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新闻更有看头

让新闻更有看头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芳在手术中听说黄芳医生11月25日这天从早上10点进手术室,一直站到晚上做完最后第11台手术出来,中间连饭都没顾上吃一口,患者和家属们都特别感动,乌什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对黄芳的佩服就更加不用提了。患者筛查从11月21日至23日进行,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列入资助名单。预计30日左右,全部受助患者均可成功复明出院。工程优良率达91.67%,连续3年受到新疆军区表彰。

黄芳在手术中

听说黄芳医生11月25日这天从早上10点进手术室,一直站到晚上做完最后第11台手术出来,中间连饭都没顾上吃一口,患者和家属们都特别感动,乌什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对黄芳的佩服就更加不用提了。对口援助乌什县的衢州援疆干部、援疆医生们可都心疼坏了,连声劝黄芳医生别那么辛苦。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人才组副组长陈黎明第二天一听说这事也格外激动,拉着驻乌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衢州援疆医生徐志军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得把我们黄芳保护好啊,可别累倒了。一天手术做完了,务必要让她晚上好好休息。”结果,11月26日,黄芳一早进了手术室,又不曾停歇地忙碌了一整天:整整做了20台手术!护士请她去吃饭也好,请她去小憩一下也好,都只见到她口罩上面露出一双笑眼,摇摇头,示意下一个病人赶紧进来。

昨晚,黄芳才踏上从乌什县赶回阿克苏市区的汽车。她对记者说:“这没什么,早一点做完手术,早一点观察术后情况。对患者来说,能少住一天医院,就少经受一点痛苦,也就能早一天回家。在乌什的援疆医生更辛苦,他们筛查那么多白内障患者,已经忙了好几天,也很不容易的。”身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援疆医生黄芳不只是在阿克苏市区治疗过许多眼疾患者,像这样往返于各县市也是家常便饭。黄芳告诉记者,这次能给31位患者做上白内障摘除手术,她出的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衢州援疆指挥部的干部们人均捐了600元,加上温州“明眸工程”给每位患者提供了980元的善款,这两笔钱补足了当地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保的不足,加上乌什县人民医院减免部分费用,才能够成就这一善举。

费用全部解决了,徐志军副院长开始率队着手在县里寻找符合捐助条件的受助群众。一开始,他通过广播告知了全县群众,居然还没什么人报名,这里的消息传播还没那么快。衢州援疆医生们急了,再次下乡,走家串户地访问、动员,专门寻找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老人的白内障病情适合手术治疗的。

患者筛查从11月21日至23日进行,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列入资助名单。35名受助对象来自全县9个乡镇,其中2名汉族,其他全是维族群众,年龄都在60-80岁之间。11月23日开始,受助的大爷大妈们陆陆续续住进乌什县人民医院,进行术前准备。11月25日开始手术,26日31台手术全部完成。预计30日左右,全部受助患者均可成功复明出院。

护士给患者做术前准备

黄芳医生在手术中

2011年11月28日 《浙江援疆网》

编外援疆干部“林垂午”

记者 杨新才

他从“鱼米之乡”浙江温州走来,带着农民的质朴和踏实,参与边疆建设,艰苦创业,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

他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被人们称为“编外援疆干部”的林垂午。

投身边疆建设义无反顾

上世纪70年代初,处在经营困难中的拜城县水泥厂,向外发出一则招聘公告,请有志者前来承包经营,条件是缴纳100万元保证金。这或许是当地最早的招商引资行为。当时,林垂午在温州平阳县人武部民兵工程处工作。看到这个消息,他在地图上找到了“拜城”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地方。

“咱们去应聘。”林垂午的亲友听说他要去那个远在天边的地方,都一致反对,更何况,要缴纳100万元的保证金,即使在当时的温州,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老人们说:“你还年轻,不知深浅。”同伴们说:“有100万,咱干啥不行?这怕是没救的事,好事能轮到咱们?”

