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储位规划与管理

储位规划与管理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一:储位规划与管理进仓作业人员要找到合适的储位,必须先掌握储位管理原则以及储位管理技术。(二)储位规划1.储位规划的必要性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是一连串的“存”和“取”的动作组合。

→任务一:储位规划与管理

进仓作业人员要找到合适的储位,必须先掌握储位管理原则以及储位管理技术。

(一)储位管理目标与原则

储位管理是探究如何将仓库储位合理地安排以便最快地存放、提取货物,从而实现仓库货物搬运时间最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操作。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优化货物搬运时间其实包括两个部分:最小化行走距离和最小化存放、提取货物时间。前者与货物在仓库中存放的位置有关,后者与货物在储位上的高低位置有关。优化仓库的储位规划方案,可以同时节约入库时的搬运时间和出库时提货与运送时间。合理的储位摆放方法是一种既能节省投资,又能理想地提高仓库效率的有效手段。

1.储位管理目标

(1)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通过合理地调整仓库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推迟或避免再建投资。

(2)尽可能提高人力资源及设备的利用率,按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物能够减少拣货人员数量,合理的储位规划可以平衡仓库员工的工作量以及缩减作业周期。

(3)有效地保护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合理的储位规划优化货物摆放位置,不但可以降低货物破损的概率,还可以减少作业人员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4)维护良好的储存环境。

(5)将容易混淆的货物分到不同的拣货区,可以提高拣货准确率。

(6)使所有在储货物处于随存随取状态。

2.储位管理基本原则

(1)储位明确化。在仓库中所储存的商品应有明确的存放位置。货物储存区必须经过详细规划区分,每一储位都要编码。

(2)存放商品合理化。每一商品的存放都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

①存取频率高的货物对应的存放储位与收货区、发货区或仓库出入口的距离小,即考虑横向距离。

②存取频率越低的货物存放的纵向相对位置越高,相反,存取频率越高的货物存放的纵向相对位置越低,但最接近于最佳纵向存取位置,即不须弯腰。

③重量大的货物存放的储位纵向相对位置低,相反,重量小而体积大的货物存放的纵向相对位置高一些。

④需要专门存储环境的货物,要放在指定的库区,冷冻品要存于冷库,易燃易爆品存于防火防爆库。

⑤必须考虑货物相关性,即相关性强的货物,一起出库的可能性大,最好置于相邻储位。

⑥必须考虑货物的相容性。相容性低的货物决不能放在一起,以免损害品质,如烟、香皂和茶叶绝对不能放在一起。

⑦对寿命周期短的产品,要遵循先入先出原则,即先入库的货物应先出库,如感光纸、胶卷、食品、药品等。

(3)储位上商品存放状况明确化。

(二)储位规划

1.储位规划的必要性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是一连串的“存”和“取”的动作组合。随着需求向小批量、多品种和时效性方向发展,储存作业中货物流动频率、货物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仓库中卸货、取货、分拣和装车环节的作业一般占整个配送中心总作业时间的40%,而其余约60%的作业时间却是作业人员的行走耗时,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占仓库成本的比例比较高以及许多行走耗时是因为储位规划不合理的缘故,那么如何使“存”和“取”的动作快速而有效,做到“好存好取”,对储位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必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除了保管之外,拣货、发货和配送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要及时掌握和控制货物在库状况,动态调整和改善储位安排以尽量减少行走耗时,从而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与降低劳动力成本。

2.储位规划基本方法

在存储作业中,为有效对商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根据仓库、存储商品的具体情况,实行仓库分区、货物分类和定位保管。

(1)仓库分区。仓库分区是根据仓库建筑形式、面积大小、库房、货场和库内道路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商品分类情况和各类商品的储存量,将仓库划分为若干区域,确定每类商品储存的区域。

(2)货物分类。对货物进行ABC分类,将A类货物定义为存取频率最高的1/3货物品种,C类货物为存取频率最低的1/3货物品种,而B类货物为存取频率居中的1/3货物品种。A类货物的工作量约占总工作量的75%,B类货物约占总工作量的20%,而C类货物仅占总工作量的5%。

