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力根源于深层的自我, 包括人的一切快乐、 热情、 潜能, 是产生创新型思想、灵感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 只有注意从小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 才能为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 这对老夫妻立即向厂家订制一批印有东京交通图及有关风景区导游的手帕, 并且广为宣传。

创新力根源于深层的自我, 包括人的一切快乐、 热情、 潜能, 是产生创新型思想、灵感的源泉。 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 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品质培养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主观能动性, 只有不断加强主体性意识,才能激发出内在的创新源泉。

3.2.1 创新意识培养

1.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主体自觉进行创新的心理活动。 它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 也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它支配着人们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决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 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创新意识的特征

(1) 新颖性。 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 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

(2) 历史性。 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 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在阶级社会里, 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 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 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

(3) 差异性。 各人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环境氛围、 文化素养、 兴趣爱好、 情感志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因素对创新意识的产生起到重大影响作用。而这些因素也因人而异, 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 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3.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

根据创新意识在创新实践中自觉程度的高低、 指导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创新意识依次划分6种表现形式, 即:

(1) 创新需要。

(2) 创新动机。

(3) 创新兴趣。

(4) 创新理想

(5) 创新信念。

(6) 创新世界观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 只有注意从小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 才能为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门应以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

4.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1)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 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在今天, 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 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 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

(2) 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 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 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 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 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 创新意识会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 宽容的方向发展, 这是创新发展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意识的扩展, 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3) 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 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 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 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 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 有开拓精神的人、 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 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 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 它激发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 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 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

狗鱼思维——拒绝变化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 狗鱼很富有攻击性, 喜欢攻击一些小鱼。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 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 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 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 慢慢地, 它放弃了攻击。 后来, 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 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这个现象称为狗鱼综合征。 狗鱼综合征的特点是: 对差别视而不见, 自以为无所不知, 滥用经验, 墨守成规, 拒绝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缺乏在压力下采取行动的能力。

注意: 思维定式一旦形成, 有时是很悲哀的。 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 形势在不断变化, 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 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海带味精

海带既是一道好菜, 又是一味良药, 对甲状腺肿 (即大脖子病) 有较好的疗效, 而味精则是人们在煮菜时所用的一种调味品。 一个来自海边, 一个出自工厂,两者看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何以扯为一谈? 说来也怪, 它们之间还有一段不可分割的亲缘史呢!

有一天, 日本帝国大学一名叫池田菊苗的化学教授, 在回家吃菜喝汤时不觉一怔, 连忙问妻子: “今天这碗汤怎么这样鲜美?” 接着用勺在碗里搅动了几下,只发现汤里除了几片黄瓜以外, 还有一点海带。 他以科学家特有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了详细化学分析。 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 他发现海带中含有一种物质——谷氨酸钠, 并给它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味精。 后来他又进一步发明了用小麦、 脱脂大豆为原料提取谷氨酸钠的办法, 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一物二用的导游手帕

在日本东京, “夫妻店” 随处可见, 它们就像小小的虾子一样, 生机盎然。 它们的存在往往都有着自己极不平常的经营妙方。

有一家专卖手帕的 “夫妻老店”, 由于超级市场的手帕品种多、 花色新, 他们竞争不赢, 生意日趋清淡, 眼看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关门了, 他们在焦虑中度日如年。

一天丈夫坐在小店里漠然地注视着过往行人, 面对那些穿着娇艳的旅游者,忽然灵感飞来, 他不禁忘乎所以地叫出来, 把老伴吓了一跳, 以为他急疯了, 正要上前安慰, 只听他念念有词地说: “导游图, 印导游图。” “改行?” 妻子惊讶地问。 “不不, 手帕上可以印花、 印鸟、 印水, 为什么不能印上导游图呢? 一物二用, 一定会受游客们的青睐!” 老伴听了, 恍然大悟, 连连称是。

于是, 这对老夫妻立即向厂家订制一批印有东京交通图及有关风景区导游的手帕, 并且广为宣传。 这个点子果然灵验, 销路大开。 他们的夫妻店绝处逢生,财运亨通起来。

都市里的悬崖

日本最大帐篷商、 太阳工业公司董事长能村先生想在东京建一座新的销售大厦。 善于动脑筋的他想, 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只建一座大厦, 不仅一时难以收回成本, 而且大厦的每日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怎样能做到既建了大厦, 又可以借此开拓新的市场呢?

