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嘉峪关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

三、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嘉峪关市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城乡基层群众满意的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实现了社会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主体的根本转变,城乡间户籍制度的一元化、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保障的同城化、基层党建的一体化等,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中央领导、中央政法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嘉峪关市也已先后两次在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推广。

(一)行政管理体制

1.政府职能

嘉峪关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界定了各级政府部门职能,明确了部门责任,确保了权责一致;理顺了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形成了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机制,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得到明显加强,实现了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2.组织机构

嘉峪关市理顺了市区两级行政管理体制,完善了机构设置,适度下放了市级权限,增强了各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了社区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夯实了社区服务基础,丰富了服务内容,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配套进行了村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社区化管理取得实质进展,促进了村级管理向城市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迈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了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升;加强了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有效实现了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

3.运行机制

嘉峪关市探索建立了三区改革后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工农融合互补机制,城乡经济联合互动机制,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机制等,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实现了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4.依法行政

嘉峪关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格做到了依法行政;规范了行政决策行为,完善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推行了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了以一把手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明确了问责范围,规范了问责程序,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总体上看,近年来,嘉峪关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基本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消除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现有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较好的体制保障。

(二)社会管理创新

1.社会管理观念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城乡行政层级的变化、不仅仅是城乡资源的简单整合,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社会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嘉峪关市准确把握当前城乡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需求,坚决改变过去片面地认为加强社会管理就是将城乡分割,用二元制度加强行政“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了城乡一体、统筹管理的观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使城乡社会管理工作一开始就有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2.社会管理方式

在构建规范化和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嘉峪关市牢牢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构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新体制,科学设计政府的组织结构,实现公共服务体制由小部制、决策执行一体化向大部制、决策执行相区分的体制转变,政府功能由内部功能导向的组织结构向外部服务导向的组织结构转变,行政组织由垂直型的组织体制向扁平型的组织体制转变。通过将宏观调控、决策、政策制定等职责上移和集中到市级部门,把服务、监管等职责下移到区、社区,实现了将政府角色和职责真正由偏重管控转变到了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社会管理制度

嘉峪关市不但以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多方面配套改革支持系统性、综合性的户籍制度改革,从深层次打破了城乡间人为的制度分割,使农民更加顺畅地融入城市社会体系,而且注重不断健全城乡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机制破解新课题、解决新问题。通过形成科学完善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机制、社会治安管控机制、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常态化社区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强化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满足了城乡一体化中新的社会需求,调解了城乡一体化中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日渐形成,实现了社会管理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了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了源头治理。

4.社会管理主体

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单凭管理部门的管理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提高公民参与意识,调动公民参与热情,积极回应民间关切,满足民间需求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途径。为此,嘉峪关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共建、共治和共享,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增强了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了社会管理主体由政府管理向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

5.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嘉峪关市高度重视通过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点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管理三大领域的社会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特别是围绕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嘉峪关市积极适应农村社会治安的新形势、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由于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协调,重视情绪疏导,重视社情民意,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