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对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对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对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政府多年来的重要政策目标。基本生产性收入主要为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资源贡献所得,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为非要素资源贡献所得。

第四章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对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政府多年来的重要政策目标。在农民收入的研究领域,多数将重点置于农民增收形势的严峻性。农民增收问题突出表现在:①农民收入水平相当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②尽管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有了转机,但1997~2003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没有达到5%(按照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必须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已经达到3.23∶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历史新高。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由2004年的3.21∶1上升到3.22∶1。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研究农民收入问题的学者,在客观分析农民收入问题的严峻性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农民增收困难。实证分析表明,历史上曾对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如农产品价格和乡镇企业不再发挥作用,或者不再长期有效。新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虽然需要建立,但是实践中却还没有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现有的研究有从现实的各种途径对农民增收潜力探讨的,也有从国民收入再分配角度进行探讨的。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不但成为实际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难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户增收最终依靠什么?从农户收入来源的角度,评估农民收入低在哪些方面,对于实施农民增收政策可能更有针对性。如果从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构成来看,一般而言,农户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基本生产性收入,其二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基本生产性收入主要为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资源贡献所得,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为非要素资源贡献所得。本章按照我国农户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资源对农民收入贡献率存在着差异的基本假设,评估农户家庭的主要生产要素资源的收入效应,从而为探索建立我国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供实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