万事就怕有心人, 有了这样想法的能村先生便特别关注生活里的一些热点问题。 当时, 攀岩热正在日本兴起, 且大有蓬勃发展之势, 这令能村先生茅塞顿开:何不建一座都市悬崖, 满足那些都市年轻人的爱好? 经过调查研究, 能村先生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反复研讨, 决定在十层高的销售大厦的外墙加一点花样, 建成一座悬崖绝壁, 作为攀登悬崖的练习场。

半年后, 一座植有许多花木青草的悬崖, 便昂然矗立在东京市区内, 仿佛一个多彩而意趣盎然的世外桃源。 练习场开业那天, 几千名喜爱攀岩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兴高采烈地聚集此处, 纷纷借此过一把攀岩瘾。

在东京市区内出现了从前在深山峻岭才能看到的风景, 这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每日来此观光的市民不计其数。 而一些外地的攀岩爱好者闻讯后, 也不辞辛苦到东京一显身手。

接着, 能村先生又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种轰动效应, 在公司的隔壁开了一家专营登山用品的商店。 很快, 该店便因货品齐全, 占据了登山用品市场的榜首地位。

“越能利用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就越能赚钱。” 这是能村先生的经营之道, 而他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 把大楼的外墙建成都市里的悬崖, 从而赚了大钱。

(资料来源: 摘自 《有关创新思维的故事》)

思考与讨论:

(1) 为什么说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2) 你认为创新意识的教育中, 学校应该如何改变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3.2.2 创新思维培养

1.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 或者说, 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 改造、 重组, 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

2.创新思维的特性

创新思维具有两种特性:

(1) 新颖性。 创新的成果必须是前所未有的。

(2) 价值性。 创新的成果应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 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创新思维过程

创新思维过程为: 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展开联想—发散思路—提炼思路—选择思路

4.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思维形式的反常性、 思维过程的辩证性、 思维空间的开放性、 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 思维形式的反常性, 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 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 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 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 思维过程的辩证性, 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 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 又包含有收敛思维; 既有求同思维, 又有求异思维等等。 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 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 思维空间的开放性, 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 全方位、 宽领域地考察问题, 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 单一的、 线性的思维, 形成开放式思维。

(4) 思维成果的独创性, 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 常常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 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 被动的直映, 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5.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

(1) 脑力激荡法 (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该方法是由Osborn于1937年所倡导的, 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 着重互相激发思考, 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 构想出大量的意念, 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 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体方式进行, 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 运用此法激发思考。 该法的基本原理是: 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 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此后的改良式脑力激荡法是指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精神或原则, 在团体中激发参加者的创意。

(2) 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3人自由成组, 在3分钟的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 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 三分钟后, 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

(3) 六六讨论法 (phillips66 technique)。 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 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6人一组, 只进行6分钟的小组讨论, 每人1分钟, 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作最终的评估。

(4) 心智图法 (mindmapping)。 心智图法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 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 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 以线条、 图形、 符号、 颜色、 文字、 数字等各样方式, 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 成为一幅心智图 (mind map)。 结构上, 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 发挥联想力, 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 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5) 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 利用一幅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 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 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6) 逆向思考法。 逆向思考法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 此技法可分为七类, 如能充分加以运用, 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7) 分合法 (synectics)。 Gordon于1961年在 《分合法: 创造能力的发展》 (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一书中指出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也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 产生新的意念或面貌。 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 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8) 属性列举法 (attribut elisting technique)。 属性列举法是由Crawford于1954年提倡的一种著名的创意思维策略。 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 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9) 希望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地提出 “希望” “怎样才能更好” 等的理想和愿望, 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10) 优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 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11) 缺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地针对一项事物, 检讨此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 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12) 检核表法 (checklist method)。 检核表法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 先制成一览表, 对每项检核方向逐一进行检查, 以避免有所遗漏。 此法可用来训练员工思考周密, 并有助于构想出新的意念。

(13) 七何检讨法 (5W2H检讨法)。 七何检讨法的优点是提示讨论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所谓5W, 是指: 为何 (Why)、 何事 (What)、 何人 (Who)、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2H指: 如何 (How)、 何价 (How Much)。

(14) 目录法。 目录法比较正统的名称是 “强制关联法”, 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时, 一边翻阅资料性的目录, 一边强迫性地把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题联系起来, 从中得到构想。

(15) 创意解难法。 美国学者Parnes(1967) 提出 “创意解难”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的教学模式, 是发展自Osborn所倡导的脑力激荡法及其他思考策略, 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问题解决者应以有系统有步骤的方法,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创新思维训练】

(1) 请列出30种杯子的用途。

(2) 请列出10种导致交通堵塞的原因?

(3) 请列出5种可以替代现行高考制度的办法?

(4) 请你们在纸上快速写出联想到的词汇, 比如大海——鱼——渔船——天空……现在第一个词汇是 “电”, 请大家由此快速展开联想, 在三分钟联想到的词汇越多越佳。

【创新思维游戏】

外星人

1.游戏目的

(1) 活跃课堂气氛, 发挥学员创造力。

(2) 让学员一起工作, 建立团队精神。

(3) 让学员加入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2.游戏程序

(1) 学员分组 (8人一小组)

(2) 各个小组要按照任务说明书创造出外星人。

(3) 看哪一组学员速度快而有创新。

(4) 游戏分享讨论

小组成员用什么方法达成共识, 你认为最有创新的地方在哪里; 什么有助于最后结果的产生? 什么阻碍了最后结果的产生?

