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注重大学生理性心态的培养

注重大学生理性心态的培养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的时事表明,每一次中外摩擦或者国家利益受损的事件发生,网络领域就会出现一次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7]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复旦政治学评论》,2008年第12期。
注重大学生理性心态的培养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历经的无数苦难,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勿忘国耻,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自然对国家也寄予了较高的心理期望。当涉外事务中出现冲突和摩擦,国家遭受“挫折”时,大学生的心理期望与现实境遇的落差,会激发他们平时积淀在心里的挫败感和屈辱感,非理性的民族情感便会迸发出来,事态严重时会导致强烈的排外情绪,特别是当前的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领域的广泛传播,面对网络空间的激进民族主义声浪,大学生容易失去个体独立意识,从而表现出盲目服从的趋时从众心态。近年来的时事表明,每一次中外摩擦或者国家利益受损的事件发生,网络领域就会出现一次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在对待和分析有关问题时,容易带有逆反和偏激的思维倾向,其言论自然也具有不成熟的特征,比如在与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一经这些国家挑起事端时,网络领域经常出现壮我国威的激进言论,这些幼稚、偏激的言论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对此,要注重大学生理性国民心态的培养,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实际联系已经今非昔比,审视民族利益应考虑全球化的大环境,引导大学生能够在民族大是大非面前,从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国际问题和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权衡利弊,理智分析,冷静思考,不人云亦云,同时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把爱国热情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实现爱国情感和理性的统一,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把对民族国家的热爱与民族的忠诚之情植根于内心,并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化为切实的、持之以恒的理性爱国行动。

【注释】

[1]参见胡涤非:《民族主义的概念及起源》,《山西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2]参见任丙强:《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学海》,2004年第1期。

[3]参见任娟玲、王志泉:《以现代化史观辩证看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关系》,《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

[4]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5]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6]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7]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复旦政治学评论》,2008年第12期。

[8]左鹏、雷娜:《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6期。

[9]转引自潘亚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欧洲研究》,2006年第4期。

[10]参见马得勇:《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世界民族》,201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