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来自农民的参与与反馈

来自农民的参与与反馈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送文化下乡”:来自农民的参与与反馈送文化下乡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来看,基本上每个乡镇都会有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农民的反馈显示这些活动的数量比较少、频次比较低,形式还比较单一。例如,在活动举办之前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等方式将一年内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计划提前告知农民,将活动的安排常规化。

二、“送文化下乡”:来自农民的参与与反馈

送文化下乡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给农民送去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在J市,目前农村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还主要集中于“送电影下乡、送扬剧下乡和送文艺演出下乡”三个部分。总体来看,基本上每个乡镇都会有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农民的反馈显示这些活动的数量比较少、频次比较低,形式还比较单一。另外,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或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相应地,农民对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需求及反馈评价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问题。

1.农民获知送文化下乡活动的信息渠道

如表2-1所示,从送文化下乡活动信息的获知渠道来看,村民们获知送文化下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通过人际间的传播,活动在宣传告知方面成效不明显。例如,在问及农民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送电影下乡活动时,排名第一的选择是“通过亲朋友邻转告的”,占到了70.2%;处于第二位的是“自己路过的时候正好看到的”,占63.7%;其次是“村委会、村干部通知的”19.4%。而通过传播媒介得知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比例非常少,如“在户外宣传栏、标语、横幅上看到”的农民有9.7%,通过村喇叭得知相关信息的农民有8.9%。送扬剧下乡活动的情况也与之相似,通过亲朋友邻转告得知相关信息的农民有68.1%,自己路过看到的人占43.1%,而通过宣传栏等渠道获知信息的农民只有12.5%。另外,送文艺演出下乡也与前面两项活动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表2-1 关于送文化下乡信息获知渠道的统计

img40

通过对农民获知送文化下乡活动的信息渠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际传播在乡村传播机制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点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宣传工作仍然做得不够,没有整合多种传播渠道和资源,这可能会影响到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知晓度、理解度进而影响其参与程度,直到影响到送文化下乡的效果。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农村社会是一个“半熟人社会”,农民平时接触媒介机会相对较少,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很多消息都是通过身边的熟人,如邻居、亲朋好友们的转告而得知。加之农民的文化程度目前还是偏低,对信息的有效解读尚有一定的困难,许多信息需要通过他人的解释才能理解,所以人际传播仍然是乡村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手段。在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宣传方面,如果可以好好地利用乡村人际传播的优势,把有关送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村民,通过解释活动内容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送文化下乡活动的传播效果,使其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另外,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不少村民参加送文化活动的动机也与乡村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求学或是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儿童,他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当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村普及以后,大多数的农民都依靠看电视、打麻将等活动来消磨时间,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开展一些娱乐活动。面对这种改变,很多农民表示很怀念以前的那种人际交往密切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娱乐休闲,送文化下乡活动恰恰给农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很多农民表示,自己去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和大家聚在一起玩玩,凑凑热闹。

“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稀罕送电影啊?主要是能和大家凑在一起玩玩。”一位村民说道,“有时候我也不太想去参加这些活动,老实说这些活动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看电视呢!但大家都去,我也去呗,就当找个机会跟大伙儿玩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11]

另外,参与送文化活动还可以让农民获得日后的谈资,可能在以后的好几天,农民们都会围绕一起观看的送文化活动聊天,给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应当好好利用乡村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传播渠道来提高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除了需要利用好人际传播渠道来进行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宣传以外,还应当整合利用其他传播媒介提升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宣传效果。例如,在活动举办之前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等方式将一年内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计划提前告知农民,将活动的安排常规化。这样既可以使送文化活动成为农村文化的固定组成部分,又可以让农民更好地把握活动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事务,保证活动开展的时候有空余时间参加。如图2-10的调查统计数据所示,大部分农民都希望政府采取这种做法,赞成提前每年公开送电影下乡计划的农民有66.8%,提前公开送扬剧时间安排的人占70%,提前公开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安排的人更是高达85.5%。

img41

图2-10 关于农民是否希望提前公布送文化下乡活动安排的统计

可见,大多数农民都认为提前告知送文化下乡活动安排的做法为他们参加这些活动提供了便利,更加方便他们参与,这无疑可以提高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实际效果。除了利用宣传单、宣传册来提前公布一年内的活动安排之外,还可以综合利用现有的多种方式进行送文化活动的宣传。例如,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一个季度内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计划,活动前夕还可以利用户外宣传栏、标语、横幅等方式向村民提供明显的告知。最后再安排村委会、村干部挨家挨户的通知,做到全方位、不遗漏,确保每一个村民都知道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吸引他们参与,方便他们更好的观看,真正提高传播的效果。

