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市民低碳生活之意识与行动调查

青岛市民低碳生活之意识与行动调查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对青岛市民“低碳生活”的意识与行动进行了实地调研,在了解青岛市民低碳生活意识与行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市民低碳生活意识与行动的对策,为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建言献策。

青岛市民低碳生活之意识与行动调查

中国海洋大学课题组

目前,环境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青岛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目标的背景下,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采取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是青岛市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以及创新型城市不可缺少的环节。青岛市自2000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2001年4月开始启动《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6月,青岛市成立“青岛生态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执行。无论是生态城市的建设,还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广大市民日常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娱乐习惯等方面的选择,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减少“碳足迹”,对于建设“生态城市”、支持发展“低碳经济”起重要的作用。“低碳行动,意识先行”,市民的“低碳行动”必须以“低碳意识”为先导。本课题对青岛市民“低碳生活”的意识与行动进行了实地调研,在了解青岛市民低碳生活意识与行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市民低碳生活意识与行动的对策,为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建言献策。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的组织实施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主要采取文献分析、访谈、调研、定量与定性研究等方法综合的方式。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为青岛市民(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随机发放问卷、有组织的问卷调研以及主题宣讲、随机访谈等方式。

本课题进行调研的时候,主要依据年龄段对被访对象进行分类,其中包括17岁以下,主要为中小学生(即下文中的“中小学生群体”);18~25岁,主要为大学生及在校研究生等(即下文中的“大学生群体”);26~59岁,主要为成年人(即下文中的“成年人群体”);60岁以上,主要为老年人(即下文中的“老年人群体”)。

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32份,依据年龄段对被访对象进行分类统计,其中17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有136份,约占总调查对象的31%;18~25岁年龄段的有120份,约占总调查对象的28%;26~59岁年龄段的有125份,约占总调查对象的29%;60岁以上年龄段的有51份,约占总调查对象的1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您对于“低碳生活”这个词熟悉吗?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低碳生活”这一“流行语”,年轻人较老年人更为熟悉,老年人中不是很熟悉“低碳生活”的占了受访人数的41%,而59岁以下年龄段的市民仅有14%的人对“低碳生活”不是很熟悉。其中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群体以及成人群体对“低碳生活”的熟悉度非常高,分别高达87%和93%;成人群体中的熟悉度也高达80%。

2.您认为什么是“低碳生活”?

对于“低碳生活”的一般性含义,94%的受访者都知道是在日常生活中降低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有极少数的受访者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低碳生活”是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尽管从问卷的第一题中可以看出不少市民对于“低碳生活”不是很熟悉,但从这一题目的调研情况看,从来没有听说过“低碳生活”的人很少,这也说明不是很熟悉“低碳生活”中的部分市民,他们也听说过“低碳生活”。

3.您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您的生活质量吗?

对于“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生活质量,88%的市民认为“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质量,仅有12%的市民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生活质量或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市民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部分原因是存在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误解,如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就必须不自己开车而选择公交出行、出门自带筷子等行为。

4.您是否考虑过您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从这一题目的结果看,大约有56%的人考虑过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有44%的人没有考虑过。中小学生群体中考虑过与没考虑过这一问题的比例相当(分别为51%和49%);而大学生群体和成年人群体中,考虑过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较多,分别占相应年龄段人数的68%和66%。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考虑过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从随后的调查结果看,这并不影响他们有意无意地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5.您经常双面使用纸张吗?

经常双面使用纸张的人占总受访人数的70%,但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表现。中小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以及成年人群体对这一问题回答总体模式基本类似,大约有一半的人经常双面使用纸张,分别占各自群体的94%、53%和50%;而老年人群体中经常双面使用纸张的占了绝大多数,高达94%。

在访谈中发现,老年人经常双面使用纸张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样比较节约,而在其他年龄段的市民中,双面使用纸张与单面使用纸张的比例大致相当。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和成年人群体中,访谈时了解到他们在打印店进行打印的时候大都选择单面打印,因为复印店大多是双面双倍收费。

6.您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吗?