3.游戏规则

整个小组要共同创造出一个外星人, 这个外星人只有7只脚, 3只手在地上, 而且全体小组人员必须连接在一起, 成为一个整体并能够行走数步。

3.2.3 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既然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 它的形成和发展就必须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 通过什么途径, 作为学习能力的获得者, 也就是学习能力的主体, 必须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般的, 主体参与得越主动, 积极性越高, 学习能力的发展将越快。 相反, 任何限制、 妨碍主体参与的学习组织活动, 对主体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从上述观点出发, 任何正确、 有效的学习活动, 都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任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都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实践中这些途径和方法的选择, 一般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有重点地进行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观察, 是人们有效地探究世界, 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是一种解决问题、 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心理学中, 观察属于感知的范畴, 它是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客观事物进行主动地感受和知觉。 观察能力就是人们在这种知觉过程中表现出的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观察。 从日常生活、 学习、 工作到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研究等, 都是以观察为基础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 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 能力的高低, 往往与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世界上许多科学的发明与创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对客观事物一系列的敏锐、 细致、 准确、 深刻的观察。 可见, 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 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观察的途径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个体的言谈、 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观察, 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对被试对象加以适当刺激的条件下, 借以观察被试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予以记录。 其实验条件是被严格控制的,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可重复的。 观察法较方便易行, 所得结果较真实。 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即视察者经常处于消极等待的被动地位; 只能考察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某些外部表现; 不易做定量分析; 观察所得的材料有时具有偶然性、 片断性和不精确性。

要培养良好观察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 要提高观察力, 必须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中, 很多信息向你袭来, 要观察的对象很多, 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就会使你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不知该观察什么好, 就会分散你的观察力。 例如, 学生做实验时,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 他们就会去看他爱看的东西, 看他们事先知识、 经验里已有的东西。 明确观察的目的, 是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的首要条件。 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 调查、 访问、 实验时, 首先要告诉学生其目的是什么, 要完成哪些任务。 只有把活动的目的、 任务向学生交代清楚, 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集中精力、 有选择地进行观察, 才能进行系统而层次分明的观察, 不至于主次不分、 顾此失彼。

(2) 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基础。 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 必须事前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有了相关的知识, 在进行观察时, 才能产生兴趣和丰富的想象, 才有可能独立地进行观察, 提高观察的效果。 例如, 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则要先给学生讲述有关历史故事、 名人等。 若是自然博物馆, 则需要给学生讲述有关的动物、 植物的常识, 播放相关的 《动物世界》 《植物世界》 等录像。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 总是同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领域或某对象一无所知, 那么他对该领域该对象的观察就无法进行。 即使勉强进行观察,也必然是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或者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3)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保证。 在确定了观察目的, 有了明确的观察任务之后, 还必须拟定出周密的观察计划, 去完成这个任务, 这样能预见被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 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周密的观察计划, 应包括观察时间的安排、观察顺序的设计等。 先观察什么, 后观察什么, 如何观察等, 一切都要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

(4) 增强对观察对象的兴趣,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 则他就会有长期持久的观察热情, 从不表现出观察的疲劳与厌倦,从而提高观察力。 反之, 如果一个人对其观察对象不感兴趣, 必然会过早地表现出观察的疲劳, 无法提高观察力。

有些科学家之所以能有持久的观察力,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兴趣。 因此, 要提高观察力, 就必须培养对观察对象的浓厚兴趣。

(5) 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根本。 观察是一种与思维密切联系着的 “思维的知觉”。 有些学生把观察理解为仅是简单的 “看”, 缺乏对看到的现象的深刻思考。 其实, 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和积累一些直觉表象, 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 比较、 综合、 抽象、 概括等思维活动, 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这些表面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 指导观察方法, 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观察能力, 必须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 因为观察的方法、 技巧等也是构成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如果掌握系统的辩证的观察方法, 就可以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系统地、 全方位地、 多层次、多结构地观察, 进行历史、 发展地观察, 在同中观察异, 在异中观察同, 从而能全面、系统地把握观察的对象。 既然观察是一种感知, 观察的结果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作用于被观察的事物时做出的反映。

3.2.4 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识记、 保持、 再认与回忆几个基本环节。简而言之, 记忆是先记后忆的过程。 识记是在大脑中留下神经联系的过程; 保持是暂时神经联系巩固的过程; 再认与回忆是暂时神经联系恢复的过程。 记忆的这几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知识经验的保持; 没有识记和保持, 就不可能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再认和回忆。 因此,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保证, 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

(1) 明确记忆目的, 提高有意识记能力。 要提高记忆力, 首先必须明确记忆的目的。 生活实践和心理学的实验表明, 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记忆的目的越明确, 则记忆的效果越好。 很多人的办公室或宿舍都在楼上, 他们虽然天天上下楼, 当有人问他们楼梯有几级台阶时, 很少有人能正确回答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不好,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记住楼梯级数的意识。 如果给他们提出记忆台阶级数的任务, 那么很快就可以记住。

在一个心理学研究的实验中, 用相同时间向两组同等程度的学生播放一个单词词表的录音, 要求有意识记组记住单词且听完后要进行测验, 要求无意识记组评价每个单词的发音 (被试注意到词表, 但没有记忆任务)。 识记完后, 两组都进行回忆测验,结果表明, 有意识记组的回忆成绩明显优于无意识记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这是因为学习动机使有意识记组对学习材料进行了复述并将它们构成较有意义的大组块。