当兵出身的林垂午生性不服输:“越是艰难的事越有干头。”他说服了亲友,四处化缘,凑齐了100万元,带着100多人,踏上了征途。如今已60多岁的林垂午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应该是最早的援疆队伍之一吧。”

上世纪70年代初的拜城县,百业待兴,物质极其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林垂午和他的同伴们住的是“干打垒”、地窝子,夏季蚊虫叮咬,冬季寒风刺骨。面对接踵而来的重重困难,林垂午选择迎难而上,硬是在大山里奋斗了10年,完成了拜城水泥厂的建设及后续生产,受到了阿克苏行署的表彰。

1993年,林垂午承担了喀喇昆仑山某边防设施建设工程。这是他来新疆后面临的又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施工地点在喀喇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常年冰封雪裹,空气稀薄,气候一日三变,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就在这个“生命禁区”,他带领民兵施工队一干就是十多年。雪山、峭壁、隘口、达坂、冰河,一路洒下他的心血和汗水。工程优良率达91.67%,连续3年受到新疆军区表彰。他上山时体重80公斤,下山时已不足70公斤。1998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接见林垂午时说:“你们为全国民兵争了光,为温州人民争了光。”并为之题词“爱国拥军”。1999年春节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专程来到工地,慰问林垂午和民兵战友们,亲笔题词称赞他们“血汗洒昆仑,丰碑树高原”。

回想起在喀喇昆仑山施工的日子,林垂午非常感慨:“虽然特别艰苦,但我永远怀念在那里战斗过的日子。这对我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洗礼,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奉献,这是我一生获得的最大精神财富,什么都无法与之比拟。”

不辞艰辛做实事

从喀喇昆仑山下来,林垂午又回到了第二故乡——拜城县。时值上一轮援疆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当地招商引资也进入快车道。为了让资源尽快造福当地人民,他在拜城县注册成立新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他听说牧民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发现了煤炭资源,但山高路陡,车不能到达,他又不会骑马,便骑毛驴上山。70多公里的路,来回要7天。有一次毛驴失蹄,林垂午不慎从半山坡摔下来,左胳膊摔断,至今留有一道20厘米长的伤疤。

林垂午(左2)在拜城温州大酒店奠基仪式上向陈德荣及阿克苏行署领导汇报参与援疆工作情况(摄影:郭建春)

发现煤的地方仅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牧道与外界相连,无路可走成了制约开发的“拦路虎”。“修路!”林垂午再次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我们不能依赖地方政府把什么都准备好。”但家人反对:“修路耗费的资金巨大,更何况,发现煤的地方储量究竟有多少并不明确,路修好了,开采价值不大怎么办?”林垂午却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没有多少煤,这条路也该修。我们不走,当地牧民可以走。”

70多公里的高原道路,整整修了3年,耗资1.6亿元。路修好后,当地牧民方便了,更让林垂午高兴的是,他们发现了更多的煤,在那里建成了拜城县条件最恶劣、产煤最多、效益最好的“雪山煤矿”——苏拉合玛煤矿。如今说起这件事,林垂午仍十分感叹:“要是当时我只想到自己,就不会修那条路,如果不修那条路,就没有今天的收获。”现在,这个煤矿每年为国家纳税过千万。

新一轮援疆开始后,林垂午更忙了,他把自己作为“编外援疆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9月5日,林垂午投资2亿多元的一家五星级仿古园林式宾馆在拜城破土动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亲临拜城为宾馆奠基,称赞他又为援疆出了一份大力。林垂午说:“投资这个宾馆,并不完全是经济上的考虑,主要是响应中央号召,想为拜城留点东西,也给自己留个念想,算是我来新疆40年的一个总结吧。为边疆人民做点事,值!”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今年8月,拜城县文明委授予林垂午“慈善家”荣誉称号,这是拜城县首次授予这样的称号,这一称号也是对林垂午多年来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肯定。

林垂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不进歌舞厅,吃饭简单,穿衣朴素,看似“抠门”,但事关公益却毫不吝啬。在新农村建设中,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加入到“一家企业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行列。他了解到亚吐尔乡奥特贝希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困难,马上来到村里,不仅和村民们一起规划,还拿出50万元,帮助村上修了平坦的柏油路,架起了太阳能路灯。

