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根本错误,还在于看不到商品经济是现阶段组织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最有效的、不可被替代的形式。改革必须顺应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根本错误,还在于看不到商品经济是现阶段组织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最有效的、不可被替代的形式。首先,它能大大促进社会分工。这就能增加全社会的就业机会,人尽其才,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创造能力,改进劳动工具。其次,它用社会必要劳动这把价值尺子,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鞭策各部门、各企业,促使它们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避免亏损,使企业既有创新求利的动力,又感受被竞争排挤、淘汰的压力。再次,它会以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各种经济杠杆合力,灵活经营,使生产与市场结合,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减少积压和浪费。最后,商品经济能把新潮迭起、多姿多彩的大量商品提供到市场,供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购买力,自由挑选,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复杂需求。所有这些,都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做不到的。

我国商品经济的发育与成长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对它也不能神秘化。在现实生活中,令人不满甚至难以忍受的现象并不少。例如,以权谋私,上至某些干部或其子女在发展商品经济名义下,凭借手中特权和关系倒买倒卖、走私套汇等大发不义之财;下至某些职工凭小权力开后门、卖大户。又如,物价上涨,包括变相涨价、哄抬物价。再如,出售商品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假冒伪造,甚至制造和出售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毒酒假药等等。尽管如此,通盘算一算,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总是主要的。况且,这些消极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管理松散、体制弊端、法律不全、风气不正、封建遗毒、资本主义腐蚀等等,并非商品经济本身必定带来的。再深一层看,出现上述许多非商品经济常规现象的根源,恐怕还在于生产力落后,资源和商品短缺,整个体制未转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是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而不是商品经济过度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全面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有唇齿相依、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改革、开放、搞活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提出来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搞活,就没有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为了清除旧体制的弊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要以生产力是否发展的实践作为判断改革成功或失败、生产关系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志。

八年来,我国的改革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发展到流通、分配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八年来,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快速提高,实践说明改革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走的改革路子是正确的。1981—1985年的5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3.7%,城镇职工家庭人均收入每年增长6.9%,而1953—1980年的28年间,国民收入只增长了4倍,人民收入只增加了1倍,而且这是用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值增加21倍的高昂代价得来的。旧体制经济死、活力少、效益差不是再明显不过的吗?

当然,我国经济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没有搞活,基本经济关系还没有理顺,宏观管理还没有走上轨道,由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未很好解决,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物价上涨等现象都还存在。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旧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我们还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阶段。只有深化体制改革,继续变革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和环节,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蓬勃发展。

我们的结论是:改革必须坚持,改革需要深入,改革更要全面化。改革必须顺应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载《学术月刊》,198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