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级网络正式交往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一级网络正式交往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4.1 一级网络正式交往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在企业对外活动中,发生最频繁的是与供应商、销售商的交往。这是丰田能够保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对集群企业来说,可以方便地掌握来自市场的信息、意见反馈,对产品创新、经营改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而提升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

3.4.1 一级网络正式交往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在企业对外活动中,发生最频繁的是与供应商、销售商的交往。在产业集群,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分工明细,每家工厂往往只从事一两个工序的生产,然后将半成品送入下一家工厂,众多企业在弹性专精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业务伙伴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对方的状况,也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对来自产品、市场、技术、管理上的建议或交流将无障碍发生,从而引致企业对方在技术或管理上的创新行为,产生竞争优势。在产业集群内,同行的信息更容易获取、而且同行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基于亲戚、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取到优势互补的结果,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慕尼黑地区迅速成长为德国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区,Sternberg,Tamasy(1999)在分析该地区高质量成长的原因时,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第一为大型企业与小型和新型的技术性企业的有效合作,整合成生产网络、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其次为地区技术政策、公众对技术型新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军事需求)、关键个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慕尼黑地区,最重要的大企业是西门子,但西门子并没有因其规模巨大而损坏小企业的利益,相反,通过地区性的合作网络,双方都享受到创新的好处。

在本书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正式交往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本地供应商的交往、与本地客户的交往、与本地同行的交往。

3.4.1.1 与本地供应商的交往

产业集群因中小企业和柔性专精的特点,从而形成以本地为主的供应商网络。产业集群的供应商有多种形式:设备供应、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外包商。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的信任和地域的相邻导致的沟通更为方便,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密切互动是知识传递持续性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渠道之一(Capello,1999)。

第一,与供应商的交往将增强集群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每个组织只能掌握一小部分专业知识。获取更多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网络化交往,小企业如此,大企业也应充分利用。丰田汽车能够横扫全球,重要的一点是其上游供应商分布在丰田厂周围,半径一般不超过50公里,而美国三大汽车厂有的供应商甚至在3 000公里外。丰田汽车与其上游集群式的分布能够保证弹性供应,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满足JIT生产。这是丰田能够保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丰田的成功还在于其与供应商创造高绩效的知识分享网络。Dyer and Nobeoka(2000)在对这个知识网络的研究表明,最重要的有四个知识转移过程:一是供应商协会,通过该协会创造交流社区,商定规制,分享知识(大部分是显性知识);二是丰田的经营管理咨询机构,该机构由丰田的专家组成,定期、不定期去企业解决供应商的产品、经营问题;三是更小范围的自愿学习小组或知识网络,以便更专业知识在丰田与供应商及各供应商之间的流动;四是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丰田鼓励人员在各企业间的流动,从而带来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的流动。通过主要是上述四个核心过程的知识分享网络,极大地提供了供应商的经营、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丰田本身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特别是零配件技术的掌握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通过新产品开发的合作分摊成本,同时获取有关知识。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集群企业一般不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将一部分业务外包,或根据新产品的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零部件,提高了供应商从事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与压力,对企业本身来讲,一方面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同时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在笔者对温州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宁波慈溪小家电产业群调研时发现,这种合作模式已经非常普遍。在台湾制鞋业集群内,也存在制造商和制造机器生产商共同合作,完成集体学习和知识获取过程。一般是制造企业先从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进口一部分制鞋机器,但由于这些机器设备昂贵,导致产品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台湾的制鞋商通常由当地的关系鞋机制造商对来自欧洲名贵的制鞋机器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制鞋企业会派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技工参与调试,按制鞋商的要求进行模仿创新,在机器造出后,从事生产过程中,鞋机商会派自己的工程师跟踪机器运行情况、合作解决问题。

3.4.1.2 与本地客户的交往

产业集群高度专业化的特性,决定了许多企业的下游客户就在本集群内。Crone and Roper(2001)以北爱尔兰为例,证实了当地企业作为外来投资的跨国公司的上游供应链,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使企业稳步发展壮大。与本地客户的交往,一方面可以无需另外费力建立营销网络,节约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血缘关系而生产的信任,更有利沟通。对集群企业来说,可以方便地掌握来自市场的信息、意见反馈,对产品创新、经营改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而提升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如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所说,“我们经常和客户或产品的代理销售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非常重视他们反馈的对产品的意见,比如有些客户经常给我们写信、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尽管如此,我们的销售人员还是经常与我们的销售代理商(或用户)特别是北京的软件专卖店的人员进行座谈,及时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和消费需求……更关键的是,通过我们和销售代理商的交谈,我们也能够知道我们竞争对手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以及最近面市的新产品情况,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无形会产生一种压力和动力,促使我们更积极地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盖文启,2002)”。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企业生产的是终端产品,市场面向全国,甚至世界,但分布在各地的经销商,是本地人或更广泛意义的本地人。这种情形在浙江的产业集群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在笔者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温州乐清低压电器在全国经营的数万个经销商绝大部分来源于温州,而且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乐清市;近年来,永康的休闲车异军突出,产品全部面向海外市场,在国外的经销商大部分是海外华人。

3.4.1.3 与本地同行的交往

相对于纵向关系的上下游的合作为主,横向关系的同行之间一方面有合作,另一方面又有竞争,表现为竞合关系,而且是竞争关系为主。但在产业集群的环境中,基于血缘等社会关系的缘由,合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尽管合作的形式,主要以非正式交往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正式交往形式。例如,当一家企业接来大定单时,因为自身产能的限制而难于按期交货时,通常会将一部分业务外包给本地的同行;当面对国外反倾销时,会促使同行抱团合作,从事反倾销诉讼;在协会或政府的组织下,参观对方的工厂;利用技术互补的优势,合作开发新产品。根据笔者在浙江各地产业集群的实地调查发现,业务外包给同行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不存在正面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这种同行之间的合作,伴随着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

笔者在浙江各地产业集群调研访谈时印证了一级网络正式交往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正向影响的结论,见表3.3。

表3.3 一级网络正式交往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正面影响的支持性言论

img33

(续表)

img34

根据前面的分析及对浙江有关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提供相应假设:

假设1a:一级网络正式交往对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