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筅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临夏州文化产业办临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临夏砖雕”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省第二、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筅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临夏州文化产业办

临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河州花儿闻名遐迩,彩陶艺术异彩纷呈,民族建筑独具特色,各类古文化遗存、历史遗迹遍布在全州境内;古动物化石群、恐龙足印世界罕见;临夏砖雕、雕刻葫芦、保安腰刀、河州贤孝、回族宴席曲、民族地毯、刺绣等民族民间艺术品大放异彩。以上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又是我州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雄厚资源,为推动和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两年来,依托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整体来看,我州的文化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质量和数量、经济附加值以及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研制程度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部分产业和产品中,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截至2008年12月,全州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有1647个;从业人员达7469人;实现增加值9591万元,占全州GDP比重的1.53%。目前,我州文化娱乐业艺术品业(含文物复仿)、网络文化业、音像业、文化旅游业等五大行业日趋成熟。在以上五大行业中各类经营单位730个,从业人员6047人,总收入4.715亿元,上缴税金397.7万元。其中文化旅游业占居龙头位置,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文化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二、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和产品

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必须把文化资源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发掘它巨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以具体的文化项目或文化产品去体现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根据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扬长避短,着力从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突出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围绕“彩陶工艺品、临夏砖雕、雕刻葫芦、保安腰刀、花儿音像、文化旅游”六个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开发、研制出一批高质量、上档次,既具有文化品位,且能体现特色文化的拳头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1.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州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文化瑰宝。“临夏砖雕”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夏砖雕主要以梅兰菊竹、福禄寿禧、八宝博古、翎毛花卉、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及穆斯林所喜爱的图案为创作题材。既有成百上千平米大型浮雕,也有透雕小品,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融为一体。产品古朴凝重,品位高雅,造型生动,极具文化价值。代表我州在全国和省际展览会参展。2006年三件微雕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五件微雕作品在省政府民间民俗陈列室陈展;在第100届广交会上,临夏砖雕吸引了温总理的目光,受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高度赞誉,成为本届广交会的一大亮点。

我州的砖雕产业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由最初的零散的、作坊式的生产业已形成了以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年产量可达3万平方米,总产量达3.68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其他省、共,部分产品远销国外,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为了进一步扩大砖雕生产能力,向集约化、综合化方向迈进,在2008年初,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斥资1000万余元,在临夏县双城开发建筑占地35300余平方米(约53亩)的临夏砖雕产业园区。

2.花儿音像制品

临夏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她以高吭、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真挚感人的情韵,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是盛开在陇原大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多少代民间歌手的传唱,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而她又是临夏文化的一个品牌,而且是一个名牌,一个最为广大人民群众心仪的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延绵不绝数百年的代表性文化载体,具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她孕育出了数百名花儿爱好者,创作演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花儿曲令,相继出版发行了《红莲花儿红》、《红莲花儿美》、《河州花儿红》、《醉花儿》、《俏花儿》、《傻女婿》、《花儿是我心中的歌》、《尕妹妹》、《松鸣花儿》、《玉芝情歌》、《西部野曲》、《中国花儿新论》、《中国花儿纵论》等花儿音像制品及花儿系列丛书。在临夏、兰州等地的音像制品经营场所(摊点)都有花儿光盘和磁带。这些花儿音像制品的出版与发行在繁荣花儿艺术的同时也繁荣了当地经济。

3.彩陶工艺品

我州历史渊源流长,文化遗迹众多,临夏地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文化更是丰富多彩,遗址星罗棋布,包括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马家窑类型的马厂、半山文化等。据70年代以来两次考古调查,目前全州境内有文物遗址点584处,是中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各种文化类型的彩陶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形成了临夏彩陶图案宏丽生动、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

以临夏州境内出土的丰富多彩的各类彩陶文化为资源,开发研制出大至100公分以上,小至10公分以内的共有120个品种的系列工艺品彩陶和仿旧彩陶。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省第二、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州内主要旅游景点、兰州星级宾馆和工艺美术品商店都有临夏彩陶工艺品在销售。同时产品销往北京、西安、广州、新疆等地以及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4.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是我州特有的民族刀具,经过创新,生产出景泰蓝系列保安腰刀,长达3尺以上的将军剑,小至5寸以内的单刀、双刀等几十种,在各种刀型中,“十样锦”腰刀最为典型,其明显特点是在刀柄(把)上借鉴景泰蓝工艺,用银、铜、石珠镶、嵌、铆,错出花、星、云纹、水波及抽象图案,装饰效果既璀璨多目又华丽柔娟,饰以红丝穗,更显得飘逸潇洒,极具民族特色。我州锻制保安腰刀的工匠主要聚集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保安三庄,他们锻制的刀具,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吸纳了一些现代元素,刀型更加俊逸,可与当今世界名剑(刀)相媲美。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雕刻葫芦

