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

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身份的内涵和特征为实施公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公民身份的文化因子决定了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在此意义上,公民教育中文化认同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公民对所属文化传统的倾向性认可。因此,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指向至少必须包括一个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而言,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不仅是对一个国家现在的、未来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肯定,也是对过去的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
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_浙江伦理学论坛.Ⅲ

公民身份的内涵和特征为实施公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公民身份的文化因子决定了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公民教育”一词,在英文中有多个相近的词语表达,诸如“Civic Education”“Teaching for Citizenship”“Citizenship Education”等,虽然它们的意义不尽相同,但是却具有一致的本质性。“Civic Education”在美国早期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其解释之一为“一种要求青少年接受责任和公民身份的教育,其首要任务在于发展国民的热忱和良知[7]。而1971年美国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里,“Teaching for Citizenship”被解析为“传授给学生一整套的知识、一系列的价值以及一些被认为是国家必备的条件和善意的行为方向”[8]。“Citizenship Education”在英国1979年发行的《国际教育辞典》中被定义为“以某一特殊社会中所预期达成的社会行为为主要目标的公民教育设计”[9]。由此可见,公民教育是公民身份资格条件的养成之教育,学校教育为其主要机制,健全公民的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资格内涵,培育能承担社会行为责任和认同国家核心价值的公民。实质上,西方国家中“公民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以公民的国家认同及其爱国心为主要目的”[10],而“国家认同涵盖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三个层面”[11]。所以,文化认同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何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意义何在?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曾强调,“国家成员间与生俱在的共同文化才是文化认同的基础”[12];英国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也认为:“文化认同是成为(becoming)和存在(being)之事,它属于过去和未来。它不仅仅是那些已经既存的事物,它跨越空间、时间、历史和文化。”[13]显然,一方面,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是一种共同体的归属感表征,一群人由于共享一种共同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以及集体记忆,从而形成对某一种共同体的归属感,成员之间的共同文化才是认同基础,而这些共同的文化和认同的基础,能将群体成员团结在一起。在此意义上,公民教育中文化认同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公民对所属文化传统的倾向性认可。或者说,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集体记忆和生活习性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也是众多公民之间的共同文化。因此,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指向至少必须包括一个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即是说,公民教育是使得“传统文化”成为“文化认同”体系一员的载体和中介(见图1)。另一方面,文化认同对于公民是灵魂上、情感上的归属和依恋。就个体性的视角而言,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是指公民接受自己民族国家文化的态度与行为,并且不断将该文化之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内化至心灵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不断学习、自我意义追求的形成过程。抑或说,公民将自己民族国家的核心文化价值或传统习惯内化至心灵,形成个人信念,呈现出来的文化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认同之于公民的重要意义。

图1 传统文化、公民教育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诚然,公民教育与文化认同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公民身份中的文化因子是公民文化认同教育的理论根基,公民教育涉及了文化认同的重要向度,文化认同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文化认同作为个体公民对共有文化的认可,是形塑公民文化态度和文化行为的不可或缺之方式,它可以将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内化于公民心中,这合乎公民教育的本真意义。进一步而言,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不仅是对一个国家现在的、未来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肯定,也是对过去的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现代国家公民教育的民族基因。最终,传统文化、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实质上形成了一个圈形结构关系,并且传统文化是公民教育的内在构成部分(见图2)。

图2 传统文化、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