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样的海岸

多样的海岸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物质组分为标准,将海岸划分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积,构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珊瑚礁海岸具有消波减浪作用,被称为“海岸的第一道天然卫士”。我国台湾岛南海岸也有不少上升珊瑚礁海岸。岸礁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和台湾岛南部,形成典型的珊瑚礁海岸。香港特别行政区沿海目前有红树林总面积约380公顷,主要分布在新界的东南沿海,约占57%;其次,离岛和新界西北部分别占22%和17%。
多样的海岸_南海知识丛书(全

以物质组分为标准,将海岸划分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

(1)魅力无限的平原海岸

海南三亚亚龙湾砂质海岸

中国南海区淤泥质平原海岸主要是河口湾型,主要分布于珠江口虎门伶仃洋滩。中国南海区沙砾质平原海岸以砂质平原海岸为主,砾石质海岸较少,分布岸段有:广东省一些海湾内或较平直岸段与三角洲前缘多见平直砂质海岸;海南岛海口西海岸、袅湾、西沙群岛、铺前外湾、龙湾、鸟场湾、亚龙湾、三亚湾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江巫头—尾、风江两侧、大墩海—白虎头、营盘坪嘴—沙虫螃等地;台湾省南部一些小平原区外侧。

文莱的平原海岸主要分布于西南部;马来西亚的砂质平原海岸主要分布在沙巴、沙捞越和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则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越南、柬埔寨、缅甸在泰国湾沿岸均分布有一定面积的砂质平原海岸。

(2)风回水转的基岩海岸

南海中国区的海岸线曲折,基岩海岸在各省均有分布,其中广东粤西广海湾,粤东大亚湾、大鹏湾及大鹏岛,粤中广海湾、镇海湾等地最为集中;广西北海市铁山港、钦州市钦州港、大风江口以西至珍珠港岸段、涠洲岛等地;海南省万宁大花角至三亚市梅联、三亚市榆林港、三亚湾、崖洲湾等岸段均有广泛的基岩海岸分布。

海蚀地貌

左:海南铜鼓岭海蚀柱;中:海南铜鼓岭海蚀洞;右:西沙石岛海蚀穹

南海的基岩海岸较常见的是玄武岩海岸和花岗岩海岸,尤其以玄武岩海岸分布最为广泛。岩石海岸受到海浪、潮汐及沿岸流长期作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海蚀地貌。最常见的地貌有海蚀崖(或海蚀穹)、海蚀柱(或海蚀蘑菇)、海蚀穴(或海蚀洞、海蚀槽、海蚀龛)等。这种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在碧海蓝天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

(3)绰约多姿的热带生物海岸

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生物海岸有两种亚类型:一种是珊瑚礁海岸,另一种是红树林海岸。这两种类型在南海周围各国均有分布。

—珊瑚礁海岸。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积,构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珊瑚礁海岸具有消波减浪作用,被称为“海岸的第一道天然卫士”。

南海属热带海洋,终年又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整个海区海面水温各季都在22℃以上。南海诸岛所在海域,大多在南海海盆中部,远离大陆,受沿岸河流影响较小,含泥沙量少,水质清,透明度大(一般20-40米,最大达44米);加上南海海水大部分来自南太平洋高盐度暖水团,因而盐度与大洋相差不大,平均34‰左右,使海水保持正常盐度,这些均构成了珊瑚礁发育的良好条件。因此,在南海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南海四大群岛,除了西沙群岛的高尖石岛是火山碎屑岩岛外,其余全是珊瑚礁岛。

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礁石

海南岛是一个大陆岛,其四周沿岸也是我国珊瑚礁分布较广泛地区,珊瑚礁岸线总长约占海南岛及其离岛岸线的11.5%。东岸和南岸礁体规模大,万泉河口以北的琼海、文昌两市毗邻区的岸礁,连续分布长达30千米,平均宽度超过4千米。南岸珊瑚礁更是十分发育,建有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我国台湾岛南海岸也有不少上升珊瑚礁海岸。

我国珊瑚礁有岸礁与环礁两大类。岸礁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和台湾岛南部,形成典型的珊瑚礁海岸。华南大陆沿岸从闽南东山湾(北纬23°45′)以南,沿海断续分布着潮下浅水区造礁石珊瑚群落,因受冬季低温及陆地径流和泥沙的不利影响,未能发育形成真正的珊瑚礁,仅在澎湖列岛、雷州半岛西南角等地局部海岸发育有珊瑚岸礁礁坪。环礁广泛分布于南海诸岛,形成数百座珊瑚礁、岛礁、滩地等地貌。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是丛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低平潮间带淤泥滩上,由耐盐的红树科灌木丛林和泥沼结合而成的一种生物海岸。红树植物有特殊的根系、葱郁的树冠,能减弱水流流速,削弱波浪能量,构成护岸的防护林,由于位于珊瑚礁海岸内侧,被称为“海岸的第二道天然卫士”,并形成了利于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堆积环境,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堆积地貌。

红树林并非红色树林,它们和陆地森林一样也是绿色的。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用红树植物的树皮提炼出一种叫“单宁”的物质作红色染料。这也许就是红树林最初得名的缘由吧。

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

红树植物“胎生”繁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植物界很少见。红树林的种子成熟后可不经休眠即在母树上的果实内发芽并长成绿色棒状或纺锤状胚轴悬挂于母树上。幼苗成熟后,借助本身的重量和微风作用从母树掉落,如果下面正好是淤泥,幼苗即插入泥土中,几个小时就可以迅速扎根成为新的植株。倘若被海水冲走,因胎生苗体富含“单宁”,不怕虫咬和水泡,而且苗体内还有丰富的气道,气道中的空气足以支持它们在海上“漂游”数月,一旦遇到条件适宜的土壤就立即扎根生长。

红树林的自然分布范围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即热带纬度范围,局部地区受暖流影响可延伸到32°N和44°S。全世界现有红树林约1700万公顷,集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其中,位于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约占全球红树林面积的41.5%,而且世界上红树林生长最繁茂、种类最多的地方即在马来半岛及邻近岛屿的海岸,澳大利亚是世界红树植物第二大多样性中心。马来西亚现存红树林57万公顷,越南约20万公顷,缅甸约75万公顷;印度尼西亚约800万公顷,其面积占到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的21%,成为世界红树林的主要生长地。

我国红树林面积历史上曾达25万公顷,20世纪50年代约为4万公顷;1986年公布的面积为17035公顷(植被调查)、21283公顷(林业调查)或23000公顷(地貌调查)。据2008年红树林资源调查统计,我国红树林资源总面积22639公顷,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及浙江等地一些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沿海港湾或河口湾内。海南岛的红树植物种类最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红树林的分布中心。广东省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现有10470公顷,占全国的46.2%。广西是我国红树林资源面积第二大省区,总面积8374.9公顷,东起合浦山口、西至北仑河口的海岸带均有分布。香港特别行政区沿海目前有红树林总面积约380公顷,主要分布在新界的东南沿海,约占57%;其次,离岛和新界西北部分别占22%和17%。澳门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幽仔跑马场外侧、幽仔与路环之间的大桥西侧等地海滩上,总面积60.3公顷。台湾的红树林面积约240公顷,主要分布在淡水河口至屏东枋寮乡新龙村一带。南海诸岛区生长一些半红树植物,但尚未发现红树林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