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及写作特点和要求

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及写作特点和要求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1.新网络评论特别强调新。一是指对新闻事件反应及时。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

1.新

网络评论特别强调新。一是指对新闻事件反应及时。网络时代,人们在新闻以及网络评论的需求上,没有什么比“快“字更重要了。突发事件出现了,谣言四起,这时候就需要正面的声音尽快出现。你不讲,别人会讲。二是指说理要新,要说出别人未说出的道理,观点新颖犀利。同时,网络评论还特别主张结构新,手法新,语言新。结构新,就是结构方式多样而富有变化。手法新,就是使用多样手法,尽量运用别人不常用的,甚至没有用过的手法,给网民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新,就是语言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个性,能给网民以独特感受。还要关注新的由头和论据。

2.短

文贵简,网民的阅读习惯,要求言简意赅。另外,网络评论只有简短,才能出手快。有人作过读者调查,结论为:标题要短,以九个字以内为好。短标题,短段落,短文章,视觉效果最好。因为在网上,电脑屏幕对眼睛有一定刺激作用,容易疲劳,网民没有耐心读很长的文章。要写短文章,应该向古文、电报学习。要简练,要浅显易懂。在网上写文章,还要注意精心修改,尽可能地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去掉。

3.深

所谓深刻,就是说出真实的本质,挖掘事实被掩盖的真相,读后能给人启迪与思考,或者让读者信服。

4.活

网络评论也最讲究“活”字。在互联网这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上,文章要吸引人,必须生动,必须浅显易懂,必须有文采。网络评论,不光要有意义,更要注意有意思。有意思才能产生吸引力、注意力。这就要学会讲故事,学会描写,要有看点,要轻松、幽默。有趣味还不仅仅是这些,还应有糅合其中的性情和情感。

二、网络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讲理

要言之有理,就要站在事实之上发表评论。要给人信息,比如数字、对比数字(有时还要配上图片)等,用事实说话,理才能站得住脚。理要说得合理,不是强词夺理,强加于人。理要说得透彻,说得深刻,不是蜻蜓点水,只说说皮毛,不告诉人家为什么。那些思考不深入、文化含量单薄、就事论事的“应景”的制作,只能是“速朽”的文章,没有价值。网络评论应提倡理性,提倡冷静思考,“心肠要热,头脑要冷,观点要明”。实际上,所谓讲理,讲的就是政治,讲的是政策,讲的是思想,讲的是事实。讲理,还包括态度要和蔼,以朋友的面目出现,与网民平等地交流。

2.要有本

网络评论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评论解决的也是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和引导人的问题。这就要求:

(1)必须用党的基本方针、基本路线规范自己的观点,不能传播背离党的方针、路线的言论。

(2)在民族、宗教、维权等敏感问题的言论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

(3)在民主、法治社会基本价值观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上,表达积极、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团结的各种观点。这三条原则是网络评论写作的立足点。

3.要辩证

用全面、发展、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就是要摒弃主观、片面、肤浅的观点。

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评论上,尽量采取“高容量、低密度”原则。“高容量”是指披露的信息内容尽量周全,最大限度压缩不同立场网民继续质疑的空间。那种与网民一来一回的网络论战是化解舆论矛盾的大忌。“低密度”是指信息披露次数要少,因为每次新的信息披露都是新的炒作源头。

网络评论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对问题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4.要鲜活

网络评论,不光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要让读者愿意看,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需要远离“套”,远离“空”。使评论鲜活的其他方法还有:

一是巧喻善比,适当地用些比喻。二是有感情色彩,能感觉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三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如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四是要有点幽默感。

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我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几句话,虽然简短,但说到了点子上,值得大家深思。

在对日问题上,中国政府一向是立场鲜明的。近期沸沸扬扬的“钓鱼岛事件”,中方就明确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国内一些人企图通过此类问题“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日关系,他们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中方也一再表示了发展中日关系、解决中日问题的诚意,“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坚持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是掷地有声、毋庸置疑的。然而,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士喜欢撩拨中国人民的神经,寻衅滋事扩大事态,破坏中日友好关系,伤害亿万中国人民感情。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之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爱国的热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展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最朴素、最深厚的感情,这种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充分肯定大家爱国热情的同时,也要指出,怎样表达爱国之情,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之情,也至关重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应当看到,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环境和各种矛盾问题,如果不能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特别是把我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维护好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的局面,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这是真正的爱国,也是形形色色想把我们中国搞乱、搞垮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所最害怕的。