因此, 我们要教育学生, 在学习中要专心致志、 精力集中, 对那些需要记住的信息, 要有意识地强化记忆, 只有增强记忆的意识, 才能使所学知识记得牢固, 记忆永久。

(2) 培养浓厚的兴趣, 增强记忆力。 兴趣是增强记忆的促进剂。 无论是谁, 对于自己所特别感兴趣的信息和对象, 都能显示惊人的记忆。 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 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学得顺利, 记得容易, 得心应手; 对厌烦的学科总觉得难学难记,困难重重。 这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信息与对象, 会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从而记得快、 记得久、 记得准。 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特别对那些学生不重视、 不感兴趣的学科, 更要努力开创条件,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 使他们愿学乐学, 这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措施。

(3)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措施。 一切记忆都开始于观察, 即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 所以要提高记忆力, 就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 观察越仔细, 感知越深刻全面, 记忆起来就越准确。 观察越仔细, 理解越深刻, 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 会增强记忆的持久性。 细致的观察还能增强记忆的速度。 凡是记忆准确而持久的人, 他们大都有很强的观察力。 所以, 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提高观察效果, 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4) 激发思维, 揭示规律, 加深理解, 提高记忆力。 从生理上讲, 理解了的东西,反映到大脑就富有条理性, 容易和大脑中已有的经验结成信息链, 有助于记忆痕迹的巩固。 经过理解记忆的事物, 即使一时遗忘, 还可以通过推导回忆出来。 例如, 要背诵一首诗, 先弄懂诗的结构和含义再来记忆, 效果明显提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识记抽象的信息和知识, 例如, 哲学原理、 哲学规律、 数学定理和公式、 化学反应式、物理定理和公式等, 必须借助于抽象的思维活动。 只有理解了的信息和知识, 才能深刻地记住它。 经验证明, 再认与回忆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忆活动, 其中也包含着思维活动。 可见, 思维活动是抽象记忆力的基础, 要提高记忆力, 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比, 寻找事物间的共性与个性、 区别与联系, 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 在化学教学中, 氧化与还原、 电解池与原电池、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等概念, 都比较容易混淆, 应用时更易含糊不清, 而通过比较就可一目了然, 便于回想和记忆。

(5) 运用联想规律, 增强记忆力。 一个人如果不会联想, 那么学一点知识就仅仅是一点知识, 如果他善于联想, 就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产生知识上的飞跃。 因此,在记忆的过程中, 联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被记忆的事物处于一定的关系与联系之中。 记忆与联想的关系极为密切, 记忆是联想的基础, 联想又是记忆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 在化学教学中, 从氧化联想到还原, 从溶解度联想到电离度, 从原电池联想到电解池, 从置换反应联想到取代反应, 从盐的水解联想到酯的水解, 从同素异形体联想到同分异构体等, 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指导训练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能力。 有些人记忆能力差, 这跟没有系统地进行记忆方法的训练有关,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记忆。 其实上述几条记忆能力的培养, 也都是从某种记忆方法来展开论述的。 为了强调记忆方法的训练, 在此归纳出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①理解法, 要弄懂被记忆事物的意义、 内涵和外延, 弄清其来龙去脉;②对比法, 将一些形或意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相同和差异、 区别和联系,使每种事物的特征更突出; ③联想法, 要记忆某种事物, 要联想与其相似的事物, 以便进行比较, 联想的目的是比较; ④强化法, 为了记忆某事物, 反复地对其进行回顾、背诵, 必要时书写强化。 但最好要与理解、 对比、 联想相结合, 尽量防止死记硬背;⑤应用法, 学是为了用, 学了就要用。 运用是知识的最好记忆方法, 是一种综合记忆方法, 用的时候同时要涉及理解、 对比、 联想、 强化等。 用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有效措施, 也是培养记忆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3.2.5 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人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方面。 在学习中只有准确地交流, 才能彼此沟通、 相互促进、 不断提高; 在工作中只有准确地交流, 才能与别人合作形成集体力量, 规划、 主张才能付诸实施并顺利进行, 最终变为对人类有价值的财富; 在生活中只有准确地交流, 才能彼此理解、 相互体贴, 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优秀的表达能力表现为语言准确简明, 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如口头表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事说清楚, 使别人能理解, 能做到语言准确、 流畅、清晰。 不管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 都要符合逻辑。

学科学习中的表达应尽量使用学科的专业用语, 因为专业用语是最科学、 最准确、最简明的语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信息量剧增,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大量的符号用作语言进行交流, 在各个领域的语言都应符合文学修辞的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本领域对事物描述的要求, 这对人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1) 学好汉语文学知识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 古代诗人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所。 只有学好汉语, 有了一定的语文水平, 才可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2) 指导学生阅读, 进行复述性练习。 例如,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 对于某些论述性强的习题由教师提示论述的层次, 再让学生进行复述锻炼。 课堂上的提问、 讨论等教学方法, 都能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和条件。

