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精神_刘家贵学术文选

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精神_刘家贵学术文选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精神_刘家贵学术文选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孟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孟子认为人性天生是善良的。孟子的性善论同这一学派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除荀子的性恶论同传统的管理理论相近外,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均体现出一种现代精神。孟子的人本管理思想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了“民贵君轻”论。

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精神_刘家贵学术文选

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孟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孟子管理思想有如下八大特点。透过这八大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孟子管理思想同现代管理思想有一种明显的精神上的联系,换言之,孟子的管理思想体现出某种现代精神。

一、以性善论作为管理思想的基础

管理科学离不开人性问题的讨论,对人和人性的认识和理解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前提。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一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行为的假定。”孟子的管理思想也有一个关于人性本质和人性行为的假定,这就是他的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我国战国时代,在人性问题上存在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和告子的“性无分善不善”论。孟子认为人性天生是善良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以下只注篇名)在这里孟子用水往低处流这一自然现象来论证人性趋善的必然性,孟子所说的人性并不是指人生来就有的一切本能,而是指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使人成其为人的那些特性。他所谓人性本善是指人的那些特殊本性是善的。具体说就是只有人才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有时称为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就是说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良的天性,这四种天性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尽心上》)。孟子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人具有的同情心,自尊自重,渴望被人理解,渴望激励,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必要时能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等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如果说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人的利己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面,那么孟子的性善论则突出了人作为社会动物具有相互依存、利他性的一面,这种对人性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显然会影响到孟子管理思想的基本面貌。(www.guayunfan.com)20世纪的西方企业管理经历了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到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演变。与此相对应,对于人性的看法也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到“复杂人”的演变,科学管理学派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认为绝大多数人都天生自私、懒散、厌恶工作、贪图安逸、不愿冒险和承担责任,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行为的动力。一句话,人性是恶的。这种关于人性的分析被称为X理论。荀子的性恶论同这种理论最为接近。继古典管理学派“经济人”的假设以后,梅奥、马斯洛等人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社会人不仅追求经济利益的满足,他还渴求理解、信任、友谊、受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一般人在感到自己被信任和受重视时能主动担当责任,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人性是善的。这种关于人性的分析被称为Y理论,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行为科学学派的观点。孟子的性善论同这一学派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在这以后,美国管理学家沙因提出了“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善良或是丑恶。人的动机也是复杂的,人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和情感需求,不应用单一色彩作绝对化的描述。人性善恶并存,瑕瑜互见,动机复杂。麦格雷戈将这种理论称为超Y理论或Z理论。告子的“性无分善不善”的观点同这种观点差强相似。除荀子的性恶论同传统的管理理论相近外,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均体现出一种现代精神。

二、以“仁政”思想为管理思想的核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是指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所应实行的一种准则和态度。就是在彼此交往中要尊重对方,把对方当人看,考虑到对方作为人的情感和权利。核心是“爱人”。从消极方面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的“仁”发展而来的。他把孔子主要讲个人修养的“仁”推广到政治领域,把仁爱同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了“仁政”这一新概念,把它发展为安邦治国的政治学说和管理学说了。

孟子说:“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上》)“仁政”有时又称之为“不忍人之政”,就是用一种对被统治者和被管理者比较宽容同情的态度来进行统治和管理,孟子认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达到管理的目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这是说,只要统治者和管理者能真正体现出尊重人、爱护和同情人的精神,就能平治天下,取得管理工作的成功也就很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行“仁政”,忽视了人甚至侮辱和践踏人,那就必然衰弱败亡:“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由此不难看出,孟子的仁政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早期人本管理思想,这是孟子管理思想的一个核心。

孟子的人本管理思想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了“民贵君轻”论。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对矛盾中更突出和强调了被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尽心下》)其二,是强调了在企业管理中争取民心,也就是赢得被管理者和消费者支持和认同的重要性。他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孟子这里当然是就统治者和人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来说的,但它对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完全适用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到在企业内部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和认同,在企业外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欢迎,如此,企业才能不断扩大规模,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兴旺发达。因此。人本管理思想不仅是指尊重和关爱本企业的员工,而且包括尊重和关心消费者的愿望和偏好。