中日互为重要邻国。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敏感、复杂的问题,应通过对话方式妥善加以解决,共同维护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我们要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一定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中日关系,有力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依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把宝贵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本领的实际行动,把强烈的爱国激情凝聚成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稳定的共同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古老的中国日益焕发青春,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中国正在走向强国之路,也在涵养大国心态。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更包括精神力量的强大。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都要回答好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国,如何学会承受各种压力,如何善于在压力甚至是打压之下更好地发展。近几年来,抗击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抗击玉树地震、应对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中华民族在应对难事、办好大事中,在灾难和荣耀中砥砺了民族精神,磨炼了民族意志,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为我们今后迈步向前、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积聚了宝贵的精神动力。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什么魑魅魍魉,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挡不住13亿中国人的幸福追求。我们应当树立大国风范,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坚定、开放、自信与自强。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将亿万国人的爱国热情化为强国行动,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和谐发展繁荣富强!(郭馨,2010年10月24日人民网)

【案例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是通过网络媒体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所发表的评价性意见。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一篇好的网络评论,不光能开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是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讨论。《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是一篇优秀的网络评论,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一等奖。

(1)选题重大,立意高远。本文从“钓鱼岛事件”引发中国民众不理性的涉日游行入手,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开展正面引导。文章立意高远,作者准确把握社会的思想动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疏导人们重新认识爱国热情。

(2)分析全面,论证有力。文章选择的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都关心的话题。通过引用领导人的讲话,来说明应坚持理性爱国,应怎样表达爱国之情。从国际关系、经济关系、大国风范等方面论证应理性爱国的中心论点。论证有深度,有层次,感召力强,释疑解惑,坚持导向。

(3)谋篇布局,层次清晰。文章开篇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引出主题,“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紧接着用“钓鱼岛事件”引起受众关注,肯定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接着话锋一转,对民众的不理性行为进行反省:“在充分肯定大家爱国热情的同时,也要指出,怎样表达爱国之情,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之情,也至关重要。”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坚持理性爱国的必要性。文章层次清晰,一层一层地走向高处,引导着受众理解、接受。

(4)语言通俗,富有逻辑。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行文流畅,语言平易通俗,句句深入人心,很容易被人理解接受。此外,文章逻辑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引导读者思考。

思考练习题

1.网络新闻评论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近年来,网络新闻评论有哪些新的拓展?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有哪些?

3.阅读下面的评论,试分析其在选择论题、分析论证、布局谋篇和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夺刀考生”道德加分也当为人生加码

6月8日,《人民日报》于头版刊登了江西夺刀救人考生柳艳兵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的照片。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关注。据悉,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还未走进2014高考考场的柳艳兵,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场道德大考。赤手空拳夺下噬血利刃,身负重伤仍不畏残暴,即便周遭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援助,依然誓做守护公共利益的孤胆英雄——这样一份胆识与豪气,这样一份善心与情怀,越是出于临危本心,越是令人动容。从主流媒体及民间话语两个舆论场的反馈来看,柳艳兵赢得了一片点赞声。

古人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情怀中,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等,就是高山仰止的道德共识。“夺刀少年”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更在微博、微信圈遍传美誉,这是一个社会对道德行为最基本的评判与反应,更是一个时代对精神家园最质朴的修缮与加固。如果在两个背景下观之,这样的夺刀义举更是难能可贵:一是转型期传统道德秩序面临新的调整与重建,各种“滑坡”之声不绝于耳;二是矛盾多发期公共秩序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暴力犯罪防不胜防。越是危机当前,越是吁求同仇敌忾的正义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刀考生”不仅是年轻人的道德偶像,更是社会与时代的道德标杆。

稀缺的道德品质,只有获得敬仰与回馈,才能成为公序良俗中的硬通货。因此,褒赏“夺刀考生”,传扬正能量,显然不该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若“口惠而实不至”,最终只会放大道德成本,而磨灭了道德信仰。在国外,为品质优良的考生而大开方便之门的现象,已经成为明规则。譬如6月8日媒体报道,河北女孩放弃高考,被哈佛等9所名校录取。这位女孩在接受采访时,除了介绍自己的数学优异之外,特别强调其做义工、为非洲的穷人做食品和被子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加分,自然该为人生而加码,这也是起码的公平要义。

这是一个“键盘侠”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呼唤柳艳兵式“真儒侠”的时代。给夺刀救人考生一个公平的制度出口,让道德加分也能兑现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需要回应的课题。(2014年6月9日,人民网——观点频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