(3)定位保管。当货物放入储位后,要对货物的数量、品种、存放位置、拣货取出、淘汰更新和损耗损伤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建账,做到货物与账务完全吻合,并做好保管工作。

3.储位规划操作流程

储位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工作目标,以避免在后续工作中走弯路。进行储位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储位调整改善作业效率,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缩短行走距离。这个目标不是缩短某一次操作的行走距离,而是在一个衡量时期内缩短所有操作的行走总距离。

(2)平衡仓库员工工作量,争取在每次出入库操作中能够缩短总的时间跨度。

(3)缩短存放、提取货物时间。明确每一种货物的存取频率以决定其储位的纵向位置,即上下相对位置。例如将高存取频率的货物放在储位的纵向最佳位置,从而员工可以直接站在地上取货,省去人员(或者叉车)频繁上下储位的时间。

在实现规划目标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许多客观影响因素,包括货物重量、储位大小、平均拣货准确率要求等,保证储位规划的顺利进行。

第二步,选择和收集储位规划分析所要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储位的特性资料、货物的相关资料等。例如,可能会用到下面一些基础性数据:

(1)储位类型与性能信息,比如储位高度、储位宽度、储位深度、储位承载能力;

(2)搬运设备的类型,比如托盘;

(3)存取货物的方式,比如整托盘拣货、整箱拣货、拆箱零拣等;

(4)货物的种类、重量、体积、存放要求、包装方式、平均库存量等;

(5)货物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或其他变化规律。

所有这些数据都将对储位的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这些数据将影响货物在仓库中的横向与纵向存放位置,以及可能的变动调整工作量和频率,从而影响规划的效果。

第三步,运用ABC分类法对货物进行分类,同时对仓库进行空间区域划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每一种货物在仓库中的横向与纵向摆放位置。

4.储位规划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储位规划时,除了需要遵守上述的规划原则和操作流程,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仓库中可能使用的辅助搬卸工具、货物可能的长宽高、存取货物时可能需要的周转空间等因素,选择一种或多种储位类型,以及决定每排储位之间的距离、每排储位的长度等。

(2)对货物按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时,还需要考虑货物有无毒性、挥发性等特性,或货物的存取方式,如整托盘存取、整箱货物存取、拆箱零取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货物的存放位置安排。

(3)考虑改变一种货物只有单一存放位置的传统做法,可以将某些货物存放在两种区域,在高存取频率区域存放较少量的固定库存,以便出货时提取,从而能缩短取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在空闲时间由工作人员从低存取频率区域提取必要的数量转移到高存取频率区域。

(三)储位编号

在商品保管过程中,根据储位编号可以对库存商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利于对商品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在商品收发作业过程中,按照储位编号可以迅速、准确、方便地进行查找,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差错。

1.区段式编号

区段式编号适用于单位化商品和量大而保管期短的商品。通道编号见图5-1,区段编号见图5-2,货架的区段编号见图5-3。

img113

图5-1 通道编号

img114

图5-2 区段编号

img115

图5-3 货架的区段编号

2.品项群式编号

这种方式适用于容易按商品群保管和品牌差异大的商品。把一些相关性强的商品进行集合,分成几个品项群,再对每个品项群进行编号,如服饰群、五金群等。

3.地址式编号(图5-4)

img116

图5-4 货位的地址式编号

这是按照仓库、区段、排、行、层、格等进行编码。如在利用货架存放的仓库,可采用四组数字来表示商品存放的位置,四组数字分别为库房的编号、货架的编号、货架层数的编号和每一层中各格的编号。

(四)储位确定

(1)根据商品周转率确定储位。搞清楚什么样的商品存放在接近出入口或专用线的位置,什么样的商品存放在远离出入口处。

(2)根据商品相关性确定储位。相关性大的商品,通常被同时采购或同时出仓,对于这类商品应尽可能规划在同一储区或相近储区。

(3)根据商品特性确定储位。性质相同或所要求保管条件相近的商品应集中存放,并相应安排在条件适宜的库房或货场。

(4)根据商品体积、重量特性确定储位。重的物品存放在地面上或货架下层位置。为了保证货架的安全并方便人工搬运,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通常储放重物或大型商品。

(5)根据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确定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