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推动畜牧业与草产业同步发展

积极推动畜牧业与草产业同步发展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积极推动畜牧业与草产业同步发展近年来,甘肃省在草食畜牧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但仍然面临草产业发展的“短边”制约。甘肃省在制定中长期畜牧业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明确草产业的重要地位,明确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的必要性,选择和实施草畜同步发展战略。二是尽快出台中长期草产业发展规划。

(五)积极推动畜牧业与草产业同步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在草食畜牧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但仍然面临草产业发展的“短边”制约。从国内外的发展新趋势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草产业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草产业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畜牧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甘肃省在制定中长期畜牧业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明确草产业的重要地位,明确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的必要性,选择和实施草畜同步发展战略。

1.发达国家草畜同步发展的做法和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都特别注重草产业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它们的主要经验:一是国家非常重视畜产品深加工,提高草地畜牧业的附加值和利润。如新西兰畜产品以追求绿色环保、卫生安全、营养健康为显著特征。它们十分重视适应市场需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有很好的国际声望。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创汇的50%,占日需品出口的80%,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是科技服务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在新西兰,牧场主对牧草产量2周测1次,以便能更精确地监测牧草产量,以真正实现以草定畜的目标。三是政府管理措施到位。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目前,我国年产牧草6000万吨,但商品草仅280万吨,且80%为3级以下。全国草产品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年加工5万吨以上的有33家,总设计生产能力为500多万吨,而实际生产加工量只有180多万吨,占设计生产能力的36%。全国累计人工种草面积接近1000万公顷,其中耕地种草面积约400万公顷,年产干草6000万吨,不及国内正常需求量的1/10。我国的草产品品种主要是紫花苜蓿和羊草,其中紫花苜蓿占90%以上。产品结构中,77%为草捆,2%为草块,8%为草颗粒,7%为草粉,6%为其他草产品,80%以上的苜蓿草产品粗蛋白含量14%~16%。

3.甘肃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草食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草食畜牧业列入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之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每年多渠道整合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加强技术服务和50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省大牲畜存栏711.86万头,其中,牛、羊存栏分别达84.61万头和515.6万只;牛、羊出栏分别达116.1万头和775.12万只;牛奶产量达31.24万吨,绵羊毛产量达2.57万吨。2011年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的第三年,全省各部门多渠道,用于进一步巩固扩大草食畜牧业发展成果,目前,全省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4.甘肃草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相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而言,甘肃的草产业发展虽然有进展,但是总体水平比较低。一是人工种草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212万亩,紫花苜蓿面积达到915万亩。二是牧草种子生产规模有扩大,全省建成种子基地面积23.5万亩,年产各类优质牧草种子1.8万吨,不仅保证了甘肃省种草的需要,而且每年向省外市场提供各类种子近6000吨。三是草产品加工业形成规模,全省建成草产品加工企业5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以上的有30余家。全省草产品加工能力160万吨,而实际生产的草产品只有98万吨,且以草块、草捆、草颗粒、草粉为主。与牧草生产发展态势相比,甘肃草产品加工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大量牧草仍以养畜转化为主,草产品的商品量还比较小。

5.草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对草业的政策扶持明显不如对农业和林业的扶持,种草农户没有享受到与种粮农户同样的政策补贴,草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严重不足。二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甘肃草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指导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总体布局和产品生产缺乏指导。三是市场运营机制尚未形成。草产业仍处在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处级产品、销售依靠外省客商上门采购的状态。四是草产业开发层次较低。种草面积年均增加不多,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面积较小,大部分为农户分散自种自用。五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技术指导与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

6.同步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简单估算,甘肃省草产业发展目前的实际缺口在1000~2000万亩以上。实际上,不仅仅是草产业的规模问题,还有质量问题,也就是人工草场的产出率比较低。甘肃省的大部分草场是牧区的轮牧型草场,农田种植草场占的比重比较小。总体来看,草产业的发展滞后对草食畜牧业的同步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场质量低下,产草率比较低;二是草商品流转率比较低,影响草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草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在多种经营的形势下种植户对草业的偏好差;四是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等。