2.农民对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实际需求

虽然各地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似,无外乎集中于送电影下乡、送扬剧下乡和送文艺演出下乡几类,但由于农民的年龄、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对这几种活动的具体需求情况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对所调查地区现有的送文化活动进行了排序,如图2-11所示,发现最常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是送电影下乡,占56.4%;排名第二的活动是送扬剧下乡,占32.7%;最后是送文艺演出下乡,只有21.8%的比例。

img42

图2-11 关于农村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情况的统计

在调查农民目前最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结果与之前的数据恰恰相反,如图2-12所示:农民目前最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是文艺演出下乡,占52.3%;第二感兴趣的是送扬剧下乡,占36.4%;最不感兴趣的是送电影下乡,只有32.7%的农民表示对其有兴趣。另外,还有24.5%的人对以上三种文化下乡活动都不感兴趣。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相关部门在组织安排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时候或许没有真正考虑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偏好。这种“供”与“需”的差异矛盾必然会影响文化下乡活动的实效。也许,这样的活动安排比例是符合以往农民的需求标准的,但这种标准已经在多因素的作用及时代变迁之下发生了变化。

以电影为例,需要送电影下乡的人数最少,原因可能集中于如下两方面:首先,电视已经在农村普及,大多数家庭已经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视台丰富的节目资源给农民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范围,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安排电视节目的观看。而在以往,没有电视的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就能让许多农民感到满足,不过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农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选择需要的电视节目观看。还有一些农民掌握了电脑的操作,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影片观看,对送电影下乡的需求自然就下降了。一位农民告诉我们:

img43

图2-12 关于农民最感兴趣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的统计

“以前没有电视,大家能聚在一起看一场电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了,一开电视想看什么节目都有,所以现在送不送电影对我们来说也无所谓了。”[12]

其次,所送电影的内容比较老旧,不能吸引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兴趣。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现在送下乡的电影题材都很老,或是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宣教的意味很浓,没有什么可看性,当然引不起农民的兴趣,有的地方甚至还在播放《地道战》之类的影片。“现在送下来的都是一些老片子,没有意思,谁愿意去看啊?要是放《阿凡达》还差不多!”[13]一位农民说道。可见,也许我们真的低估了现代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鉴赏力,电视、报纸、广播和互联网,包括手机等传播媒介已经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每天我们都在接受大量的、同样的媒介信息。在信息获取方面,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已经慢慢变得模糊,这种趋势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相似,文化选择也会慢慢趋于一致。在了解了这点的基础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农民对送电影下乡感兴趣了。

除了送电影下乡,调查还显示不少农民对送扬剧下乡感兴趣,这可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扬剧,又名“淮扬戏”、“扬州戏”,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省扬州、镇江地区、安徽部分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由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扬剧在J市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民,都有听扬剧的喜好。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求学、务工,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这部分人群对扬剧还是有着较大需求的。

还有很多农民表示,虽然自己对扬剧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但还是希望政府多送扬剧下乡。“虽然我们自己不听,但村里有那么多老年人嘛!老年人都爱听。再说扬剧也算我们这一带的特色文化了,应该发扬光大!”

送扬剧下乡活动不仅满足了一部分中老年农民的文化需求,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代文化工业的冲击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流行文化,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发展困境。如果不对传统文化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消失殆尽。送扬剧下乡活动是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虽说听扬剧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但通过经常性的演出,扬剧可以在青年群体中培养一批听众,为其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受众基础,这对扬剧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与电影、扬剧相比,近年来,农民对文艺演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分不开的。自从电视在农村普及了以后,农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形式,如歌舞、小品等等。特别是各类晚会及文艺巡演,以其丰富的节目类型,热烈的舞台气氛给农民们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盛宴。相比于农村以往的节目表演形式,文艺巡演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歌唱、舞蹈、小品等节目形式本身在农村就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文艺演出把这些节目形式综合为一体就吸引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但和送电影、送扬剧相比,文艺演出的成本较高,如果要经常送文艺演出下乡就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然而在调查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民表示自己对以上三种送文化下乡活动都不感兴趣,对此也不关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一部分农民是因为对以上三种文化活动形式本身就不感兴趣,他们既不喜欢看电影,也不喜欢听扬剧和看文艺演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目前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还没有被涉及,现有的送文化活动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可见要吸引这部分农民参与到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来,就必须拓宽节目类型,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可以在充分了解这部分农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定制一些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惠及更多的受众,还可以扩大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影响面,使其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也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农村中的青年人,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掌握一定的电脑与网络操作技术,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送”下乡来的文化,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文化。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参加“送文化”下乡的活动。