从样本的总体情况来看,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占62%,但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不同,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比例最高。中小学生群体中经常对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占54%;大学生群体中经常对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占66%;老年人群体中经常对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占绝大多数,高达94%。老年人群体中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较节约,保留着简朴的生活习惯,而在其他年龄段的市民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太经常对水进行二次利用,部分受访者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7.在有电梯和楼梯的建筑物,您是否有意识地使用楼梯?

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二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了63%,五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35%,只有2%的人回答只要有电梯就用电梯;在大学生群体中,二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67%,五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32%;在成年人群体中,二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40%,五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58%;在老年人群体中,二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71%,五层以下有意识地使用楼梯的人数占24%。

8.您主动把垃圾分类丢进垃圾桶吗?

经常将垃圾进行分类丢进垃圾桶的人占总受访人数的20%,有时候将垃圾进行分类丢进垃圾桶的人占受访总人数的70%,中小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成年人群体以及老年人群体中有时候将垃圾进行分类丢进垃圾桶的人在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65%、77%、67%、75%。从来不这样做的人在各组中占的比例最小。在访谈中了解到,不主动将垃圾分类丢进垃圾桶的部分原因是居住区域没有对垃圾桶进行分类。

9.您出门购物时候是否携带环保袋?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老年人中出门购物经常和偶尔携带环保购物袋的人占了该组总受访人数的96%,这与笔者在佳世客和大福源超市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购物的时候用自己的购物袋。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使用自己的购物袋是因为超市的购物袋收费。而中小学生组中出门购物的时候经常携带环保购物袋的人数也占30%,较之大学生组和成年人组都多,后两组中经常携带环保购物袋的人数占各组的15%和17%。在访谈中发现,中小学生对“限塑令”的回应度较高,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与做法。

10.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到“低碳生活”的?(多选)

了解“低碳生活”,传统媒体如网络、报纸、电视还是主要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朋友的言传身教去了解“低碳生活”,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环保志愿者的宣传在中小学生群体以及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较其他群体高。

11.您知道2011年6月11~17日是“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以及6月14日是“低碳体验日”吗?

受访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听说过“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以及“低碳体验日”,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日期的占总受访人数的46%;知道具体日期的仅占总受访人数的15%;不知道“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以及“低碳体验日”的占39%。这说明“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以及“低碳体验日”在市民中有了一定的熟知度,其中尤其是成年人中对“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以及“低碳体验日”的熟知程度最高,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一部分受访对象是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12.您知道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吗?

对于“世界无车日”,大部分受访者都听说过,但知道具体日期的仅占总受访对象的4%,不知道具体日期的占总受访人数的70%;其中不知道“世界无车日”的占总受访人数的26%。由于“世界无车日”属于“舶来品”,年轻人对这一日期的熟知程度较高,而老年人对这一节日的熟知程度相对较低。在“世界无车日”当天我们进行调研时,发现有3名受访对象特意在这一天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3.如果进行“低碳生活”知识普及,您最希望以何种渠道获取这种知识?(多选)

尽管从上一题目中看出低碳类的话题并未成为人们日常的“谈资”,但受访者大都比较乐意接受“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各种环保题材的纪录片更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选择喜欢通过环保题材的纪录片来了解低碳知识的占总受访人数的83%,在60岁以下的三个群体中选择以环保题材纪录片的方式了解低碳知识的更是占到受访人数的92%。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上流行的环保题材纪录片非常感兴趣,如《难以忽视的真相》、《家园》、《海洋》等;访谈中也了解到,利用手机短信等形式发送“低碳生活”小窍门短信的做法受到不少受访者的赞同。

14.您经常把一些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告诉您身边的人吗?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经常”将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告诉身边人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4%,而“偶尔”将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告诉身边人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1%,“几乎没有”将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告诉身边人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5%。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的传播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并未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5.给您提供机会,您会参加植树活动吗?

