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营方式多样

经营方式多样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崇州市江源镇邓公村邓辕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1000多亩大田,生产环节由下设的生产部负责,主要交由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去组织完成。目前,股份合作社已经成为崇州市的主要经营形式之一。收支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
经营方式多样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由于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公益性服务、农业支持保护、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发展、社会结构、资金等条件的差异,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决定了农民开展合作行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

一是服务提供型。这个类型的合作社通常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村科技机构、生产资料经销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灌溉协会、科技机构、经营大户发展起来,在为成员提供营销服务、市场信息、质量认证、科技培训、生产资料采购、育秧、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初加工、运输储藏、争取政府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为成员提供服务的能力如何、服务内容是否完整、服务方式是否方便,通常与依托组织密切相关。通常而言,由于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原材料需求、投入能力强、人才多、与政府关系较为密切,依托其发展起来的合作社的服务能力较强。

在24个样本合作社中,2012年有17个提供种子服务,销售种子556.06万斤(其中提供给成员55.61万斤),经营额1189.51万元[2];16个样本户提供农药服务,数量为13.93万斤(其中提供给成员12.40万斤),经营额为201.51万元;有8家合作社引导成员使用有机肥;18家提供化肥515.32万斤(其中提供给成员469.70万斤),经营额为1217.98万元;8家合作社提供翻耕地服务,服务面积为2.26万亩,服务收费122.90万元;11家合作社提供统一播种服务,服务面积3.26万亩;有5家合作社提供水稻集中育秧服务,覆盖大田面积9865亩;6家合作社提供水稻种植服务,覆盖面积1.47万亩;8家合作社提供中耕除草服务,覆盖面积1.49万亩;10家合作社提供统一灌溉服务(其中4家购买了灌排设备),服务覆盖面积1.9万亩;10家合作社提供病虫害统一防治服务,覆盖面积1.97万亩;9家合作社提供统一收获服务,覆盖面积2.25万亩;7家合作社统一提供晾晒服务,晾晒粮食1632万斤;4家合作社统一提供仓储服务,储存1810万斤;5家合作社提供统一运输服务,运输1855.0万斤;12家提供统一订单服务,实现订单销售3791万斤;10家统一组织销售,销售4735万斤(其中土豆1400万斤),销售额1.03亿元。

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8个乡镇192个村,有加工厂房等经营性建设用地160亩,成员有粮食播种面积6800亩,2012年的粮食产量为635万斤。由于实力强,合作社不仅为合作社成员服务,而且为非成员服务,服务覆盖耕地10万亩。2012年为服务对象提供种子1.8万斤,农药9000斤,化肥45万多斤,有机肥30万斤,加工粮食360万斤,开展培训达1.2万人次。甘肃省会宁金蛋蛋马铃薯合作社2007年成立,覆盖10个乡镇、204个村,成员经营耕地4万多亩;2012年开展科技培训3800人次,供种20万斤,经营额40万元;提供农药10万斤,经营额100万元左右;提供化肥200万斤,经营额200万多元。2012年统一储藏、统一运输400万斤,统一销售500万斤。

二是直接经营型。该种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合作社为生产提供产前产后的各种服务,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个类型的合作社要实现可持续经营,通常具备能获得政府指导和支持、有强有力的带头人、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等条件。

崇州市江源镇邓公村邓辕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1000多亩大田,生产环节由下设的生产部负责,主要交由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去组织完成。合作社监督生产计划的执行,负责与“农业服务超市”签订专业化服务合同,实行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粮食或油菜收获后,由合作社的综合部统一组织销售。合作社还将500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用于葛根种植,租金折合约1600元/亩。2014年,该合作社新购入2台大型拖拉机、1台收割机、4台小拖拉机、2台除草机以开展农机作业。农民入社后只参与土地经营决策,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按股参与分红。这类合作社可以对社员流转给的土地进行经营,也可以租赁非社员的土地从事经营活动。

三是流转中介型。即农民将承包土地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第三方经营。合作社仅发挥土地流转中介作用,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类合作社的风险比较小,而且往往与村级组织、生产小组负责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类合作社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就是成员获得的收益基本上为土地租金,很难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委托经营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粮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掠夺式经营等现象,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四川省崇州市从2010年初开始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当时隆兴镇黎坝村、桤泉镇生建村在政府指导支持下按照“搭建平台、农民自愿,科学种田、保护耕地,粮食高产、持续增收”的思路进行水稻规模化种植试点取得成功,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目前,股份合作社已经成为崇州市的主要经营形式之一。基本的做法是农户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一般以0.01亩为一股,启动资金按照每亩100元缴纳。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产生理事长、监事长,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股份合作社组建以后,委托职业经理人经营,并就产量、生产成本、奖赔签订合同。产量分为保底和超产两个部分,超产部分在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户之间分配,一般1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20%作为职业经理人经营收益、70%返还社员。合作社生产资金由社员按照入股面积出资,理事会统一进行经营管理。生产支出,由职业经理人提出申请,理事长和监事长共同审签列支入账。收支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农资和农机具的放置、申领、使用、处理等也实行专人负责。由于实行科学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粮食单产水平和效益水平均明显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水稻亩均成本降低50~80元,亩产比成都市平均水平高39公斤,社员比入社前每亩多得100元以上。案例中的崇州市黎坝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个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它在社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之间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农民土地收益采取固定租金方式。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由职业经理人承担,农业经营剩余收益也由农业职业经理人所有。合作社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土地流转服务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