还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的因素无暇顾及文化休闲活动。现在的农民越来越趋于经济化、理性化,在调查当中,有77.7%的农民明确表示对他们来说,挣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往往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在调查中,有农民告诉我们:“现在在农村务农收入很少啊,根本不够生活。日子都过不下去哪有心思去娱乐呢?都忙着去挣钱了吧,生活是好了,但又忙得没有时间去玩了。但还是挣钱重要啊,总不能为了娱乐不过日子了吧?哈哈!”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农民忙于打工挣钱,每天并没有什么闲暇时间来进行文化休闲活动。在访谈中还有农民表示,“只有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才能有心思搞文化娱乐活动,整天为生活发愁、奔波,哪里还有心思去参加文化活动?”这确实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14]

3.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评价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呈现出这样的特征:经常参加的人数比例很少,偶尔参加的人的比例与从未参加过的人的比例基本持平。而不同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农民参与其中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如表2-2所示,经常参加送电影下乡的农民有28.2%,偶尔参加的人有38.7%,从未参加过的人占33.1%;参与送扬剧下乡活动的人数情况是:经常参加的人占18.1%,偶尔参加的40.3%,从未参加的农民有41.7%;送文艺演出下乡的数据的对比更加明显:经常参与其中的农民只有8.3%,偶尔参加和从未参加过该活动的农民各占45.8%。

表2-2 关于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情况的统计

img44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参与程度最高,其次是扬剧,而对送文艺演出下乡的参与程度是最低的。影响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活动的频度、节目本身对农民的吸引程度、客观存在的一些外在制约因素(如:农民是否有时间,观看节目的便利性等)。对送电影、送扬剧、送文艺演出三种活动形式来说,根据之前的调查,我们知道农民最感兴趣、最需要的依次是文艺演出、扬剧和电影,对这几种活动的参与程度理应也是相同的顺序,而排序的结果却恰恰相反。由于对相同的农民群体来说,客观存在的外在制约因素大致相同,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三种活动举办的频度影响了农民对其实际的参与程度,这也是和之前调查的农村现有的送文化活动的多少排序相符合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常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农民比例很少,是因为给农民所提供的送文化活动本身数量不足,影响了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在同一个村庄一部分农民参加过送文化下乡活动,而另一部分农民却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活动,所以也没有参加过。这就说明,在大量的从未参与过送文化下乡的农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不知道相关信息错过了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可见在此过程中,对活动信息的宣传告知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除了宣传告知工作的不到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影响农民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群众的闲余时间较少,影响了他们对送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参与。作为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对象,农民对活动的参与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闲暇时间是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自我的基本时间保障,农民群众的闲暇时间状况关乎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是农民群众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极为基本的一个前提。那么,农民群众的实际闲暇时间状况怎样呢?如图2-13所示,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都表示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事务繁忙,空闲时间较少。在制约农民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外在因素中,“没有时间”排名第一:有48.8%的农民因为没有时间而不去参加送电影下乡的活动,同样这也是40%的农民不去看扬剧表演的原因,而因“没有时间”放弃观看文艺演出的村民也达到了13.6%。由此可见,农民的空闲时间对他们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之大。

img45

图2-13 关于因没有时间而不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的统计

农民群众闲余时间有限,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即使文化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许多农民也在文化下乡活动中缺席。访谈中农民们反映:“我们也喜欢看看文艺表演、听听戏什么的,但每天都要忙着干活挣钱啊,哪有时间去看这些活动?一般回家看看电视就睡觉了。”

特别是农村中的一些妇女,白天不仅要外出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闲余时间更加有限。“没有时间啊!整天忙得很,又要种田又要忙家务,没工夫去参加什么文艺活动。”[15]如此一来,送文化下乡活动就少了相当大一部分的青壮年受众群体,只有一部分老年人才能从中获益,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二,送文化下乡活动徒有形式,不重视实效,农民的满意度较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主体是农民,目的在于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应当以农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活动实际效果的衡量标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送文化下乡活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关注它的实际效果,因此,农民对其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对其参与程度自然也会随之降低。如表2-3所示,对送电影下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的农民只有9.6%,比较满意的占27.7%,大多数农民感觉一般或是不太满意。送扬剧和送文艺演出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有16.7%的人对送扬剧下乡活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有59.5%,感觉一般或不太满意的占23.9%;对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非常满意的农民有23.1%,比较满意的50%,感觉一般或不太满意的一共占26.9%。