选择会去参加植树活动的占总受访人数的76%;可能不会去参加(本选题设计的时候尤其是针对第二个选项,采取较为委婉的方式,而非直接回答不去)的占总受访人数的24%,这说明大部分受访者还是比较乐于参与各种形式的低碳环保活动的,尤其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参与热情最高,选择会去的高达89%,老年人群体的参与热情也非常高,高达88%的受访对象选择会去参加植树活动;而成年人群体中,选择可能不会去的人数占该组受访对象的41%,随后的访谈得知成年人由于各种社会事务繁杂,虽然有参与植树这样的公益事务的热情,但很难有时间去参与。

三、调查结论分析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青岛市民对“低碳生活”一词的知晓程度较高,并对其内涵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但仍有少数市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存在偏差。

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市民对“低碳生活”这个词并不陌生,对其具体的含义也基本清楚,“低碳生活”在市民中有较高的认知度。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由于信息流畅及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对于“低碳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但是还有部分市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存在偏差,如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就是降低煤炭的使用量等。另外,市民有意识地考虑到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比例并不高。

(2)市民是否践行“低碳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生活方式是否“方便”相关;部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但出发点并不是基于“低碳意识”,而是基于经济因素。

“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正相关性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若有较高的“低碳意识”,一般情况下就会践行“低碳生活”,但也要看这种生活方式对其日常生活是否会产生一些“不方便”的影响。部分市民践行“低碳生活”的做法,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这在老年市民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老年市民节俭的生活方式与“低碳行为”较为相符,尽管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不如年轻人。

(3)市民获取“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但是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环保相关的议题并未成为人们日常的“谈资”,环保志愿者的宣传力量呈上升趋势。

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还是市民获取“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知道“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及“低碳体验日”的受访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这些媒体知道的。尽管人们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但是“低碳生活”相关的知识并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

(4)市民对“低碳生活”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之后,具有较强的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

尽管一些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践行“低碳生活”,但是对于“低碳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之后,尤其是了解到践行“低碳生活”并不代表着生活质量的降低之后,对于践行“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意愿,并愿意参加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社会活动。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宣传部门需要加大“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重大环保节日之际,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加强“软”性宣传,避免灌输式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形式,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建议开通“低碳青岛: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网站和微博。

建设低碳城市,促使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首先要提高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进一步加强“低碳生活”及其内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灌输式的、教条式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做法,包括网络媒体、报纸、电视等媒体的使用;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针对年轻人要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使用,这样做既可以用一种“低碳”的方式进行宣传,又符合现代年轻人接收信息的习惯。另外,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低碳项目”调研、“低碳生活”摄影展(或者DV展播)、我的“低碳生活”小窍门评比活动等,让他们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低碳生活”意识,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培养;针对老年市民以及成年市民,在进一步鼓励他们坚持“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向他们宣传“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采用低碳社区评比、低碳图片展等方式进行宣传。

开展宣传的时间节点可以在中国(或世界)主要环境节日的当天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在一些媒体如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等定期开设“绿色”版块,将“低碳生活”的宣传制度化,进一步将“低碳生活”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来,尤其是针对“低碳生活”方式的一些误区进行澄清,使市民认识到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会导致自己生活质量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渗透到市民意识中,增强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低碳社会风尚。

(二)出版一批以“低碳青岛”为主题的系列读物

青岛市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需要进一步诠释,并要依据时代的发展纳入新的元素。建议出版一批以“低碳青岛”为主题的系列读物,进一步诠释与深化青岛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将“低碳生活”作为系列读物的一本。

“低碳生活”读物可以将“低碳城市,有我一份”、“我为低碳青岛作贡献”作为主线,在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窍门及做法的同时,更应该以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作为重点,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定位,可以分为多个分册进行编写,在书中可以让青岛市民“现身说法”,以市民身边的事来影响其他市民,最大限度地吸纳市民的广泛参与。