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已为企业管理学家和许多优秀企业家所认识,人本管理的作用业已为许多成功企业所证实。现代企业管理之所以越来越重视人本管理,同当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劳动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把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把尊重人、爱护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视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里,人才是创造财富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说:“公司经营的成败,人的因素最大,属于人的经验、管理、智慧、品行、观念、勤劳等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更重要。”美国坦登公司的信念是:“坦登公司的最大资源是人。”[1]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墨菲说:“人的因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2]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说:“IBM的哲学只有三个简单的原则,我将从认为最重要的开始,尊重个人。”[3]另一位企业家说:“在从事企业管理之际,尊重人权,重视个体是相当重要的。不把员工当人看,一味严苛的管制乃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4]这些公司以及国内许多成功公司真正做到了尊重爱护每一个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所以它们都取得了成功。

三、强调和谐管理和团队精神

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又一特点。他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观点,极大地突出了“人和”即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公孙丑下》)孟子指出在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战争的胜败,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不是天时,也不是地利,而是人和,即是否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人和”就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协作的团队精神。而导致一个企业衰败破产的根本原因也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企业丧失了凝聚力,无法形成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孟子重视“人和”效应,可以说是他的人本管理主张和“民贵君轻”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和谐管理的宣传和实践占有突出的地位。管理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协调人际关系。只有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体现尊重员工的精神,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位管理大师说:“合作是一切团体繁荣的根本。”[5]英国铁路公司总裁彼得派克说:“唯有劳资关系和谐,双方同心合作,企业才会有蓬勃的发展。”[6]英国另一位公司总裁皮京顿也指出:“在一个大企业中,如何创造合作亲善的关系,便是管理者的最大责任。”[7]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历届领导人都坚持这样一个信念:“一个公司要兴旺发达,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为个人利益团结一致,愉快而高效地工作。”[8]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这家历时150多年的著名公司至今仍长盛不衰,保持着强大活力的重要原因。正如《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一书所总结的:“一大批长期、热忱,有认同感的员工,是持久成功的关键”[9],一个公司的成功“有赖于员工团结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当的冲突和竞争足以毫不含糊地毁掉一个组织”[10]。

四、“以德服人”的情感管理

孟子认为对被管理者要“以德服人”,不应“以力服人”,在管理中要多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反对用压制惩罚的手段。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孙丑上》)又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下》)他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这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法或曰管理模式:一种是“以力服人”,即凭借手中的权力,靠规章制度惩罚等对被管理者实行压服;另一种是“以德服人”,即靠领导者的道德榜样、人格魅力,通过说服教育和被管理者进行感情交流与思想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者属于传统的古典管理模式,后者是现代才兴起的情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内部和谐等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具体化。

现代许多著名企业家都承认感情投资是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使职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墨菲说:“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了解别人的能力,并能够同部下充分沟通。我个人尤其重视沟通这一渠道”“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11]。英国独立广播电台总裁普劳芬女士谈到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员工进行“友善地询问和关切的聆听都是必要的”[12]。《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一书提出的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之一是:“你要得到别人的忠诚和认同,必须先给他人忠诚和认同。”[13]日本企业家则总是这样告诫世人:“爱你的职工吧,他们也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所有这些说法同孟子可谓不谋而合。

同“以德服人”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以佚道使民”的主张。他说:“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尽心上》)根据他的说明,“以佚道使民”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对租税徭役的征发应依制度而行,并有一定的限制;二是“勿夺其时”或“不违农时”(《梁惠王上》)。这是指徭役的征发要避开农忙季节,不打乱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三是“制民之产”(《滕文公上》),就是要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让人民拥有自己的私有产业,保障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滕文公上》)。从管理思想的角度说就是要实行弹性管理。具体说,就是采取比较宽松、灵活、更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法,对员工的困难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心,并尽可能帮助解决。近年来许多美国的公司推出了弹性管理的新举措。这种新举措的现实依据是:待工人愈好,公司收益愈大。也就是做到工人与公司的双赢。孟子的思路同上述主张是完全相通的。他的“以佚道使民”,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民“虽劳不怨”。又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上》)也就是统治者实行宽松式的统治,人民会更努力更忠诚,这也是一种双赢。

