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互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媒:自去年6月起,《成都商报》官方微信的定位发生调整,上面是写调整为“实用+趣味+清新+潮流+深度”的微型杂志,能给我们谈谈吗?大家都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甚至默契到自己提炼出了一个工作法宝——互黑,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成都商报新媒体:整个微信公号矩阵共计粉丝25万。其中成都商报公众号目前粉丝数20万余。

新媒:自去年6月起,《成都商报》官方微信的定位发生调整,上面是写调整为“实用+趣味+清新+潮流+深度”的微型杂志,能给我们谈谈吗?

成都商报新媒体: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定位为以本地生活为主,围绕国内外新闻热点进行内容制作的微信迷你杂志,主打“思维发散”风格,对编辑的信息拓展、检索和再创作能力要求更高。

新媒:那能力是怎样变高的?

成都商报新媒体:每天,编辑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当日(或近日)的新闻热点或网络热门话题进行“发散思维”,俗称“脑洞大开”。完成报题之后,就是相关信息收集、内容编辑和重新创作的过程。甚至连编辑的名字都会根据每天内容变化,比如“从不肾亏的海藻”(iPhone 6发布会)、“值班狗莎乐美喵”(国庆中某一天的稿件)、“好想找到恩恩的脑花”(金正恩专题)、“吃胖5斤的少年花”(美食专题)……

新媒:调整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成都商报新媒体:考虑到我们的微信一天只能发一次,自然比微博和新闻客户端少了及时性,不适宜再抓住“纯新闻”不放,我们更注重能引起分享的热点话题和趣味阅读。

新媒:贵报在十月七号推送的文章中用到了“装逼”一词,很接地气。但有时候趣味与俗套仅一线之隔,贵报编辑在审稿时是怎样把握这一尺度的?

成都商报新媒体:4个编辑,2个80后,2个90后,都是常年泡在网上的主儿,新鲜出炉的段子和梗,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互相聊天会用到的,加上成都这个城市本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样的文化氛围也影响了我们日常的工作,一点事儿都能说出花儿来,于是在微信稿子内容上变点花样儿也就不难了。

新媒:你们的部门氛围能具体说下吗?

成都商报新媒体:我们办公室都是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有志青年,常常牙尖地互相“洗脑壳”(成都话,意为调侃),在“洗”与“被洗”中,金句妙论就经常蹦出来了。

大家都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甚至默契到自己提炼出了一个工作法宝——互黑,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平时都怎么互黑呢?

成都商报新媒体:天天都在黑别人和被人黑中度过,不管说什么话,大家都能迅速找到梗,然后开始发散思维,最后还要大方地牺牲“自黑”一下。之前我们有发过一篇稿子,最后就加了一段办公室的小伙伴给这篇稿子起标题的微信群讨论对话,逗死了。

审稿的领导给了我们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只要不涉及违规违纪内容,脑洞开再大,都行!

运营方法:微信精简浓缩,推送成都市民会接触到的、用到的实用信息

新媒:报纸和微信最大的内容差异在哪里?

成都商报新媒体:10月7日成都商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头条为《让你震惊的成都纪录片》,灵感来源就是当天报纸头版的稿件《杨锦麟解读成都气质》,报纸上的内容是标准的头版稿件。

于是我们循着报纸的轨迹去找到了网络上对应的视频内容,重新组织语句、包装内容,用新媒体用户更熟悉的手法将它更全面地表现了出来,而视频是报纸无法展现的。在不同的载体上,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所以并不能说“没有关系”,新媒体人因为长期接触碎片化的阅读和爆炸信息,对事件的考虑没有传统媒体人那么深入,于是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时,翻一翻报纸和杂志,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这篇微信文章已经超过10万次阅读,1万多次转发。

新媒:推广方面呢?有没有出现过因为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次报道,粉丝数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

成都商报新媒体:由新媒体团队紧紧抓住成都本土用户需求心理,自己组织策划、采访、拍摄、制作的专题内容比较容易涨粉,比如阅读量达到29万次的《在成都打铺子 当跷脚老板儿的外国人》、12万次的《休假式的庭院菜》等系列专题,就因为分享的人数较多带来快速涨粉。

这就对我们的编辑团队提出了新的考验,以前在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美编、印刷各司其职,而在新媒体,几乎每一个编辑都必须掌握采访、编稿、拍摄(图片和视频)、排版、运营以及各类实用工具运用等方面的业务技能。我们强调原创,看重原创。

新媒:哪类比较容易涨粉?

成都商报新媒体:涨粉较多的文章类型可以分为以下3类——

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类专题。成都各行业优选推荐,以美食、美景为主,休闲、玩乐及其他生活相关行业为辅。比如,成都火锅50强、成都小面10强、成都甜点珍藏地图、成都周边奇葩运动等内容,都是生活在成都怎么样都会接触到、用到的,于是就利用网友“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心理,分享转发带动涨粉和二次阅读。

有奖品刺激的活动。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系列公益演讲的门票抢订第一次在微信上进行时,公众号4个小时涨粉600余人次,第一轮抢票完成了2000余粉丝的增长;世界杯期间“一战成名”的30万现金奖励更是吸引了6000余人在短短2周内涌入成都商报微信;近期正在进行的“好医生”评选,已经持续带动近2周的粉丝增长,日均增幅1000余人次。

有干货的文章。此类文章多为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嘉宾演讲全记录,我们的公众号有先天优势能在演讲结束后第一时间全文刊发,这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而嘉宾们多是各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如王健林、柳传志、张国立、王中军、李书福等等,他们演讲的内容对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自然就会吸引到受众。

经营变现:我们会主动为商家策划制作广告

新媒:贵报现在的微信用户数量有多少?粉丝的年龄构成如何?

成都商报新媒体:整个微信公号矩阵共计粉丝25万。其中成都商报公众号目前粉丝数20万余。年龄集中分布在20-50岁,年长用户跟报纸订户年纪有关。

新媒:目前微信这块能有广告盈利吗?

都商报新媒体:2013年,成都商报微信广告收入为480万。但微信业务的广告收入还是不能和报纸业务相比,尽管越来越多的广告商意识到新媒体广告的独特优势,但报纸广告的成熟业态和覆盖范围依旧不是新媒体在短时期内能超过的。

新媒:那最近在微信的经营或推广上是否还有其他新想法?

成都商报新媒体:我们除了做纯内容,也在探索一些新媒体广告的形式,尽量让广告变得生动好看,能让用户有主动分享的欲望,一方面是让客户满意,另外一方面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平台不被伤害(广告形式不好容易掉粉)。而许多广告客户还不知道怎么样在新媒体上投放广告,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主动介入帮助客户策划和设计商业内容,告诉对方什么样的商业内容吸引人,什么样的展现方式用户不会反感并乐于接受,什么样的技巧可以让广告看上去更酷炫,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参加……这是一个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我们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为客户和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升级也在帮助我们开拓思维努力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