(三)加强青岛市公共机构低碳节能的表率作用,并逐步将其推广至全社会,在全社会开展节能宣传及行动周

青岛市各级公共机构近年来开展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在市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尤其是2011年青岛市将“节能攻坚,全民行动”定为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在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期间所进行的一些“低碳办公,绿色生活”的行动,对市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践行“低碳”方式起到了有力的表率作用。据统计,仅市级机关封存公务用车达85%,机关大院一天省电近3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2.4万元。

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使青岛市公共机构低碳节能宣传周的一些做法进一步制度化、日常化,这将是未来进行节能宣传的重点。从而让市民在看到青岛市公共机构在践行低碳节能方面所起表率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在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践行低碳节能的做法。这就需要青岛市公共机构在进行节能宣传的时候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并将青岛市公共机构低碳节能的一些做法进一步推广至全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低碳节能的良好风气。

(四)加大对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制度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针对部分市民能否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取决于这种生活方式是否“方便”的问题,要进一步为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各种便利,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对这种生活方式进行管理。例如,青岛市2011年初实行的垃圾分类试点,免费发放垃圾分类专用桶及分类垃圾袋,并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宣传的做法,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

在目前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停车难”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有车族也表示乐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但唯一的顾虑就是公共交通的乘车环境、舒适度及安全可靠性等问题。因此,要使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还需要加大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力度,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创造更为舒适、便利、安全、可靠的乘车体验。另外,非机动交通方式专用道可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可以在青岛市选取合适的路段加强非机动交通车道的建设,为选择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

关于双面使用纸张的问题,中小学的作业本大都是双面使用,但大学生及成年人在打印文档时单面打印的情况不在少数,建议进一步宣传“绿色办公”方式的同时,对于打印店等服务机构也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如果双面打印较之单面打印稍微便宜一点,则选择双面打印的人会大幅增多。另外,关于“限塑令”执行力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对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行为加强监督和经济处罚,同时鼓励市民最大限度地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低碳节能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等的普及和宣传,从而使低碳节能进一步渗透到市民生活中。

(五)鼓励各种“低碳生活”相关社团与兴趣小组的建设,发挥现有的与“低碳生活”相关的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低碳生活”相关社团与兴趣小组的发展,可以将不同群体中具有共同兴趣的市民组织起来,分享他们的“低碳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进而影响更多的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大学生对这种社团活动及环保志愿活动具有非常高的热情。通过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鼓励他们在校园内外开展“环保创意展”、“环保影片展播”等活动,不但可以使社团成员对“低碳生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将“低碳生活”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环境保护类非营利组织如中华全国环保基金会、自然之友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及行动,如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地球“关灯一小时”活动吸引了市民的广泛参与,自然之友组织发起的旨在应对生活垃圾管理的“零废弃行动联盟”以及组织举办的“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应对垃圾危机交流论坛”等活动,有效地整合了民间力量应对垃圾危机,推动了新的民间力量的成长,促进了政府、研究机构、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对话。青岛市可以借鉴这些环保非营利组织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丰富的活动经验,促进青岛市“本土”环保非营利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活动,为青岛市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

另外,以笔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进行环保影片赏析的经验,针对市民定期开展“环保影片赏析”,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国际上有为数不少的优秀环保题材的纪录片,如《难以忽视的真相》、《家园》、《物品的故事》、《海洋》等,建议在青岛市图书馆或者选择一些社区,精选部分环保题材的纪录片进行播放、讲解与宣传,以这种方式增进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建议从青岛市相关的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中招募志愿者开展上述活动。通过环保影片的播放、讲解与讨论,市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自己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广泛地激发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行动。

课题组组长

孙 凯 中国海洋大学

课题组成员

王 刚 中国海洋大学

徐德荣 中国海洋大学

董桂武 青岛大学

彭 霈 中国海洋大学

王 娟 中国海洋大学

王亚萍 中国海洋大学

王 芬 中国海洋大学

吕欣欣 中国海洋大学

栾郭静 中国海洋大学

胡晓玲 中国海洋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