五、义利统一的经营价值观

在义利问题上,孟子基本继承了孔子以义制利的观点,同时他将孔子仅仅涉及个人道德修养的义利观扩大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如何处理义利关系这样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先义后利的经营价值观。当梁惠王向他请教:“何以利吾国”时,孟子提出了“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的观点(《梁惠王上》)。他还说过,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将仁义道德置于脑后,在与他人交往中,尽做损人利己之事,这个国家或社会肯定要灭亡,“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告子下》)“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梁惠王上》),孟子的这种告诫,他所发出的这种理性的呼声,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警惕,特别值得今天的企业家深思。

义利关系,即义与利孰轻孰重的问题,是价值观的核心。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经营目标、宗旨和方向归根到底要由价值观来决定。IBM总裁托马斯·沃森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条件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是一切经营政策和行为的前提。”[14]企业当然要赢利,要赚取利润,但究竟如何赚取利润,即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也就是在如何处理社会公利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上却会因价值观的差异而不同。

国内外所有成功的公司几乎都把先义后利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信念,反对见利忘义或后义先利。《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尔曼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价值观方面,“优秀公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利润应该成为经营得法的副产品和必然结果,但利润并不是经营企业的最终目的。对于这一点,优秀公司的认识几乎完全一致”[15]。例如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认为:“(利润)增长并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成为一家高质量的公司……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质量目标,必然会导致增长。”[16]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说过:“我认为利润确实是推行健全事业所不可欠缺的工具,但绝不是最终的目的。因为企业的根本使命在于谋求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唯有努力达成根本使命时,利润才会变得更重要……一个负有提高社会生活品质使命的企业,应该是社会的公器。”[17]韩国三星物产公司把“事业报国”确定为企业的价值观。其创始人李秉哲说:“我的抱负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开展事业,不断研究和开拓事业,不断创建和经营新的企业。”[18]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利润高的商品并非就是好商品,只有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才是好商品……客户的效益第一,联想的效益第二”,“企业获得效益必须建立在客户获得效益的基础上,利人方能利己”。这些成功企业的价值观无不体现出孟子先义后利的最高原则。

六、强调权变观念

在孟子思想中充满着通权达变的灵活性。他认为权变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构成他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孟子谈灵活应变的地方很多。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又说:“汤执中,立贤无方。”(《离娄下》)乍一看,似乎孟子在提倡一种不守信誉,不讲原则操守的生活态度,其实不然。当作出的承诺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无法兑现,或者兑现承诺非徒无益而且有害时,放弃承诺就是必要的和明智的。当已经开始的某项工作因条件的变化而无法继续下去,或继续该项工作已毫无意义时,放弃这项工作就是明智的。这里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义”(“惟义所在”),即符合更高的价值准则和利益原则。在人才选拔上更是不能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框框和僵硬的标准,因为框框和标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关于权变观念孟子还有如下一些重要论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下》)权是秤砣,它的特点是通过灵活移动来反映物品的重量,永远不固定在一点上,所以代表着灵活性与随机性。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反对用僵化、凝固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孟子认为“执中”,即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是好的,但如果过了头,变成死板僵化就使人憎恶了,因为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定了事物的丰富多样性。孟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通权达变的重要:嫂嫂溺水快被淹死,小叔子就应该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伸手救嫂嫂上来,这是符合更高的价值准则的。他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离娄上》)舜的父亲为人顽劣,几次要害死舜,舜要结婚,如果事先去征求父母同意,就不能结婚,这种情况下“不告而娶”,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时就不应拘泥于“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万章上》)的礼节规定。