(3) 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一些能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问答题、 推断论证题、 简答题等题型, 减少选择题、 填空题等题型, 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 指导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口头表达水平差的学生, 往往讲话怯场,没有发言习惯, 对这类学生应当设法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为他们多提供发言机会。对于好说话而语无伦次的学生, 则要注意及时纠正他们表达中的错误, 并加强语言逻辑性训练, 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5) 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 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时, 应抓准要点、 层次分明、 言简意赅, 注意符合逻辑、 科学规范、 表述完整。 对于那些表述错误、 不规范、答非所问等现象, 要及时纠正过来, 并进行强化训练。

(6) 指导撰写学习心得、 专题总结、 实验或社会调查报告、 科学小论文等, 让学生多动笔写, 开展学术讨论会、 论文答辩会、 报告会等, 让学生多动口说。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唯以学习才能使我们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立于不败

有一次, 一只乌鸦看见了一只鹰从高岩上飞下来, 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 这只乌鸦非常羡慕, 心想: 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 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 那该多好呀。 于是乌鸦凭借着对鹰的记忆, 反复练习俯冲的姿势, 也希望像鹰一样去抓一只羊。

一天, 它觉得练习得差不多了, 呼啦啦地从山崖上俯冲而下, 猛扑到一只公羊身上, 狠命地想把他带走, 然而他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 拔也拔不出来。 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翅膀, 但仍飞不起来, 最后被牧羊人抓住, 剪去了翅膀上的羽毛。

老鹰与乌鸦的故事听起来很简单, 也很可笑。 但是, 它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乌鸦想学老鹰, 其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但是乌鸦要认清自己, 如果要想蜕变成一只鹰的话, 需要付出异常艰苦的努力, 而不只是简单地学习老鹰俯冲下山崖的姿势。 它也许要锻炼自己的力量、 反复磨砺自己的爪子、 练习自己的眼力……只有这样, 乌鸦才有可能抓到羊羔; 只有这样, 乌鸦才可能变成一只老鹰。

联想到我们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面对残酷竞争的环境, 面对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 面对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 面对无数未知的领域, 唯以学习才能使我们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立于不败。

3.2.6 决策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有句名言: “用集体智慧创造未来。”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 实践也一再证明, 凡是经过群众充分讨论而做出的决策, 总是比较完善和稳妥的。 从决策上讲, 职工群众的参与能力有五方面: 一是自主能力, 能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强烈的个人主见参与决策讨论; 二是建议能力, 能够根据决策要求, 从不同角度, 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决策; 三是监督能力, 能够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进行民主监督; 四是评议能力, 能够民主评估企业决策; 五是执行能力, 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完善决策。

培养决策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克服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常常受到群体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的左右。 从众行为者的意识深处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能否为大众所接受,追寻的是一种安全感。 从众行为者认为群体的规范、 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 就会表现出遵从; 当他认为群体的规范、 他人的行为并不合适, 而自己又没有勇气反抗时,就会被动地表现为依从。 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他们依赖性强, 无主见, 人云亦云, 容易迷信权威和名人, 常说违心的话, 办违心的事。 决策能力强的人, 能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 做到思想解放、 冲破世俗, 不拘常规、 大胆探索, 因此他们能独具慧眼, 能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 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机遇。

(2) 增强自信心。 拥有自信心是具有决策能力者明显的心理特征。 没有自信就没有决策。 增强自信心首先要有迎难而上的胆量。 丘吉尔就说过: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 背过身去试图逃避。 若是这样做, 只会使危险加倍。 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 危险便会减半。 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 决不!” 其次要变被动思维为积极思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平时善动脑筋, 关键时自然敢做决定。 再次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跳出个人的小天地, 如此你的自信才能坚实可靠。 另外平时交往注意选择那些有自信心、 敢作敢为的人, 时间长了, 看得多了, 你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3) 决策勿求十全十美, 注意把握大局。 做事务求十全十美, 不想有任何挫折或失误, 那只能作茧自缚。 如能识大体, 把握大局, 权衡出利弊得失, 当机立断, 才能尽快达到自己理想目标。 持之以恒, 你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3.2.7 领导能力的培养

据统计, 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几年, 而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靠的就是领导力的作用和传承。 经济学家预测, 未来三十年, 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 这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而当前已经严重不足的领导人才,在未来的缺口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 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造成后继领导者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领导力的学术权威之一戴维·尤里奇等撰写了一本 《领导力密码》, 认为领导力包含五个方面, 这也是对领导力的最新表述。

(1) 勾勒愿景, 体现在领导者的战略层面。

(2) 主动变革, 体现在领导者的执行力层面。

(3) 激励人心, 体现在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4) 培养接班人, 也体现了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5) 自我修炼, 体现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名人名言】

“人是企业的第一投资”, 企业需致力于为员工创造最大的利益, 并让所有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 高度团结在一起, 自觉融入企业的共同事业中, 为之努力奋斗。

不只是在薪水和奖金问题上力争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好, 更关键的是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 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 成功机遇、 安全保障、 荣誉地位等方面的关怀和满足。

——牛根生论人才观

【游戏】

为慈善项目筹款

选出项目总负责人, 负责人找到3名合伙人组成项目小组。 (10分钟)

项目小组确定项目、 价值和意义、 凑款方案、 执行分工与细则。 (20分钟)

凑款活动。 (20分钟)

感悟到了什么?

