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经济形式多样地推动城市空间扩张

集群经济形式多样地推动城市空间扩张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集群经济纵向、横向延伸的方式、规模、层次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城市扩张呈现出多样性。在这种集群体系演进过程中,城市经济围绕核心产业而布局,城市用地也以核心产业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从而推动城市圈层式发展扩张。

三、集群经济形式多样地推动城市空间扩张[12]

集群经济经历发生、发展的过程,往往最初首先在某一较小的产业领域出现集聚现象,然后向纵向、横向不断延伸经济联系和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在空间上不断扩张。在集群经济纵向、横向延伸的方式、规模、层次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城市扩张呈现出多样性。

1.推动城市圈层式扩张

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的集群经济,在核心产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各种横向关联产业,推动各种前向、后向经济发展,形成横向、纵向产业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生态体系。在这种集群体系演进过程中,城市经济围绕核心产业而布局,城市用地也以核心产业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从而推动城市圈层式发展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义乌市的产业集聚首先发生于商贸领域。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下,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渐次发育,横向的关联产业,如交通运输业、电信金融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生产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起来。2002年,义乌市的货物联托运线点发展到200多个,日吞吐货物5000吨以上;年公路铁路客运量达5000万人次,民航客运达50万人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额超过230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4.3%。因横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产业集聚,为产业纵向的扩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义乌制造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过程的前后向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服装、针织、饰品、拉链、玩具、小五金、印刷与毛纺等专业化生产经营体系。

与这一类型的产业集聚相关联,义乌城市空间扩张的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以中心商业区为核心,由内向外的同心圆的圈层式扩张。20世纪80年代,商贸业的集聚与城区商业中心的形成,带动并扩展了老城区的发展。1978~1988年,义乌建城区面积与人口均增长了1倍,建制镇由 2个增加到6个,城市化水平年均提升0.4个百分点。90年代,随着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依托交通干线的延伸、改善和公交体系的建立,义乌城区进一步扩张,至1998年城区面积已扩大到15.4平方公里,比1983年扩大近6倍,为1988年的2.5倍;城区人口则增至近20万人,是1988年的3倍。进入21世纪以来,义乌的城市化更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区面积以每年5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城区人口以每年5万人的速度增长。至2002年底,义乌城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为43万人,一个现代中等城市已具雏形。

由此可见,产业集聚启动了城市化,而城市集聚又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两者互促互动,形成良性循环(表3-4、图3-8)。

表3-4 义乌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化

img52

资料来源:《中小城市的爆炸性发展——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img53

图3-8 义乌市的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

资料来源:《中小城市的爆炸性发展——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略作改动)

2.推动城市区块式扩张

集群经济有的以纵向产业集聚为主,产业特色比较鲜明。浙江省许多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区块经济,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促进了城市地域面积的区块式扩张。

温岭市是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一个地区,大量要素和企业集聚于摩托车、汽配、机电、鞋服皮塑、水产食品等五大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温岭市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园区,尽量布局于市区或中心镇的边缘,定位于“新区+园区”,因而园区本身就构成了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园区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形成了新区和老城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局面,不少特色工业园区成了城市或城镇的一个新区。例如,以钱摩集团为核心的钱摩工业园区,成为了温岭城区的一个新区;温岭产学研园区的建设,直接扩大了6平方公里的建城区面积。由鞋业园区、机电园区、生化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多个特色园区组成的温岭工业城项目,全面建成后不仅可年增工业产值100亿元,而且将直接扩大建城区面积13.8平方公里。

要素和产业向城市新区块的集聚,有利于城市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和设施的共享性,有利于实现“工业进园区,居住进小区,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目前,温岭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2%以上,并呈加速推进的态势;中心城区的建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已分别由1990年的6平方公里和6万人口,增加到20多平方公里和20多万人口。

3.推动城市珠串式扩张

集群经济对城市化的作用,除了其“内因”外,也受到地理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乐清市产业集群也是以纵向经济联系为主的,但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基本上沿104国道展开,因而形成了从虹桥、乐成、柳市到北白象的“工业经济走廊”以及珠串状的城市扩张模式。

虹桥、乐成、柳市和北白象是乐清的四大经济重镇,四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80%以上。产业向这四大重镇的集聚,带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建城区面积的扩大,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中,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以柳市为例,正因为30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的集聚,使得城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目前的8平方公里;4万多低压电器产业从业人员的集聚,使得城区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4000多人增加到了9.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40%以上。目前,乐清市城市化水平已由1993年的37.7%上升到约46%,建城区的面积也扩大了近2倍,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