孟子关于通权达变的思想对于企业管理是有启发性的。企业经营管理要面向市场,而市场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未知因素的王国,在这里风险与机遇同在,成功与失败并存。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僵化固执、墨守成规就意味着亏损破产;通权达变、相机决策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它也完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在众多的现代西方管理学派中,有一个著名的权变理论学派,其基本思想主张是: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随机制宜,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方法和标准。管理者必须弄清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明确每一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并认识到每一管理活动中的原因和结果的复杂联系,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对象,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则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到通权达变的重要性。英国立布克集团总裁西伟尔·史定说:“迅速应变乃是生意兴隆的要诀。”[19]另一位英国企业家则告诫说:“不要因为某种做事方式有效就死守不渝。你应该精益求精,因为墨守成规是无形的杀手。”[20]美国企业家亚科卡曾批评那些完全依据资讯材料作出决策而不会灵活变通的企业主管说:“假如你已经掌握了95%的事实,但要得到其余的5%却要你再用6个月。然而,到那时,你所掌握的情况都已过时,因为市场变化已走到你的前头去了。”[21]松下幸之助在谈到通权达变时说:“当你走在路上,前面有一块大石头走不过去的时候怎么办呢?从石头上爬过去勇往直前,也是方法之一。可是这样做相当勉强,可以绕过石头过去啊。我认为这就是通权达变——一项非常重要的处世之道。”[22]

七、突出的生态伦理观念

孟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保护资源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家之一。他在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首先,保护生物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他说:“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梁惠王上》)孟子主张人类的生产活动要遵循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对资源的获取要有节制地进行,使自然界能恢复自身的平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其次,尊重和爱惜生命,承认自然界的万物有自生自长的权利。孟子从儒家“仁”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的著名论断。亲、仁爱都是爱,但这些爱是有差等的。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这是说君子的爱是由近及远,逐渐衰减的。爱得最深的是自己的亲人,其次是自己的同类——民;再次是作为异类而有生命的万物。这里已经包含着尊重生命,爱护资源的宝贵思想。孟子还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梁惠王上》)宋明儒家认为,孔孟的“仁”,除了“爱人”这一核心观念外,还包含有“万物一体”的观念。程颢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王阳明也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由此可知,“仁”这一概念除了具有人本主义的含义外,还兼有博爱万物、保护万物生存的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含义。

再次,约束自己的行为,考虑他人利益。孟子批评白圭治水,使水逆行,危害邻国的做法。他说:“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告子上》)“以邻为壑”从此成为形容为一己私利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的成语。

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念是其管理思想中极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日趋恶化,生态危机空前严重的今天,企业经营不能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强烈的环保意识和鲜明的生态伦理观念应成为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继承和发扬孟子这一份思想遗产是有现实意义的。当代企业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念:

第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义不容辞。企业“三废”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主要根源,每个现代企业都应该把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绝不能通过向自然界和社会转嫁污染来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正如松下幸之助说的:“自然是为了协助人类之生存而生存……在人类生活之中,善用自然,是人类该做的事情。当然,不可因个人私欲而破坏自然,不可以从破坏自然中去寻求人类的价值。”[23]

第二,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界万物的生存权利。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自然界的万物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万物的生存和繁衍是这个大系统得以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人类破坏了这种平衡,也就从根本上破坏了自身生存的条件。在今天,我们首先要强调企业家应具有珍爱他人生命的意识。日本一位企业家说过,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产品可能成为杀人的工具。在今天的市场上充斥着的假药、假酒、被污染的食品、质量低劣的家用电器、冒牌进口车正充当着这种杀人的工具,一些企业的道德失范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这是值得企业家们深思警诫的。

第三,珍惜资源,更节约地使用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由于长期片面追求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我国存在着惊人的资源浪费,如何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走低消耗、高产出的资源节约型发展经济之路是我国企业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八、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人格修养