7.草畜同步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一是畜牧业与草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融合思考。要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甘肃草产业的地位,草产业是决定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要改变长期以来畜牧业与草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扶持等分开进行的传统做法,将草产业与畜牧业的发展规划、战略、政策等融合起来考虑。二是尽快出台中长期草产业发展规划。关于草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主要是地方性和部门性的,而且多数是年度的发展规划。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今后的草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坚持以中长期规划为主、以年度规划为补充的原则。应及早制定甘肃省中长期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改变目前生产布局不合理和投入分散的局面。产业总体布局可划分为河西、陇中、陇东和南部四大区域。河西地区以外向型、商业型牧草种子和苜蓿草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中部以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处理、发展草食畜牧业就地转化为主;陇东黄土高原区要结合水土保持,以发展苜蓿加工业为主;南部高寒阴湿地区以发展岷山红三叶和岷山猫尾特色草产业为主。

8.同步发展模式的可选方式。依据甘肃省的草场资源、人工种植饲草的方式和养殖业发展需要等考虑,今后可选择的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模式主要有:一是轮牧型同步发展模式。继续扩大民族地区牧区轮牧的面积,加大补贴投入,改善草原草产业与高原畜牧业同步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退耕还草同步发展模式。提高退耕还草在整个退耕战略中的比重,提高还草的政策补贴额度。三是废地利用同步发展模式。以改造“三荒地”为主,发展高效饲草种植业。四是集中连片建设同步发展模式。在重点畜牧业规划区,将基本农田直接建设成“基本草田”,草田种植可以享受与种植粮食同等的政策待遇。五是“草林养三位一体”同步发展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果林发展区推广“草林养三位一体”发展方式,形成林果草和谐同步发展机制。

9.建立和完善草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应该向草产业倾向,尽快缩小草产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缺口。一是建立省、市、县草产业协会及农民草产业合作社,对全省草产业从生产、加工、服务、市场、价格各环节进行行业指导和协调管理。二是制定原料生产和草产品加工的行业管理规程。三是开展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生产、加工中的技术难题。四是加强原料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定草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组织草产品质量认证。五是根据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原料和产品指导价格。六是实施草产品名牌战略,发挥产品的名牌效应,帮助企业开拓销售市场。

10.促进同步发展的政策扶持。根据草畜同步发展的战略要求,必须创新目前的退耕还林(草)扶持政策体系,关键是要提高政策的含金量,草产业发展享受与粮食同等的政策待遇。如果按照力度大小来衡量,目前我国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实际上可以近似地排成粮食、林业、养殖业、草产业四个层次,其中,对草产业的扶持力度明显要比较其他农业项目又低许多。要加大对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像支持粮食生产一样扶持草产业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参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牧草种植、收获、运输机械,草产品加工企业购置的牧草加工、贮藏设备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对草产品加工企业在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将草产品运输纳入大宗农产品流通范围,可以享受“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五是对草产品加工企业在基本建设工程和自有基地开发方面,享受国土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

具体的政策建议有:一是建议适当提高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争取将粮食补助资金提高到黄河流域每亩每年不低于220元,长江流域每亩每年不低于330元。二是建议根据不同的地域区别安排种苗补助费用,将西南地区的种苗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亩,将西北干旱地区的种苗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500元/亩,种草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亩。之所以对西北地区的补贴要高,是因为西北地区的条件差。三是建议实行比较统一的林业和草业补助年限,这样比较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建议林业补助年限调整为到2020年,草业年限到2015年。四是建议适当安排退耕还林(草)的工程管理经费,按照每亩每年10元的标准安排工程管理经费,增加退耕农户对林产品的处置权。五是建议从国家的退耕还林资金中切出一块建立后续产业发展基金和科学研究基金。六是建议在国家的政策规定中补充相关的其他经济政策规定,作为辅助政策,主要是包括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小额贷款、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生态移民、草业公司等,同时在现有的林业和草业技术研发方面给予投资支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政策和机制。七是建议对退耕区域的农户口粮田建设补贴政策进行调整,西南和西北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标准都调整为800元/亩。八是建议政策扶持向特殊区域、弱势产业倾斜,对贫困连片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山区、干旱区、草业重点培育区等,实行力度更大的扶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