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选择

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选择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为农户使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供必要的支撑,如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初期建设投入、通过政策规定为农户融资提供便利等。

7.5 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选择

7.5.1 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分类

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尽管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存在差异,但政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由于其社会效应突出,离不开政府调控,依据政府作用程度,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可分为:政府推动模式、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市场分散作用模式。

7.5.1.1 政府推动模式

政府推动模式是政府通过计划指令,运用强制的经济、法律或行政手段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予以推广,政府通过要素整合和技术服务等为农业技术扩散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创造必要条件,从而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在广大农村范围内扩散。一般而言,当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但农业技术在短期内无显著经济效益时,政府主导的模式更为合适。农业技术扩散政府推动模式可按照面对主体的不同和参与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推广机构+农户”模式和“政府+科技示范园区+农户”模式等。

在“政府+推广机构+农户”模式中,政府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结合各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要求推广机构代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发明主体或商业化主体向农户提供技术,推动农户采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并且,为农户使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供必要的支撑,如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初期建设投入、通过政策规定为农户融资提供便利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的排除机构,即技术推广机构承担了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多个主体的任务,减少了技术扩散主体数量,有利于主体之间的协同,同时,政府利用自身优势为技术扩散提供有效的支持,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易产生规模效应。然而,由于政府推广机构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户,必然导致有效的技术供给和服务不足,使得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风险较大。

在“政府+科技示范园区+农户”模式中,政府结合各地区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发明后,投资兴建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园,通过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采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能够有效增加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模式与“政府+推广机构+农户”模式一样,存在利益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科技示范园区与农户更好地结合。

7.5.1.2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指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为农业技术的扩散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鼓励农户或农业企业采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将农业技术采纳者的潜在需求变为实际的采纳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扩散。另外,政府有时也会通过计划的指令或指导,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或经济手段,对某类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予以推动(肖焰恒和阎文圣,2002)。这样,政府的推动力和市场的拉动力使得政府计划和技术采纳者的内在要求达到有机统一,使不同类型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都得以实现。

在强制性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向诱致性农业技术扩散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协会+农户”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7-9),通过促使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专业大户和能人等优势资源向协会集中,利用协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户家庭收入提高。由于政府的直接推动和组织,这种模式具有扩散快、规模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等优点(董景荣,2009)。

img66

图7-9 “政府+协会+农户”模式结构图

Fig.7-9 Joint model structure of government,asslciation and farmers

与政府推动模式相比,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中政府作用不是通过直接下达计划任务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和优惠政策,给予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机构和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等支持,并通过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等给予扶持,而在具体的技术采纳过程中,农户和农业企业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并且在采纳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服从市场经济变化规律。

7.5.1.3市场分散作用模式

市场分散作用模式指的是不存在政府的计划推动,也不存在政府的投资,完全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相关政策只起辅助作用的一种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当市场存在着竞争压力,农业的踏板原理长期存在,即农产品市场偏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生产的产品时,农户和农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采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从而使得更多农户采纳新技术,推动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市场分散作用模式的代表有“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见图7-10)和“协会+农户”(见图7-11)模式。

图7-10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结构图

Fig.7-10 Joint mode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base and farmers

图7-11 “协会+农户”模式结构图

Fig.7-11 Joint model structure of association and farmers

在“协会+农户”模式中,协会承担农业技术扩散任务,成员通过对新技术的成功采纳实现收入的增加或资源的节约,吸引其他农户加入到协会中来,促使协会与农户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还能促进农业技术供给者与协会的互动,使农业技术的供给更加适应农业技术需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协会可以填补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主体与农户之间的组织断层,弥补其他主体与农户之间衔接不力的缺陷,农民通过自身合作降低了单个农户采纳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成本和风险。但是,由于协会的非盈利性较强,在资金筹措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扩大规模,形成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强大助推力。

7.5.2 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选择

7.5.2.1 三种技术扩散模式的比较和改进

表7-1 三种扩散模式的比较

Table 7-1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diffusion models

资料来源:肖焰恒,阎文圣著《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政府推动模式、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市场分散作用模式三种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各有千秋(如表7-1所示)。政府推动模式是一个单向交流模式,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按照政府行政指令自上而下,采取强制性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农户和农业企业被动接受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常常导致农业技术供需脱节。市场分散作用模式类似于一个网络型交流模式,农户和农业企业具有选择适用技术的动力和权力。

要调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就必须形成严密的扩散组织结构(见图7-12)。其中,扩散理论和扩散信息是农业技术进行扩散的依据,扩散理论规定了具体技术扩散的原则和规律,扩散信息是扩散各环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扩散主体指农业科研单位与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扩散动态机构中处于第一要素;扩散手段使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和途径,包括诱致性和强制性手段,是农业技术扩散达到目标的基础;扩散客体指具体的扩散技术项目,既是农业技术扩散主体的作用对象,又是农业技术扩散受体的采纳对象;扩散受体指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民组织等,在采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受益,也是新的技术扩散的需求拉动者;扩散结果指农业技术扩散的规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此外,还应优化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虽然置身于扩散系统之外,但对扩散系统的影响较大,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优化外部环境,与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动态系统相协调和适应,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img70

图7-12 农业技术扩散结构图

Fig.7-12 Strctur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7.5.2.2 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选择

政府推动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机制深入渗透到农业生产各个领域,这种强制性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缺乏活力和效率。与政府推动模式相比,市场分散作用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质量,但在扩散规模和效率上,较政府推动模式差。因此,应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扩散,使的诱致性技术扩散机制和强制性技术扩散机制交替发生作用,同时保证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效率、质量和规模。

选择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是由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经营状况,以及农技推广体制局限所决定的。

首先,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农业生产相关领域的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水平较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政府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责无旁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诱导作用也不断加强,提高了农业技术扩散活动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鉴于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决定了技术扩散必须有政府的调节和参与,以改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市场失灵”状况,同时,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为单纯的政府推动模式缺乏活力和效率提供了有利的中和因素。

其次,我国农业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保障国家机制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小规模经营时我国现阶段和较长一个阶段的农业基本经营形式。在农业小规模经营状况下,分散经营使得农业技术的总体效应较低,而且农户科学文化和素质不高、资源环境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对于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采纳反应较为迟钝。同时,受制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农户的资金积累状况较差,使得农户外源性生产要素偏少,农户不易产生自主自发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需求。所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现状下,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不能完全依托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外在力进行推动,即来自政府力量的推动。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一直按照“政技合一”的体制执行,从推广项目的选择、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计划的制定等都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都是为了达到政策目标而做出的安排。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这种“政技合一”的农技推广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多,如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农业技术扩散不适应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技术需求,造成农业技术供需脱节和供需失衡等,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扩散使得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技术需求无法合理表达,因而在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中无法调动技术需求主体的积极性,造成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低效率运行。所以,有必要在政府推动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将技术选择的权利逐渐回归到农户和农业企业手中,以适应技术需求主体对农业技术扩散和服务更高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