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界定投资消费结构主要是指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运行的适应性。另外,菲利普斯曲线在测定投资与消费关系合理性上具有突出的效果,通过测算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缺口,进而确定投资消费比是否趋于合理区间。

第一节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界定

投资消费结构主要是指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运行的适应性。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投资与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源泉,历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变量,关键要看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传导机制是否完全有效。投资和消费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法国经济学家魁奈(Quesnay)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分配开展了深入研究后,他指出社会再生产规模是建立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之上,保持积累与消费的一定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前提。[1]凯恩斯(Keynes)认为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建立在合意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基础之上,合理投资水平的确定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标准,需要确保总产出的均衡水平,并且投资与消费保持对称关系,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2]吴忠群(2002)认为,从数量关系上看,投资和消费负相关的趋势显著,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的定义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DRC/DRi= IOβ/C0(1-β)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中消费是先行因素,投资增长率受消费影响显著,也就是说投资跟随消费增长而上升。从逻辑上说,对消费投资内在关系研究的起点应定位在从消费储蓄比例开始,二者关系明确之后才是消费投资的关系,储蓄是介于消费与投资之间的桥梁。

一般来讲,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投资过剩与消费不足。投资率过高会导致总供给的大量增加,致使产能过剩,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在国际收支上表现为经常项目的大量盈余。与过度投资密切相关的是过度储蓄,即放弃即期消费,而使得当前国民福利遭受损失。二是消费过度与投资不足。在既定收入水平下,过高的消费率将使储蓄减少,引起投资不足,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并易诱发通货膨胀,在国际收支上表现为经常项目的大量逆差。从消费跨期来看,过度消费本质是未来消费水平降低和透支未来国民福利。

综上所述,投资与消费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在经济学意义上,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上最末端的一个环节,投资作为一种中间需求,本质上是由消费导致的一种引致需求。消费与投资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旦二者的内在关系破裂,失衡现象就会出现,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因此,投资消费失衡是指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长期偏离合理比例关系,二者的有机联系被破坏,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程度判断

(一)基于国际标准模式的判断

从世界经济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投资消费结构演进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作为判别投资与消费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准。在工业化不同阶段,投资消费结构表现出不同特征。钱纳里等经济学家选取了39个国家样本,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总结了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规律:在工业化初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投资率也快速上升,并与收入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消费率则出现下降趋势;在工业化晚期,经济发展水平进入较高阶段,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投资率与消费率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如表5-1所示,在工业化早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致投资率上升,而消费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工业化进程推进),居民消费开始提升导致对服务业的需求增加,并出现投资率下降而消费率上升的状况。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规律更为显著。

表5-1 钱纳里-塞尔昆投资率、消费率标准值

img75

资料来源:吴忠群,《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和投资的确定》,《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二)基于投资效率的判断

投资效率是测量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来判断一国投资消费结构的合理程度。在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述中,投资都是导致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尽管关于投资的决定作用的理论和现实争论不断,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虽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但无法否认资本积累决定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的速率,并为经济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比其他要素更加显著,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手段时更加偏好对投资的选择。为了能够确定资本的使用效果,一方面可以从投资的生产效率和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方面进行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对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并对上述测度结果进行综合来判断投资消费结构的合理性。

(三)投资消费结构与宏观经济的适应性

投资消费结构对宏观经济最直接作用表现在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上。合理的投资消费结构能够满足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促使宏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如果投资消费结构不能与宏观经济相适应,而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状况出现,我们可以判定投资消费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一方面,在投资消费结构中,如果存在由于投资过剩而消费不足,从而产生产能过剩、资源闲置,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宏观上表现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另一方面,在投资消费结构中,如果存在消费过度而投资不足,从而产生需求过剩,在宏观上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另外,菲利普斯曲线在测定投资与消费关系合理性上具有突出的效果,通过测算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缺口,进而确定投资消费比是否趋于合理区间。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出较高通货膨胀水平时,表明投资过热程度在加深,同时,失业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出较低通货膨胀水平时,投资和失业的状况就会出现与前面情况相反的趋势。最后,为了能够全面衡量投资消费结构与宏观经济的适应性,还需要通过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三、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决定国际收支失衡的机理分析

(一)投资过剩与消费不足决定国际收支失衡

投资与消费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可能总是依赖于投资的增长。一方面,在缺乏消费需求的经济增长格局下,由投资增长而增加的生产能力难以被充分消化、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因此,宏观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投资过剩与消费不足,在内部失衡决定外部失衡的机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由此而生;另一方面,在消费需求过度增长的格局下,投资不足难以满足旺盛的需求,宏观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投资不足与消费过度,需要通过外部失衡予以平衡。一般情况下高储蓄率是致使投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加剧投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对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例如,从政府对市场的介入程度来看,大多数政府介入市场程度较深国家的经验表明,由于存在投资偏好而极易导致投资过剩,而且投资的构成中包括大量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不仅局限于公共投资,甚至还深入到生产领域,极大地扭曲了市场关系,挤出私人投资。同时,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还会扭曲收入分配机制,增加资本的回报而弱化劳动收入,进而导致消费不足。投资过剩增加了宏观经济的总供给,而消费不足则削弱了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导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供给过度的情况下,一国只能通过出口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增加,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综上所述,当一国长期存在投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时,其国际收支也必然存在长期经常项目顺差的失衡状况。

(二)过度消费与投资不足决定国际收支失衡

消费的合理性对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消费对总需求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消费通过投资对总供给具有间接作用。当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表现为过度消费与投资不足时,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内部失衡,在内部失衡决定外部失衡作用机制下,最终也会体现为以国际收支失衡为特征的外部失衡。一般情况下低储蓄率是造成消费过度与投资不足的根本原因,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因素导致过度消费与投资不足情况的发生。例如,美国的信用消费高度发达,居民的消费水平更多取决于其自身的财富水平,而收入决定消费的条件则显得较为松弛。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其发展重心放在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使得其居民财富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相应上升,但国内制造业的供给能力日趋削弱,只能依赖进口维持消费品的供给。伴随20世纪末新经济泡沫以及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美国居民的财富效应急速放大,过度消费的状况也随之产生。而在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背景下,其居民消费品的供给对进口依赖程度不断深化,从而导致其经常项目的赤字不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日趋严重,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所以,消费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长期偏离本国的供给水平。消费的过度发展以及投资不足引发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内部失衡,必然要通过外部失衡予以平衡。总之,当一国长期存在过度消费和投资不足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时,其国际收支也必然存在长期经常项目逆差的失衡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