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粹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民粹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粹主义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民粹主义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其三是民粹主义常常倾向于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因此,探讨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关注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民粹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民粹主义(Populism)也译为平民主义,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是在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思想先驱们寻找俄国出路的产物。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由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经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通过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的充实而建立起来。其主要思想特征包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文化,对一般文化抱有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等。

民粹主义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分量。在美国体现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例如人民党、进步党、农工党等许多政党及亨利·佐治的土地单一税运动等。在拉丁美洲则表现为20世纪后半叶至今造就了多名国家领导人和地区级政治影响力主导人物,其中已故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是代表人物。

民粹主义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民粹主义秉持平民立场,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而现实社会中平民却被这些腐化堕落的统治团体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蚕食民众利益的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民粹主义的主要特质就是对抗政府,民粹主义者往往要人民宁愿相信自己,也不要相信这套制度。民粹主义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它可以依附在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学说上,是一种“阵发性的、反政治的、空心化的、打着危机旗号的变色龙[1]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正如皮尔-阿德列·塔奎夫所说:“人们可以把民粹主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合法性即在人民的意志之中,因此它体现了激进的民主理想。这种民粹主义对应于直接民主,其特征是民主的极端主义。”即极端强调平民大众的价值和理想,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2]

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它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方面,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并把平民大众的愿望、需要、情绪等当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但从社会发展和平民大众的长远利益看,它又有着消极的意义,其一体现在民粹主义抹杀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其二是民粹主义非理性地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哪怕这种情绪和意愿从长远看明显不利于社会进步时也坚持这种极端平民化的主张。其三是民粹主义常常倾向于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鉴于长时间的全民总动员很难在正常制度框架内做到,而必须借助于如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强制性的舆论等非常手段,这些非常手段极可能是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塔格特指出:“民粹派的反政治对他们意味着情愿采用活生生的、教化的、煽动的方式,而不是基于坚持宪法权利的政治活动的参与方式来构建一个全新的行为模式。”[3]其四体现在普通大众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即形成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盲目顺从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意识,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使大众被这些政客所操纵。

民粹主义自发迹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曾对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过显著影响。就中国而言,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以及长期备受压迫和侵略历史的影响,民粹主义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和历史上其他地区的民粹主义一样,我国社会转型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近年来民粹主义勃兴的现实根源,随着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民粹主义是当下各阶层分享改革成果不平衡的现实关照。同时,民粹主义的传播也得益于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栖居空间。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我国迅速普及。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们在网络领域实现了平等,强烈激发了网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大大提高了普通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度。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引起的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网民开始在网络这样一个自由空间中对于公共事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发泄不满和表达意见,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使渗透着民粹主义的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飞速传播,并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评选显示,民粹主义在2010年尚不在最受关注的十大思潮之列,2011年则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第九位,2012年为第八位,2013年为第七位,2014和2015年迅速跃升到第四位,从中可以看出民粹主义的迅速传播及其社会影响。虽然民粹主义在关注社会公平、表达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的的利益诉求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民粹主义特别是网络领域的民粹主义利用偏激乃至暴力性的语言,非理性地表达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会歪曲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社会和政府的认知,煽动负面情绪,消解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探讨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关注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