(1) 负责人是怎么选出的? 为什么是他 (她)?

(2) 负责人的责任是什么? 做了些什么? 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3) 合伙人是怎么选出来的? 为什么选她 (他)?

(4) 慈善项目是怎么确定的, 讨论过程中是否有争执, 团队中是否明确分工和职责, 执行力又如何?

领导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树立服务观念, 强化领导干部的职业形象和政务礼仪意识, 是树立威信、 提高协调沟通能力的思想基础。

(2) 提高政策理论业务水平, 是提高协调沟通能力的关键。 理论使人深刻, 政策使人清醒。 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理论政策素养, 才能熟悉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出谋献策的层次和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不做出格的事, 不说出格的话, 在事关原则性的问题上, 毫不含糊, 敢于坚持真理, 才能使人敬佩。

(3) 打造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只有具备比较高的业务工作能力, 才能更好地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 努力学习认真提升自己的五种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和行政执行力, 才有提高协调沟通能力的保证。

(4) 着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康心态, 有反腐倡廉坚强作风和深入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才能在群众中有口碑。

(5) 注重培养自己卓越的情商, 构建和谐的上下关系, 要更宽广地拓展知识面,精通本职业务, 做到职内外知识要了解, 有关知识要明确, 相关知识要掌握, 从而提高出谋献策的层次和能力, 为社会多做贡献, 得到社会和别人的认可。

3.2.8 协调能力的培养

协调能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 决策的领导者应该懂得一套科学的组织设计原则。 应该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 还应该善于用权, 能够指挥自如,控制有方, 协调人力、 物力、 财力, 以获得最佳效果。

协调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两个方面。

协调能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 是聚分力为合力的能力, 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能力, 是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具备很强的协调能力。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领导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必须把周围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潜能发挥出来, 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 然而, 协调能力是很见功底的事。有的人虽有业务水平, 也有敬业精神, 但却缺少协调能力,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协调能力的提高有以下几个途径:

(1) 注意场合, 选择时机, 事半功倍。 与领导干部沟通, 要注意场所、 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 方法正确才能减弱或者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要根据领导干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个性而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 因人因事因地而用: ①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的方式: ②旁敲侧击, 暗示领导; ③转移注意, 在谈笑之中让领导明白你的意思。 避免直接的对立面, 好让别人接受。

(2) 坦诚相待, 冷静谦和, 切忌急躁。 在工作中, 下属要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谦虚。 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瞒,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 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 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

作为领导, 应该降低自己的姿态, 真诚谦虚, 不要以先知者和必胜者的心理自居,不要老是一副严厉的面孔, 用一种朋友间沟通的平等心态去和下属沟通。

(3) 了解内心, 发挥人缘和情感作用。 不管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 他首先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人, 他有他的性格、 爱好, 也有他的作风和习惯。 对对方有个清楚的了解, 是为了运用心理学规律与对方进行沟通, 以便更好地处理上下级关系, 做好工作。人性中有一种最深切的秉性, 就是被人尊重的渴望。 与人交往时要永远记住, 人都希望别人恭维他、 赞扬他。 你要找出领导干部的优点和长处, 在适当的时候给别人诚实而真挚的尊重。

(4) 主动沟通, 加强互动, 妥善处理下属的合理需求。 平时多关心同事, 正式场合的交流能够了解的更多的是下属的工作情况, 多安排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闲聊、 联欢会、 内部活动等互动活动。 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 在沟通的过程中, 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知晓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与人交谈时,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倾听胜过长篇大论; 别探听别人的私事, 无意中知道了, 也要放在心里当成秘密; 别人的赞美好比香水, 闻闻可以, 若当了真, 喝下去可就惨了; 坦然承认别人指出你的不足, 这样,他们只会更尊重你而不是轻视你; 当朋友悲伤失意时, 一定要靠近一些, 而朋友高兴得意时, 不妨稍微离开一点; 与人同行, 不要走得太快, 不要离得太近, 给别人一些进退的空间。 建立直接上报的渠道, 开辟表达需求的空间, 满足合理需求, 同时让下属看到你的办事效率, 增强下属对你的信任, 在做出分析后, 尽快满足下属的合理需求。

(5) 均衡关系, 着重劝慰, 团结为上。 与上级沟通的意义在于工作上能得到正常的支持, 遇上困难能得到帮助和化解, 个人价值能得到上级的肯定。 只有相互支持和良好合作才利于搞好工作, 至少不能让上级整治下级给小鞋穿; 与下级沟通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提高工作能力实现目标, 有利于增强凝聚力, 实现组织系统的最佳效能。

与上级沟通协调时, 应该服从而不盲从, 尊重而不奉迎, 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越位, 在上级之间保持中立, 等距离外交, 一样的支持、服从、 对待。

与下级沟通协调时, 应该以人为本、 做好服务, 缩小感情距离, 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