铁热克镇苏杭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民的生活问题让他牵肠挂肚。仅这5年来,他除了在生产上给予大量援助外,还给该村群众和县里的敬老院每年无偿提供30万元的煤。2010年,县里计划在北大桥社区建一所双语幼儿园,他听说资金有缺口,立即找到县里:“请县里把建这个幼儿园的钱用在别处,我无偿资助200万元,把幼儿园建好。”现在,一个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名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

近年来,拜城县持续干旱,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县里不断加大永久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林垂午照样走在前面,他一次就捐款200万元支持水利建设。

记者在拜城县文明委的一份文件中看到,仅这几年,林垂午为拜城县的公益事业捐款就达650万元。他说:“我是在拜城县发展起来的,理应对这里的人民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善举,用善款回报社会,这样才不会被钱所累。”

林垂午回报社会并没有停留在“出钱”上。随着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他在拜城与温州间奔走,促进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拜城与温州的平阳县结为友好县。他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到内地学习考察。今年,他又组织了温州的300多名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到拜城考察、交流。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自治区劳动模范、阿克苏地区劳动模范、拜城县政协常委、温州市先进企业家……这是人民给他的褒奖。

2011年12月8日 《新疆日报》

郭建春:让新闻更有看头

记者 任红芳 叶 楠

作为浙江省和温州市第一位派驻阿克苏地区广电部门工作的援疆采编人员,郭建春自2011年2月进疆担任拜城县广播电视中心技术员以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新闻宣传知识和经验,全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受援地新闻采编播人员。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各项宣传工作任务均创最好成绩。

据统计,2011年,拜城广电中心自办的《拜城新闻》节目共播出193期,播出新闻稿件1536条;中心上送稿件被中央电视台采用12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46条,新疆电视台采用72条,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采用71条,阿克苏电视台采用191条,阿克苏广播电台采用137条(汉语)。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稿件比援疆前的2010年分别增长150%、400%。

在工作中,郭建春主动每半个月举行一次新闻采编知识讲座,先后就《新闻写作特点与构思》、《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电视摄像拍摄》、《后期编辑制作》、《新闻编辑技巧》等一些新闻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手把手“传、帮、带”台里的记者、编辑等。他还在新闻部每周二举行的工作例会上,就上周新闻节目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认真负责地指出每位记者和编辑在新闻拍摄和编写稿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让《拜城新闻》节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郭建春力促节目进行改版,在拓展《拜城新闻》、《一周要闻》时间长度的基础上,以民生宣传为重点,在以往注重围绕会议、时政报道的《拜城新闻》中增设《民生民情》新闻小版块,将镜头对准基层、对准老百姓,让新闻节目更有看头。

“郭建春在新闻制作上力推运用多种报道方式,一改过去单一的新闻报道模式,使新闻中出现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话连线新闻,还改变新闻冗长、主观意识较强的写稿习惯。这些新理念、新办法、新手段的推行,有效地促进了新闻的快速、及时地传播,为今后拜城县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拜城县广电局负责人说。

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郭建春除了做好拜城县广播电视中心工作外,还担任温州援疆指挥部新闻信息报道组副组长一职,想方设法地宣传报道温州援疆工作开展情况,报道重点、突出亮点,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援疆工作氛围,受到温州援疆指挥部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

2011年3月至今,郭建春采写的有关温州援疆指挥部工作的新闻报道70余篇,共300余篇次在《新华网》、《新疆日报》、《温州日报》等媒体采用。为进一步巩固温州和拜城两地之间的情谊,宣传推介援疆成效,郭建春还克服困难、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编撰一本字数达13万字的《温州情巴依心——温州援疆新闻报道集》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援疆不平凡的日日夜夜,为温州市和拜城县两地合作共创的新一轮援疆宣传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2012年7月12日 《新疆天山网》 《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 《阿克苏政府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