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

上海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上海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国际贸易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在该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标准化、国际化的贸易系统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这套系统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国际贸易货物物流配送的电子化问题。

二、上海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在该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标准化、国际化的贸易系统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是遵循一定标准并长期存在的,国际贸易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流程上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有利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网络支付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原因是国际贸易的支付过程有别于国内贸易,支付实际是在银行间发生,并且凭单据完成。交易双方通过银行进行单证传输,由银行确认出口商(卖方)提供的发票装箱单、托运单、报关单等单据正确后,银行间进行账款的划拨。国际贸易网上支付只需要解决单据的传输和确认,这正是电子商务将资金流归结到信息流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第三,作为电子商务瓶颈之一的物流配送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并未成为瓶颈,因为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长期以来都是由国际航运公司来完成,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运输业发展起来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为国际航运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套系统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国际贸易货物物流配送的电子化问题。

但在上海,乃至中国大陆,在开展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用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信息难以共享

尽管政府对外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在政府可以控制的外贸业务监管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电子化监管项目。但这些项目大都处于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甚至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状况。譬如:目前检验检疫部门的放行信息基本上还需要通过货主以纸面形式向海关传输,而不是由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之间直接联网完成该项传输。不仅是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该问题,实际上至今所谓的电子报关仅仅是报关单通过电子传输进行预申报,其它所有报关所需的随附单据,如进出口许可证等政府监管单据都需要人工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的优势,使得电子化监管的效率大打折扣。

2.相关法律、政策相对滞后

我国在外贸行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法律存在大量的空白,除了2005年4月1日生效的电子签名法外,贸易相关法律基本上处于行业规定或地方性规定的阶段。即使制定了相关法律,也存在因缺少实施细则而难以贯彻的问题。譬如在无纸贸易领域只有原交通部制定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对外贸易实施电子数据交易(EDI)暂行规定》和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国际经贸EDI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些管理规定。这些规定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发挥其作用。由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整,无纸贸易实施仍存在较多法律障碍,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并不是非常突出。

虽然国家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对于运行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如电子交易、电子合同、数据与隐私权保护、消费者保护等涉及交易环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相关方权益保护的问题,却基本没有涉及或涉及的过少。另外,交易手续的管理规定过多,调整无纸贸易交易的规定较少,除了《合同法》关于数据电文的规定外几乎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