正职与副职沟通协调时, 应该授权、 放权、 不越权, 支持、 依靠、 不撒手, 关心、揽过、 不逶过。 正确对待领导、 下属和自己。 作为副职, 上有领导下有员工, 更需要正确地对待领导、 下属和自己。 我们需要 “敬以向上” “宽以对下” “严于律己”。 “敬以向上” 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领导, 但不是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宽以对下” 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 但不是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严于律己” 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 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 当部门、 个人利益与总体利益有冲突时, 我们需要优先考虑总体的利益; 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 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 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 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 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 那么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 沟通协调才能成功。

3.2.9 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 卡耐基曾说过,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 而社交能力却占85%。 放眼现实世界, 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 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无不和突出的社交能力连在一起。 然而,现在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 不会交际, 甚至害怕交际, 有的到了成年, 还视交际如险滩。 交际作为一种能力, 也是可以培养的, 而且应该注意培养。 如何培养社交能力呢?

1.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 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 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 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 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 而且需要胆量。 这胆量, 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 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既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有利于培养兴趣, 也有利于提高社交能力。一旦爱上体育, 就会主动寻找对手, 这种寻找, 就是交际; 合适的对手, 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2.经常外出旅游

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 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可以增长见识, 陶冶性情, 也可以培养兴趣、 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 交际也是开放性的, 两者是相通的。交际需要坦露自己, 需要主动和热情, 一个沉默寡言、 性格内向, 不爱活动、 自我封闭的人, 怎么会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呢? 在旅游中, 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 了解新的交际内容, 旅游结束, 见识广了、 谈资多了, 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3.有意识地独自做客待客

独自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 到亲戚家去做客, 这都是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 需要寒暄和问候, 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

4.有意识地训练说话能力

有人说, 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社交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 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 不会说, 说不好, 怎么交际? 会说, 说得巧, 答得妙, 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 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 据理反驳; 平时话语中的差错, 也不要那么刻意。 平时,也要多参加演讲赛, 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5.克服3种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交际问题上, 要努力克服这样3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认为社交能力是天生的, 无所谓培养不培养。 其实, 交际作为一种能力, 是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 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 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 与心灵手巧一样, 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 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标准: ①能言善辩; ②通文墨; ③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④会 “小兴”, 即能即兴抒发感情。 这四个标准竟有首尾两个标准涉及说, 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是认为交际要影响学习。 失度的与不良的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 但适度的、 与志同道合者、 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 不但不会影响学习, 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 有助于智力激活。 交际是一种思想、 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 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 获取灵感, 以共同提高。

社交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 这个首先请您放心。 先举个例子吧, 我有一个朋友, 虽说他比较和我谈得来, 而且喜欢和我说他想什么, 但他参加工作后竟能半年不和同事说一句话, 因为他怕得罪别人, 怕别人不喜欢, 不过做事却很用心, 后来大家都喜欢他还主动和他搭话, 但他还是比较保守, 就来问我该怎么和别人沟通。 我告诉他只要和与我沟通一样, 再注意多为别人想想, 想想你说的别人到底爱不爱听, 这样就好了。 后来他通过自己努力, 越来越开朗, 另外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比较多, 为人又谦虚, 别人都愿意和他做朋友。 可见不会交际不是问题, 只要会做人, 会为别人着想, 经过锻炼就行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要建立自信, 不要怕, 因为只要你为人谦虚, 待人和善, 没人会不喜欢与你交流和做朋友。 至于能不能够口若悬河那个并不重要, 因为我知道真正内向的人认为比较能说的口若悬河的人其实根本不会说话, 到正式场合要他讲话他根本就什么都不会说, 因为他的废话太多了, 大多数话都没经过大脑, 又怎么能让别人爱听和喜欢呢? 所以说你在平时就放松一点, 正常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需要说的就说不需要说的也可以不说, 否则话太多反而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3.2.10 创新品质培养

1.创新品质的含义

创新品质是一种主动地、 独创地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见解, 具有创见的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善于创新的重要保证。

2.创新品质的培养途径

(1) 发展求异思维, 开发创新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 “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局限于少数天才, 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 这就是说,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归纳, 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解答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性。

(2) 诱导观察, 鼓励创新想象。 想象力是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基础, 是创新的翅膀。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的帮助, 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不可能的。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 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 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赞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人员

孙文赘是南京人, 毕业后, 他如果回到南京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应该有很多机会, 但是他却最终选择来到了常州, 来到了赞奇。

在研究生阶段, 孙文赘的导师想要推荐他继续深造, 攻读博士。 但自2011年孙文赘来到赞奇实习后, 便放弃了读博的想法。 公司十分重视技术人员, 他觉得,在这个平台上他完全可以施展自己所学。 孙文赘说, 南京的软件公司现在大多以外包公司的形式为主。 这对于才从学校毕业的孙文赘来说, 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向,他更想从事软件技术开发等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工作。

孙文赘有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想。 现阶段, 他希望能够多参与软件开发的项目,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他也憧憬着未来能够走上管理岗位, 学到更多技术以外的东西。

