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虚无主义是不发达国家中经常泛滥的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为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本民族的文化,甚至否定自己的一切的态度或思想倾向。[1]民族虚无主义与激进民族主义相对立,是民族主义的两个极端。[4]民族虚无主义之所以会在今天的青年学生中仍有市场,因为它仍然是以“爱国”的面貌出现的。
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民族虚无主义(National nihilism)是不发达国家中经常泛滥的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为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本民族的文化,甚至否定自己的一切的态度或思想倾向。[1]民族虚无主义与激进民族主义相对立,是民族主义的两个极端。在我国,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在从五四时期直到今天的不少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意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尽管他们“虚无”的程度有急有缓,造成虚无主义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对待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是相同的,即无条件地否定传统。[2]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的“全盘西化”论和“我们百不如人”说,到80年代后期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一部系统地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宣言《河殇》,再到今天将中国现阶段的一切问题归因于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没有全盘复制西方模式,寄希望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成功进行“和平演变”甚至是武装入侵以及认为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至少应经历“三百年的殖民史”的极端言论,都可以看出在民族虚无主义者看来,中国任何本土文化和现实国情都是不应被考虑的,只有照搬照抄西方经验才是唯一的发展路径。[3]

民族虚无主义从根本上否认历史与传统的当代价值,对民族文化失去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连月亮都是外国的圆,这种妄自菲薄的消极心理与错误的历史价值观阻碍人们继承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影响人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冲击和削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与凝聚力,瓦解人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转型社会中的青年可能会持中华文化己不如人的观点,彻底否定文化传统,从而导致西方经济文化、消费文化乃至政治文化的全面介入,造成中国社会的无根状态和无序状态。[4]

民族虚无主义之所以会在今天的青年学生中仍有市场,因为它仍然是以“爱国”的面貌出现的。正如《河殇》的创作者一样,也许“在主观动机上是出于爱国主义和强烈的以身殇祭的民族之情而创作此剧的,或许他们是有感于改革步履艰难,为深化改革而创作此剧的,或许是有感于中国民族背负的传统包袱过于沉重而创作此剧的,但是无论如何,它的基本格调是历史虚无主义的”[5]。“出于爱国而鄙视母国,之间并没有难以跨越的鸿沟。这里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其中的分寸感十分要紧,就像近现代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色彩的激进思潮恰恰就是以民族主义的面目出现的。”[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