儒家提倡“内圣外王”之道,把个人修养看作是搞好政治的前提。孔子认为统治者的品行好坏和人格高下将影响到政治的良窳,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搞好个人修养同治理国家,取得事业成功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管理者),要搞好天下国家,其基础在搞好个人的修养。又说:“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心下》)这是说君子应坚持这样的操守,先搞好自身的修养,然后再来平治天下。他还有以下一段名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这是说,一个人如想做惊天动地的事业,必须先经历烈火冰霜的考验。唯有经过苦难的考验和生活的磨炼,才能培养起成就伟大事业所需要的坚强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段话已成为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锤炼意志和性格的座右铭。后来《大学》把它发展为“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完整表述。“修齐治平”已成为历代政治家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模式,其源头乃在孟子。[24]

孟子的这一思想对于企业家也是完全适用的。扩大说,对于一切想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的人士都是适用和有激励意义的。经历铸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经多年研究证明,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同他的人品优劣关系极大,他提出人生事业成功的九大要素,其中包括了注重友情、热心,与同事真诚合作,人格平衡发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必胜的坚强毅力,等等。而导致事业失败的人品方面的因素也有九个,其中列举了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言而无信,自负,目空一切,不思进取,懒惰,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赫华斯指出:“成功的人物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身心,事业上的失意者大多是由于品格低劣及不能自我调节。”这一结论对于成功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都是适用的。世界管理学界流传着三句话: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对于成功的管理者,知识和智力是重要的,但人品、性格、觉悟更重要,信念、忠诚、意志、毅力、信心和勇气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事业成败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更大。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松下幸之助、亚科卡、王永庆等等,在创业过程中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都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取得了成功,用失败和苦难铸成生命的辉煌。日本著名企业家本田宗一郎说:“回顾我的经营史,可以说是一系列失败构成的。”许多成功企业家都谈到过人格修养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松下幸之助说:“领导者具有令他人仰慕之德,才能产生领导者应有的权威,及其各种力量。因此,领导者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美德。一方面培养行动的力量,一方面具有感化反对者、敌对者的美德……不可一刻或忘对自我的修持。”[25]新西兰前总理慕尔杜思说:“企业经营的首要本质在于决策,决策的精髓则系于知识与认识,而知识与认识的先决条件则在于自修和自律。”[26]英国企业家芬力斯指出:“具有效率和创意的经理”必须具有以下的品质“足够的意志力”“足够的勇气”“弹性韧度”,能够“严于律己,时时自省”[27]等等优秀品质。按照亚科卡的说法,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哈佛商学院是学不到的,必须自己从生活中学习,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来获取。所有这些说法同孟子的观点完全一致。

以上我们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孟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现代精神。同现代的行为科学学派、权变学派和企业文化学派一样,孟子管理思想所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共同的信念、行为规范、经营风格等等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强调的是非理性的情感管理方面。在管理软件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包括孟子的管理思想,愈显出它的意义与魅力。管理就其本质就是组织、计划、决策、控制和协调,它有一些超越时代、国家、阶级局限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正因此,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才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语言。

【注释】

[1][美]艾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0页。

[2][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81页、第95页。

[3][美]托马斯·彼德斯,罗伯特·沃尔曼:《追求卓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4][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81页、第95页。

[5][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41页。

[6]同上书,第161页。

[7]同上书,第166页。

[8]《西门子经营之道》,经济日报,1998年。

[9][美]米切尔·拉伯夫:《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页。

[10][美]汤姆·彼德斯,罗伯特·沃尔曼:《寻求优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11][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96页、第81页。

[12]同上。

[13][美]米切尔·拉伯夫:《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页。

[14][美]汤姆·彼德斯,罗伯特·沃尔曼:《寻求优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页。

[15][美]汤姆·彼德斯,罗伯特·沃尔曼:《寻求优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141页。

[16]同上。

[17]刘洁,巢昱:《松下管理金言》,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225页。

[18]吴唐青:《总裁的权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页。

[19][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73页、第218页。

[20]同上。

[21][美]李·亚科卡:《亚科卡自传》,华夏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22][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的365金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23][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的365金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24]郭沫若认为《大学》是孟子门人乐正克的著作,否定了宋儒关于《大学》出于曾子门人之手的说法,指出“修齐治平四条目,分明是由孟子演绎出来的”。参见《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25][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的365金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

[26][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7页、第60页。

[27]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