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促进研究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促进研究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贫困地区农村的体育问题是多方面的:乡镇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力量薄弱,体育经费不足,群众体育意识淡薄、健康观念落后,体育人口数量低,欠缺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等。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现实状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特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四川贫困县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很受地方政府重视,不少活动开展得相当好,次数多、规模大、档次高。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促进研究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王东杰[1]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对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动下,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群众体育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困依然制约着这些地区的农村体育,资金和资源匮乏是农村体育发展最大的障碍。高海拔山区农村人口的体育问题是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薄弱环节。不少海拔较高的贫困区(如大凉山彝族聚集区)交通闭塞、物资交流困难,不但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使其教育、卫生、体育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速运行,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四川贫困地区农村的体育问题是多方面的:乡镇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力量薄弱,体育经费不足,群众体育意识淡薄、健康观念落后,体育人口数量低,欠缺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等。其中,教育的贫困导致这部分农村人口体育概念缺失,加上日常劳作造成的体力透支、体育知识的匮乏,这些都是导致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游离于体育之外的重要因素;而潜在的因素则是贫困区农村低水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以及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使体育活动被排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现实状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特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

四川贫困县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很受地方政府重视,不少活动开展得相当好,次数多、规模大、档次高。不少贫困县都有县体育中心,各种竞赛活动日益频繁,也彰显了群众全民健身的热情,但这种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城区体育和职工体育的味道,无法惠及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城举行,体育活动项目以武术、太极拳健身操舞等为主,特色项目有龙灯、狮灯、花灯、莲枪、腰鼓等,篮球、足球联赛较多,还时常开展一些自行车、门球、钓鱼、乒乓、棋牌等比赛,广场舞是其亮点,常见于重大节假日。地方单项体协、老年体协等体育组织主要在县城区开展工作,服务不能覆盖农村地区体育人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贫困县体育的活力和实力相比过去明显增强,体育资源配置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布局合理性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提升。一些贫困地区的县、乡镇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国家建设标准,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这在较大程度上保障了群众的基本体育权益。但贫困地区县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差距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偏远地区基础还很薄弱。贫困地区城镇体育所发挥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不明显,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体育的现状,以小城镇作为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支撑点的做法,尚需依据地方特性加以权衡。农村体育惠民工程成为贫困地区农民体育的重要载体,各方比较重视,成效也比较显著。

当前,还有相当部分的贫困县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区域性贫困、深度贫困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扶贫开发仍处在攻坚期,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分薄弱。老人和小孩留守、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农户经济模式,一方面制约贫困地区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也为体育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建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体育发展要同扶贫开发和教育扶贫协调进行,实行对口支援机制,提倡体育援教,提升彝区、藏区的体育教育水平;在关注贫困地区农村青少年教育扶贫的同时,对其体育发展予以重视。应不断加快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以地方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为纽带,努力发展乡村级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构建基层服务体系,改善体育锻炼场所条件,改变体育观念,促进四川贫困地区农村体育面貌的改善。

【注释】

[1]作者简介:王东杰(1975—),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体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