表2-3 关于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满意程度的统计

img46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农民对三种送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最高的是送文艺演出下乡,其次是送扬剧下乡,满意程度最低的是送电影下乡。排除农民对这三种节目形式的喜好程度、需求程度的差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因素导致了农民对送文化活动满意度较低。如图2-14所示,以送电影下乡活动为例,对该活动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排名第一的不满因素是电影的放映次数太少,占86.7%,第二大不满因素是播放的电影陈旧,没有吸引力;另外有74.7%的农民觉得送电影一般露天放映,观看环境不好;还有71.1%的农民认为送电影下乡活动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常常无人通知或通知不及时。

img47

图2-14 关于农民对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满意原因的统计

送文化下乡活动要想吸引农民参与,发挥实效,提升活动的质量是根本。如果送下乡的电影都是一些老旧题材,宣教意味很浓的影片,毫无趣味,怎么能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呢?加上现在农民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媒介选择,完全没有必要依赖于政府的“送文化”,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他的文化娱乐方式达到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目的。调查中,有高达36.6%的农民不去参加送电影下乡活动,原因是“有其他文化娱乐方式,没有必要去露天观看电影”。农民已经以一种“积极的受众”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媒介或是政府提供的活动进行选择,对这些媒介或是活动的使用情况又会作用于他们对该媒介或是活动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影响到他们下一次对这些媒介/活动的接触使用。要想吸引农民参与其中,只有使提供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真正关心农民的需要,通过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我们也就农民对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期望做了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希望可以定期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使送电影、送扬剧、送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常规化,给他们提供固定的公共文化服务。

另外,大多数农民还提议应该在节假日多开展送文化的活动。因为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节假日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匮乏,大家见面了也就一起打打麻将,或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很没有意思。在这个时候举办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不仅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可以把村民们聚在一起,大家一起看节目、看表演,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机会,有利于村民们联系感情。农民们普遍希望节目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内容更有趣味,但是在节目内容是否要贴近乡村生活的问题上,很多农民都表示无所谓。他们不仅喜欢农村题材的电影、戏剧、文艺表演,对一些城市里流行的,更加现代化的文艺形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民视野的不断开阔,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希望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娱乐方式。另外,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看,更希望在节目中多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供一些让农民自己参与的机会。如果自己身边的人参与了表演,一定会吸引更多农民的兴趣,提升其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关注程度。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活动并不关注传播的效果,只是徒有形式。送文化下乡活动虽说应由上级政府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名义提供,但到了村一级,却全部变成了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动。镇级文化站下乡活动,都以镇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发的形式要求村委全力配合。如此一来,送文化就成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硬性摊派和强令宣传,自然收不到什么传播效果。这样的文化下乡根本就没有进入乡村社会的机理,接触不到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就根本无法提高农民对国家文化动员的认同。

第三,送文化下乡活动没有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提供的服务与农民需求的切合度不高。送文化下乡活动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贴合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导致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内容不感兴趣。在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提供更多符合农民群众审美情趣的文化产品,同时还要选择合乎他们需求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例如,同样是送戏下乡,在J市农村地区,扬剧往往比越剧、黄梅戏更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就在于前者比后者更符合当地农民的审美情趣。

同时,在整个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农民参与进来,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具体在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这一环节,可以将许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权交给他们,由农民自己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和兴趣爱好而选择确定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例如,政府为农民送戏、送电影,可以由农民群众点单(即选择他们喜爱的节目和电影),尽可能地使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爱好对接吻合。在送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民主参与不仅是必要的,其具体途径与形式也是广泛的。只要他们的利益需要和兴趣爱好是健康无害的,都应该尽量满足。

总体来说,目前送文化下乡活动整体效益不高,农民满意度较低,尚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如图2-15所示,认为送文化活动满足了自己文化需求的农民仅有0.9%,认为基本能满足的人占12.7%,明确表示送文化下乡活动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农民比例高达77.7%。

如此的现状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只有立足于农民的需要,积极探索改进送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实效,才能真正使农民从中受益。农村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农民自身的角度,都没有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文化发展处于困境之中。

由于文化建设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积极性。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等内容,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活动很少被顾及。在访谈中,一些村干部告诉我们村委会的中心工作还是经济建设,“没有经济基础,文化建设怎么上得去?这些东西只能靠经济来带动,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好办事”。很显然,在村干部的话语系统里,国家的经济意识形态无疑是首要的。而对于农民而言,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样受到了影响。不仅投入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参与文化活动,还要影响正常的劳动收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农民更加具有经济理性,想问题办事情更多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由于参与文化活动需要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又没有相应的经济回报且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提供给农民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如“蜻蜓点水”一般,来去匆匆,农民并没有从中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获得文化方面的受益。所以从农民的角度来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也缺乏动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送”文化给农民,让农民被动地接受,到在农村“种”下文化的种子,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这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

img48

图2-15 关于目前的送文化活动能否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