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忠泉和谐一词最早写入党的决议见于党的十六大报告。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而完整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更有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马忠泉(1)

和谐一词最早写入党的决议见于党的十六大报告。“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而完整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凭空捏造,有其丰富的经验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先生在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验依据》一文中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建国初期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更有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胡锦涛总书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中对和谐社会从国内、国际和我党肩负的使命三个角度对其意义作了解读。从学理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她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她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思想;她借鉴和发展了西方的和谐社会理论;她为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危机提出了全面而合理的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她为解决全球危机和国际武力冲突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全球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