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调查与思考

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秦安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对农业、林果业等重大支柱产业的引领、支撑、推动、服务作用更加明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秦安县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农业与林果业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秦安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对农业、林果业等重大支柱产业的引领、支撑、推动、服务作用更加明显。秦安县1998年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1年又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至2010年,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秦安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全国东西部技术对接试点县”、“全省技术市场试点县”,2009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秦安县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农业与林果业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要求存在差距。根据市委党校“三三制教学”的安排,我们主要围绕科技服务能力、科技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技术示范、科技项目带动等方面进行广泛调研,对秦安县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科技服务“三农”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瓶颈,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思路与对策。

一、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的成功经验

(一)旱作农业模式初步形成

根据少雨、干旱这一地域特性,秦安县科学规划、坚持抗旱减灾,保粮增收,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完成全膜双垄沟播25.92万亩,其中全膜玉米21.92万亩,全膜洋芋4万亩。平均亩增产143.6公斤,增幅28.2%,为全县粮食生产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增收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8%。

(二)节水农业成为一个新亮点

秦安坚持“三水齐抓,滴水必争”的原则,加快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堤防工程、机井提灌、集雨节灌、农村人饮解困等水利工程,把节水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集雨节灌,最大限度留住天上水,合理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兴建蓄引提工程,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兴水治旱新路子。仅刘坪浅山干旱集雨节灌综合开发示范区发展水窖828眼,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00亩,增加补灌面积2484亩,建成的157座日光温室,每个棚年均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最高达到12000多元,是当地5亩果园的总收入。

(三)科技在精细林果支柱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

近年来,秦安县通过积极引进推广水果新品种、干果新品种,建立新品种示范基,推广新品种、更新老果园,推广水果套袋、喷施果形剂、水果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建设等十大果椒先进实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秦安县的优质果品率。根据服务需求,秦安在2009年成立了专门为林果业服务的莲花沟苹果科技专家大院、柴家山桃科技专家大院、安伏杨寺花椒科技专家大院。

(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山地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县15个乡镇累计建成投产的山地日光温室602座,建成普通塑料大棚1738个。山地日光温室每棚年均收入4500元以上,较原来种粮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全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党参柴胡板蓝根等中药材产业,重点在云山、安伏、王甫、王窑、五营、千户等乡建立示范基地。全县种植药材13615亩,其中柴胡4392亩,党参1617亩,板蓝根3640亩,其他3966亩,全县农业种植结构逐步趋于完善。

(五)科技项目为秦安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全县上下以项目为载体,各涉农部门围绕国家在农业和农村投资方向和重点,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后盾和依托,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为秦安县农业发展解决了一大批资金缺口的同时,引进了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解决了一些秦安县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秦安县科技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问题

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不顺,现有技术人员很难全身心服务农民和农业。目前,秦安县对乡级技术人员实行人、财、物乡镇政府管理,县级部门只进行技术指导的管理体制。大部分乡镇将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全乡干部的全盘管理之中,分片包村,忙于乡镇计划生育、治安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使技术人员实际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所服务的内容多是行政指令性的,服务内容与农民的技术需求有一定差距,造成农民的技术需求难满足,技术人员技术难推广的尴尬局面。这种体制上的不顺,是造成科农不能携手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规模问题

与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相比,秦安的特色农业包括林果、养殖、乡镇企业等除林果业小有规模以外,其余的都是小打小闹。所以要站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高度去认真地研究分析秦安县林果业、养殖业、乡镇企业的定位和发展前景,向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就秦安县林果业来说,通过这次调研,笔者认为其定位应该是以发展鲜食水果为主,而苹果的发展又应以三红苹果为主,政府和业务部门、相关企业应围绕这个做文章,来引导、扶持、发展相关的包装、加工、运输业,来延伸林果产业,壮大林果经济。

(三)品牌问题

秦安县的蜜桃、苹果、瓜果因其生长的独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风味。秦安被中国果蔬协会命名为“中国桃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秦安蜜桃、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一等奖,秦安苹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秦安苹果、花椒等7个果椒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虽然荣誉不少,但秦安苹果一直以天水花牛苹果的品牌出售,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品牌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严重影响了林果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经费问题

从部门来说,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全部用于人员工资,根本无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器械更换及技术更新上,现有服务只是维持在传统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服务功能不断弱化,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农民这一块来说,融资渠道有限,唯一能融资的农行、信用社因种种原因对农民贷款的准入度很高,贷款数额有限,满足不了农业发展资金需求。

(五)体系问题

全县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及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秦安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很少,农业科技在对外交流与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力度不够,技术联合和协作伙伴少,协作项目更少,科技培训注重形式,不重视效果,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三、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三农的思路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推广与服务要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把农民需要和助农增收作为科技服务的切入点,切实转变职能,注重履行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强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引导、市场的监管、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技术人员要多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多深入生产一线,多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步伐。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时刻用发展地眼光对待人才。在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争取国家投资基础上,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基金,保证每年有一定资金用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上,用于服务设备设施的改造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上,不断提高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理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县乡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结合乡镇职能转变,让技术人员摆脱其他事务,全身心投入到技术推广和服务上,并建立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实行工作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工作成绩与职称职务挂钩,进一步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建议由县委、县政府介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划分组织、人事及涉农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推进产学研结合,院企院地合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成全红:秦安县科技局

陈长生:秦安县人事局

王世杰:秦安县安监局

指导老师:孟利民科技与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