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目前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一般方式

目前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一般方式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2 目前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一般方式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运行遵循信息交流的S-M-C-R基本模式,并由供给子过程、交流子过程、采用子过程三个子过程构成,如图3-1所示。科研院所或科技企业将新技术直接在其示范基地进行推广扩散,再由农技推广中心扩散中介组织推广给示范户后进行试验种植。

3.2 目前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一般方式

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运行遵循信息交流的S-M-C-R基本模式,并由供给子过程、交流子过程、采用子过程三个子过程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技术扩散的运行过程

Fig.3-1 Operation process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资料来源: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学》

图3-1上半部分即为通常所说的信息运行扩散模式,S(Sender)表示传播者或信息源,传播者包括具有搜集信息、传播发散信息的个人和组织,信息源包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 M(Message)表示信息或信息载体,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信息主要是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成果,以及与之有关的农业信息,信息载体是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 C(Channel)表示渠道或途径,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一般需要经过中介组织进行信息传递; R(Receiver)表示接受者,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体系中的接受者主要是农民和农业企业等。

图3-1 下半部分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三个子过程。首先,供给子过程指的是从技术的产生到试验、示范等过程。科研院所或科技企业将新技术直接在其示范基地进行推广扩散,再由农技推广中心扩散中介组织推广给示范户后进行试验种植。第二,交流子过程主要指示范户对农业技术进行试验后,与技术提供方和潜在技术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提供方对技术示范户的试验结果进行评估、修正,周边的农户看到新技术明显的比较效益后,会主动了解新技术相关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技术扩散中。第三,采用子过程是在交流子过程中对新技术产生直观感受和兴趣,在对新技术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大致评估后,做出采用或放弃的决定。这三个子过程将在接下来的四五六章分别作详细分析。

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也遵循着S-M-C-R模式,但根据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主体的不同,可将其扩散分为政府主导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型和龙头企业带动型扩散,扩散主体不同,具体的运行机制也有所不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运行机制,是指在某项技术扩散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3.2.1 政府主导型的扩散方式

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由于其本身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公益性特点,在扩散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扩散仍占主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扩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在组织体系上,自上而下包括农业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省、地县与之相配套和对口的农技推广中心或农技推广站,乡镇的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各个层次的目标和任务不同,他们共同配合,充分发挥了技术扩散面广、扩散有序的优势。

政府主导下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用于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农技推广试验、示范以及大型推广项目专项经费等。除此外,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体创收收入给予技术扩散投入给予了一定补充。在扩散过程中,政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民心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

尽管政府主导型的扩散机制在组织上、经费上和人民心理上占据了较多优势,但是,相对于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来说,我国政府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缺乏互动性,国外先进的推广方式是以农民为对象,通过对推广员对农民的引导、培训、提供新成果等帮助,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我国则是以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示范,辅之行政推动来促进农民采纳,只是“授人以鱼”,服务内容单一,局限于农业技术、经营管理方面,服务形式比较僵化,忽视了农民作为传播受体的作用。

此外,在技术推广人员的选用上,没有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量化服务指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不到位,使得知识更新滞后,尤其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扩散中,农技人员完成的公益性推广工作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产生的效益,无法与个人收入待遇相一致,而且,服务对象对农技人员的反馈作用没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导致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多项任务,不仅包括行政执法、公共技术推广,还包括经营性服务创收,如种子管理、农机监理、动植物检疫、土壤化验,以及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的销售等,这导致农技推广部门职能冲突,从而影响了农技部门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扩散的工作。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农药化肥低残留、控制水土流失等,个人效益小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将在扩散过程中受到“市场失灵”的影响,因此,政府主导型的扩散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服务。

3.2.2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型的扩散方式

市场经济的发育要求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联系起来,以“农户群体”的形式面向市场,有利于为会员谋取福利。产业化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在生产、技术、销售等方面为社员提供有效的服务。当许多农民无法得到政府或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时,或现有的技术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会有经验丰富和能力较强的“带头人”组织开办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它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技术指导或支持。

专业技术协会一般采取自愿合作、合同约定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并附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农民以土地、资金或产品入股,在产、供、销方面享受统一的技术服务,达到团队优势,从而在技术市场占据有利的一席。在操作的过程中,协会还会对新农户、重点户进行传、帮、带等,推广普及新技术、新产品。

专业技术协会多属于农户和协会之间松散的联结,因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调控,才能达到上通下达的效果。农户自己组成的协会往往代表着农民自身利益,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因利益协调不一致,而使得协会灰飞烟灭,或者说协会的基金不能维持其正当运转,造成技术协会人员不足,自身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资金和人员的限制,这样协会辐射的范围将过于狭窄。也有可能在运营中,把握不好为农民谋福利的原则,使得经营性质发生改变,当农民利益不再是第一位因素时,也发挥不了技术协会传播技术的效率。

在形成产业链的过程中,专业技术协会通过与上游和下游部门的沟通(其中上游部门包括生产资料供给方,下游部门包括加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不断传播着技术相关信息,成为技术更新与传播的中转站。例如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消费者偏好会发生变化,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逐渐成为市场主导需求,此时的产业链上,最先感知这一变化的是零售商,零售商将这一信息反馈到批发商,从而最终传递到生产资料供给方。此时,协会的信息搜寻功能较强大,它会及时对种子、管理、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等技术进行更新,以达到市场上所需求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要求。

3.2.3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扩散方式

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可将科技与市场对接,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满足市场需要,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龙头企业,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其企业化管理的作用,在资金筹措方面,除了享有政府的支持,还容易以不同方式吸纳各种社会闲散资金,达到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以保证在技术扩散过程中拥有财力和物力的保障。

在技术的选择方面,企业可以聘请各种技术专家,组建自己的专家团队,与科研机构等技术研发主体相比,这样的自主研发的技术更具有推广价值和实用性。教育科研机构学术性较强,但在实践上没有企业那么贴近实际,而且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不利于新技术的扩散。

龙头企业往往采用合同的方式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得到扩散,这种扩散模式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的,却是最有效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时,有一部分附加条款,对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使用也有一系列的约定。特别地,当农产品用于出口贸易时,面临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在农产品的产供销过程中,对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是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国外农产品加以限制。

龙头企业带动型扩散的运行机制是比较有效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途径之一。首先,它解决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利益问题,它把有偿技术夹杂在产品利益中,把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农户的技术利用绑定,从而建立了供需双方均衡的利益机制;其次,农户想要获得产品的高价格,必须满足企业提出的技术要求,使得技术扩散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利益面前,更容易说服农户,调动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