:凡是有德行的人,没有不给以尊贵地位的;凡是有才能的人,没有不给以官职的;凡是立功的人,没有不给以奖赏的;凡是有过错的,没有不给以惩罚的。朝中没有不称职而侥幸捞到官职的,百家中没有侥幸而苟且偷生的。

诸葛亮提倡“为官择人”,即要根据职务去挑选人才,要因职配人,而反对“为人择官”,即不能因人设“庙”,不要为某一个人找到好的职位而设职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