葫芦雕刻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临夏葫芦雕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临夏市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和临夏县桥寺乡为龙头的文化企业和产车园区,成为我州特色文化中的一张名片。2006年,临夏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州雕刻葫芦的主要特点是以雕为主,而外地有些葫芦以绘、络画为主。通过雕刻,提高了葫芦产品的文化品位,更具观赏和收藏的价值,突出了地域特色的优势。

雕刻葫芦产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文化和技术含量高,吸收劳动力较多的文化产业。目前,全州现有800余人从事葫芦种植、雕刻及销售。根据调查,雕刻葫芦产业主要集中在临夏市和临夏县、永靖县。临夏市从事刻葫芦的艺人达50余人,其中雕刻精品的艺人有10余人。平均每天刻葫芦总量可达百余件。临夏县从事这项产业的人员分布在该县桥寺乡江川、周家寺、瓦房等三个自然村,人员达80余人。主要特点是:高产量、低价位、底档次。每月可生产刻葫芦产品400-500件。每件销售价5元、8元到100元、200元之间,少量精品可达200元以上至数千元。他们所需的刻葫芦坯,派人员在省内河西地区种植,一部分葫芦坯在兰州市青白石乡、皋兰什川乡等地收购。

我州生产的刻葫芦工艺品在本地销售的同时,主要销往外地、省、市(少量产品做为纪念品销往国际)。北京虹桥市场、广州文庙、上海隍庙、西安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都有临夏雕刻葫芦。临夏人在兰州隍庙、水车园等地现场雕刻、现场销售。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州雕刻葫芦年销售总收入1200万元。在省内外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6.文化旅游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遗迹较多,民俗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黄金地段。我州的文化旅游业以“黄河山水、史前生物、河州文化、森林生态、民俗风情”为依托,初步形成了“黄河山水风光游,河州文化巡礼游,森林生态休闲游,史前生物探秘游,临夏民俗风情游”五大旅游品牌。

截至2008年底,全州现有国内旅行社7家。其中,临夏市4家(河州旅行社、河海旅行社、天桥旅行社、明瑞旅行社),永靖县2家(甘肃电力旅行社、黄河三峡旅行社),和政县1家(松鸣岩旅行社)。全州有持证导游员47人,持有宾馆饭店经理资格证的有25人,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的有8人。

全州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饭店已达83家,客房3828间,总床位数8320张。星级宾馆饭店9家,其中:四星级1家(鸿瑞假日酒店),三星级2家(临夏饭店、电力宾馆),二星级6家(河海大厦、玉龙宾馆、太极宾馆、龙汇财苑、黄河宾馆、刘电宾馆)。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把旅游业确定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并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充分挖掘我州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使我州旅游业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今年西藏“3·14”暴力事件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州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旅游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省旅游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两个地区之一。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州累计旅游接待人数为137.4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5亿元,同比增长20.9%,分别占年计划的96.6%和106.5%。

综上所述,我州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总值虽然在全州GDP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不失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州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经过2007年至2008年的不懈努力,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就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一直主导文化行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产业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只有形成一种产业,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道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文化单位缺乏长远规划和创业精神,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不够,缺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

2.发展后劲不足

经济欠发达、贫困,是临夏的基本州情。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省14个市州中的位次均处于后列,并且发展的差距还在拉大。这种州情实际和发展状况,导致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与利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与利用。既是现已开发出的文化项目或产品运行能力差,缺少文化产业项目的战略策划和运行,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现有文化产业层次低、规模小。部分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含量外,大部分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3.运行机制不活

一是缺乏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州文化产业分属于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等诸多部门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没有一个指导文化产业正常健康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致使许多重大问题得不到协调和解决。诸如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产品的开发,优秀文化企业的成长以及文化企业用地、投资、资源管理分散等问题,困扰着文化产业的壮大和进一步发展。

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临夏目前尚未形成良性的文化产业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缺乏总体行业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有自发性、部门性和盲目性,形不成合力与产业带动力。资金、信息、智力等资源受行政关系、地域关系以及专业划分的限制,各自为政,极大地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在投资体制方面仍未突破投资单一化的政策框架(政府对文化事业有一定投入)。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本和引进发展全州文化产业方面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抑制了文化产业资本扩张。四是临夏州国有文化企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收益状况差,处于亏损、守摊状态。一些非国有文化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大都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发展乏力。

