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在经济总量有了巨大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成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增长方式面临着转型。总之,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产品已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目前,需要对中国企业能否掌握核心技术树立起坚强的自信。此外,要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在经济总量有了巨大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成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增长方式面临着转型。从内需市场来看,在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缓慢增长(12%左右)的情况下,由于结构错位造成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出口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我国连续十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关系到企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战略的转变。

1.为什么要强调企业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虽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增长很快,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不高,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这样的传统增长方式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明显带有工业化中期伴随市场成熟度逐步提高时经济快速成长的特征。在这一期间,大量企业开始创业积累或刚刚迈出创业阶段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时,企业往往采取相对短期的平面扩张战略,抓住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众多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从较为容易进入的传统市场或空白市场入手,以传统低技术或模仿技术起步,借助比较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低成本追求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形成增长规模。这样的企业战略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体现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巨大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是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深入,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的成熟和开放,尤其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市场竞争的无国界趋势,这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战略既不符合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其自身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事实上,伴随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传统产业向我国的大量转移,市场饱和和利润摊薄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现实。产业链低端平面复制型扩张带来的生产能力过剩,甚至会使低成本比较优势成为一种不可自拔的陷阱。

因此,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就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否则,就有可能错失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在国际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和低端地位,丧失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甚至对国家战略利益特别是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从企业来说,实施技术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就成为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从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战略转变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谋求形成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深入实施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和品牌战略,把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点放在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上来。

产业中最核心的部分体现为企业的自主性,即企业拥有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企业家创新以及强大的企业专用性资源。技术模仿,品牌借用,尽管可能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缩短企业的技术差距,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模仿永远只能跟随,借用始终只能是寄人篱下,难以实现自主、领先,从长期来看,将会形成技术和品牌依赖,丧失技术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具有战略制高点意义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很难从一般的技术扩散或技术转移中获得。企业只有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积累,在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综合学习基础,使之成为创新之源,催生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产品,并借助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断予以强化和巩固,形成动态的知识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最终获得领先地位。这是一个从自发到自为,再由自为到自主的企业成长过程。总之,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产品已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

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积极参与、逐步融入到国际技术竞争之中。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可转换的,只有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才能培育出自身基于技术纵深的动态比较优势,实现比较优势从低技术向高技术的转换。同时,改变过去企业技术创新以单项技术为主的局面,以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使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从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转向对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抵御“技术黑洞”吸力的能力。

除了提高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认识外,还要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问题。目前,需要对中国企业能否掌握核心技术树立起坚强的自信。企业实施创新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自主的精神和创新魄力。很多企业缺乏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自主自强的精神,缺乏敢于创新的魄力。因此,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培养自主自强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争高低的雄心壮志和魄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看成是企业无比艰巨,也是十分光荣的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此外,要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最终要由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千千万万个企业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自主品牌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

何谓自主品牌呢?或者说,自主品牌应当具备哪些特征或要素呢?企业要获得市场领先地位,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走差异化的道路,但差异化来源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则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实际上,品牌体现的是一种市场价值。自主品牌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市场创造力,其原初特征至少包括,由自己设计和开发出的产品系列,由自己掌握和予以组织的规模生产技术,由自己独占和享有的商标声誉等三个方面。归根结底,自主品牌的建立基础是自主技术,行为特征是创造和影响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轮产业分工和组织格局,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企业虚拟化,使自主品牌更多地体现为独占的商标声誉和控制的产业价值链。

品牌是一种虚拟物,可以部分脱离主体而独立发生作用,也就是具有外部性,反映出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印证了国人对自主品牌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热情,所以自主品牌一定要被大多数国民所认可。但是却不能因此有下列曲解:一是创立自主品牌是代表国民的政府的责任。事实上,政府确有必要促进本国自主品牌的成长,但却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使命。创立品牌只能是企业的某种战略指向,是企业用成本与绩效来衡量可行性的行为,政府要做的事不过是创立自主品牌的倡导者和服务者。建立自主品牌的主体恰恰不是政府,而是企业。二是创立自主品牌重点应当在营销策略上做文章。实际上,品牌要依附在具体产品上,是产品内在价值的综合体现,因而品牌的巨大价值要依靠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来支撑。立足于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依托于核心技术的优秀产品做支撑,品牌就根本塑造不出来,已享有的品牌效应也终不能持久。品牌是企业持久经营的命脉,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去追求优秀产品,没有优秀产品,就诞生不了驰名品牌。三是通过借用或购买可以获得自主品牌。事实上,自主品牌体现的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神”和“魂”,这恰恰是买不来、借不来的,更是“贴”不来的,必须靠自己的创造。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市场的异质化程度提高,中国制造业开始步入“品牌时代”。在“品牌竞争时代”,仅仅希望通过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使用来感知企业品牌,并形成忠诚度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品牌的打造与提升,主动对基于产品优势之上的品牌内涵和企业理念进行管理性传播,从而有效缩短品牌建立周期,并在产品与品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品牌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进入产品、渠道、品牌的全方位竞争。在“品牌时代”,企业已无法通过产品、渠道和品牌的逐级竞争来取得渐进式的累积优势,它们必须利用新开发的升级产品和提升渠道能力尽快展开自主品牌塑造,才能有效持续地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此外,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概念的形成,不会是在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上形成的,而是建立在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这也无疑增加了品牌形成的难度。企业要想不断成长,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标准,通过消费者对整个环节的体验,逐步形成和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