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扶贫开发情况

扶贫开发情况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扶贫开发情况南充市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仪陇、南部、阆中、嘉陵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将南充9县(市)、区的1 138个重点贫困村纳入全省“万村扶贫”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表明南充市的扶贫开发已进入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巩固温饱并发展的转型期。

二、扶贫开发情况

南充市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3年,探索起步阶段。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又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七五”(1986~1990)发展计划。1986年6月,国务院贫困地区发展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阶段。1986年仪陇、阆中、南部纳入国家级贫困县,1993年嘉陵区纳入国家级贫困县,营山、西充列为省级贫困县。10年间国家累积扶贫资金42 681.5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贷款27 183.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5 498.3万元。南充贫困人口由270万人减少到14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当时的200元增加到494.6元,人均占有粮食343公斤,110万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解决饮水问题。

第二阶段:1994~2000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1994年3月,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明确期限的扶贫纲领性文件。1994年起,国务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7年间南充市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2.5亿元,培育了一批长效支柱产业,建设了一批文明新村,改善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1999年10月通过四川省验收越温达标。全市27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发生率由38%下降到4%,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38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第三阶段,2001~2010年,扶贫开发新阶段。2001年进入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阶段。仪陇、南部、阆中、嘉陵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将南充9县(市)、区的1 138个重点贫困村纳入全省“万村扶贫”工程。从2001~2005年,全市扶贫开发已实施611个重点贫困村建设,683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从2000年末的11万下降到6万人,684~924元的低收入人口从2000年的47万人下降到25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 039元增加到1 600元,比2000年增加了54%。全市9县(市)、区实施扶贫项目扶持农户22.86万户,覆盖贫困人口30.66万人。新修和改建村道公路7 179.4公里,完成“三建”(建家、建园、建池)、“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五化”(村社道路硬化、家家户户自来水化、农业产业化、沼气化、居民环境美化)5万户,解决了364.99万人和73.9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特别是2005年开展的以仪陇县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刘坚提出的“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六个方面,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1.7%,2005年达到335.3亿元,人均GDP达5 323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保持12.8%以上的增速,由2000年的4.6亿增加到9.1亿元,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8.4∶25.8∶35.8调整到32∶33.7∶34.3,非公有制比重从39%提升到45%左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表明南充市的扶贫开发已进入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巩固温饱并发展的转型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