4.资源流失严重

我州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面临来自经济全球化和生活现代化带来的挑战,面临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现状堪忧,大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民间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且能体现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文化记忆的民间文化实物流失严重,传世不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民众的保护意识淡薄,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等令人担忧的窘境。另外,一些文化企业生产和个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往往对经济效益关注不足,不能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滞缓了文化成为产业的步伐。

5.管理人才奇缺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艺术创作人才,特别需要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市场经营能力兼备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需要培育较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包括文化经纪人和文化中介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州文化产业各行业非常缺乏有技艺、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是制约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6.缺乏品牌产品

缺乏具有影响力大、产品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文化品牌。我州虽然有黄河三峡、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炳灵寺、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齐家文化陈列馆、恐龙足印国家地质公园、彩陶王、葫芦雕刻、砖雕、保安腰刀等文化品牌,但不论是影响力还是产品附加值都很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这种现象既表明我州优势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同时也表明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要转化为文化产业尚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等能力,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我州的文化产业经过2007—2008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研发制作出了一系列文化特色产品。在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后,我们要以战略的目光权衡文化产业发展之全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服务企业,以“发展文化产业,做精特色产品”为理念,不断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没有特色,形不成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进一步理清思路,重新审视临夏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找准其发展的着力点与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产业体系。当前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要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承担起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设任务,把经营性文化事业交给社会去办。

二是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其他各产业的关系。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除自身特殊性之外,在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等诸方面,与其他产业有相同的共性。因此,在预算、投资、项目等安排上,要与其他产业一视同仁,应当纳入国民经济规划。

三是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思路、政策、措施、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同步开发,互动发展。

四是处理好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尽可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文化产业开发要从我州实际出发,科学论证,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力求做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防止贪大求多,虎头蛇尾。

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应树立发展“大文化”的产业观念,把文化产业当成社会经济大产业去规划、去发展。纳入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州的文化资源和产业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明确基本布局和发展重点,抓紧制定临夏州文化产业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做到经济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

3.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要将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品做大做强,不仅依靠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尚需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要发挥商务、旅游、文化、行业协会等部门和企业的职责,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切实为发展文化产业和生产特色文化产品做出各自应尽的责任。

4.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临夏要发展文化产业,改善现有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非常关键,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一是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二是面向社会广泛融资,采取集资、人股、捐助等形式吸纳资金;三是文化企业寻求金融贷款,投入研究开发文化产品。以多轮驱动解决文化产品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融资力度,同时不断打造完善旅游线路。

5.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在各种生产资源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结合实施“人才兴州”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人才,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分散的各类专业人员和各类艺人归纳管理。建立一所文化产业综合场所,设立人才培训基金,集中专业人员研究、学习、培训提高。特色注重彩陶工艺品、临夏砖雕、雕刻葫芦、保安腰刀产品的研制工作,使其在实践中培训、实践中提高,将现有从事文化产品的零散艺人及专业人员,分类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组织形式,将其纳入管理,纳入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懂艺术、懂技术、善经营的文化产品和研制文化产品的人才队伍。

6.树立文化品牌意识

按照创特色、创精品、创一流的要求,以立足省内、打入省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精心包装,加深内涵,提升品位,突出特色,扩大宣传,强化营销,努力提升传统文化品牌,不断发展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打响一批文化名牌,彰显其市场价值或经济价值,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效对接和嬗变,以此提供临夏州文化知名度,为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品牌支撑。目前,除市工艺品公司“河葫牌”雕刻葫芦和砖雕公司“河州砖雕”外,大部分产品均无商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和统一指导,将我州的民间零散的文化产品注册登记,建立商标。产品有了商标,便赋予了内涵,便有了商机,才能更大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几点建议

建议一:根据国家、省上有关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贫困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建议二:临夏是贫困地区,全州七县一市中有7个国扶县和省扶县,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请省上考虑对我州文化产业发展从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对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或产品从资金上予以积极的支持。

建议三:加快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步伐,把具有发展前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品打造成精品,主要围绕“彩陶工艺品、临夏砖雕、雕刻葫芦、保安腰刀、花儿音像、文化旅游”等六个方面打造成我州的文化品牌。州上确定“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临夏神韵砖雕公司”、“临夏市工艺品美术公司”等为开发研究特色文化拳头产品的龙头企业。

撰稿人:曹 岚 张皋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