赞奇科技云3D渲染家居产品, 是孙文赘参与开发并引以为豪的项目, 这个项目前后耗费了他和他的团队近一年的时间。 这款产品将云3D渲染技术与家居行业相结合, 根据这种技术开发出的家居电子商务网站有功能强大的设计工具, 可将品牌家具产品在虚拟房间中任意搭配, 在线观看预装修效果,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以往这种体验需要通过应用软件实现, 但是这款产品使网页具备了应用软件的功能, 同时免去了下载和安装的步骤。

(资料来源: 创新品质 [N].常州晚报, 2013-7-20)

创新能力测试

说明

创造性人才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 这类人才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不会为困难吓倒, 不会因为条件不具备而放弃努力。 在寻找创新、 开发、 管理方面的人才时, 必须考虑人才的创新能力。

1.创新思维能力测试

下面是10个题目, 如果符合你的情况, 则回答 “是”, 不符合则回答 “否”,不确定则回答 “不确定”。

(1) 你认为那些使用古怪和生僻词语的作家, 纯粹是为了炫耀。

(2) 无论什么问题, 要让你产生兴趣, 总比让别人产生兴趣要困难得多。

(3) 对那些经常做没把握事情的人, 你不看好他们。

(4) 你常常凭直觉来判断问题的正确与错误。

(5) 你善于分析问题, 但不擅长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 提炼。

(6) 你审美能力较强。

(7) 你的兴趣在于不断提出新的建议, 而不在于说服别人去接受这些建议。

(8) 你喜欢那些一门心思埋头苦干的人。

(9) 你不喜欢提那些显得无知的问题。

(10) 你做事总是有的放矢, 不盲目行事。

评分标准 (见下表)。

评分标准

评价

得分22分以上, 则说明被测试者有较高的创造思维能力, 适合从事环境较为自由, 没有太多约束, 对创新性有较高要求的职位, 如美编、 装潢设计、 工程设计、 软件编程人员等。

得分21~11分, 则说明被测试者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出均衡,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适合从事管理工作、 也适合从事其他许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市场营销。

得分10分以下, 则说明被测试者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属于循规蹈矩的人, 做人总是有板有眼, 一丝不苟, 适合从事对纪律性要求较高的职位, 如会计、 质量监督员等职位。

2.创造力测试

下面是20个问题, 要求应聘者回答。 如符合情况, 则在 ( ) 里打 “√”,不符合的则打 “×”。

(1) 听别人说话时, 你总能专心倾听。 ( )

(2) 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 你总有一种兴奋感。 ( )

(3) 观察事物向来很精细。 ( )

(4) 你在说话, 以及写文章时经常采用类比的方法。 ( )

(5) 你总能全神贯注地读书、 书写或者绘画。 ( )

(6) 你从来不迷信权威。 ( )

(7) 对事物的各种原因喜欢寻根问底。 ( )

(8) 平时喜欢学习或琢磨问题。 ( )

(9) 经常思考事物的新答案和新结果。 ( )

(10) 能够经常从别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 ( )

(11) 从事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时, 经常忘记时间的推移。 ( )

(12) 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以及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 ( )

(13) 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 )

(14) 能够经常预测事情的结果, 并正确地验证这一结果。 ( )

(15) 总是有些新设想在脑子里涌现。 ( )

(16) 有很敏锐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

(17)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从不气馁。 ( )

(18) 在工作遇上困难时, 常能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 ( )

(19)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新发现时, 你总会感到十分兴奋。 ( )

(20) 遇到问题, 能从多方面多途径探索解决它的可能性。 ( )

评价

如果20道题答案全部是打 “√” 的, 则证明创造力很强; 如果有14~19道题答案是打 “√” 的, 则证明创造力良好; 如果有10~13道题答案是打 “√” 的,则证明创造力一般; 如果低于10道题答案是打 “√” 的, 则证明创造力较差。

3.工作创意测试

下面是10个题目, 请在括号中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

(1) 你在接到任务时, 是否会问一大堆关于如何完成任务的问题? (肯定0分, 否定1分)

(2) 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是否不善于思考, 而习惯于找他人帮忙, 或者不断来问别人有关完成任务的问题? (肯定0分, 否定1分)

(3) 在任务完成得不好时, 你是否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任务太难? (肯定0分, 否定1分)

(4) 对待多数人认为很难的任务, 你是否有勇气和信心主动承担? (肯定1分, 否定0分)

(5) 当别人说不可能时, 你是否就放弃? (肯定0分, 否定1分)

(6) 你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否与他人不一样? (肯定1分, 否定0分)

(7) 在你完成任务时, 领导针对任务问一些相关的信息, 你是否总能回答上来? (肯定1分, 否定0分)

(8) 你是否能够立即行动, 并且工作质量总能让领导满意? (肯定1分, 否定0分)

(9) 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 你是否很在意? (肯定1分, 否定0分)

(10) 对于做好了的工作, 你能否很有条理地分析成功的原因和不足? (肯定1分, 否定0分)

评价

如果受测试者能够得10分, 就很棒了; 能够得7分以上则过得去; 如果低于7分, 就不尽如人意了; 如果低于5分, 受测试者就应该自我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