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探索研究并试点种粮收入保险计划

探索研究并试点种粮收入保险计划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长期看,应加快研究种粮收入保险计划,即以种粮收入为保险标的物,通过指数保险的方式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二是制定触发保险理赔的阈值。承保机构所经营的种粮收入保险业务,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接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比较而言,种粮收入保险计划的优势在于:一是农民自由售粮,减少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和扭曲。
探索研究并试点种粮收入保险计划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在当前试点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农业支持的新方式、新政策。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农业保险(包括基于作物产量的保险和基于农民收入的保险)是一种市场导向的,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又能稳定农业经营收入的政策措施。现阶段,我国应加快试点粮食产量指数保险(或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粮食价格指数保险[41]。从中长期看,应加快研究种粮收入保险计划,即以种粮收入为保险标的物,通过指数保险的方式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其中,种粮收入保险计划的基本思路如下:

1.研究设计以农民种粮收入为基础的指数保险产品

一是确定风险保障的种粮收入水平。种植某种粮食的收入[42]主要取决于其测定价格和历史单产水平。其中,价格可由国家统一测算;历史单产水平不取决于农户个体的历史单产水平,而是以县(市)为单位,由所在县(市)的历史单产水平决定。

二是制定触发保险理赔的阈值。因粮食单产下降、市场粮价低于目标价格,或者由于单产和粮价共同作用,引发投保人所在县(市)的种粮实际收入[43]低于收入保险承保的收入水平,或是低于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如90%),则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对投保人进行赔偿。但理赔程序启动与否,与农户个体的种粮实际收入无关联。

三是确定单位面积的赔偿标准。以风险保障的种粮测定收入水平与所在县(市)的种粮实际收入的差额为基础,可以是全部差额,或是差额的一定比例(如差额的85%或90%)。以县(市)为单位,统一单位面积赔偿标准。

四是厘定保险费率。根据不同的赔偿标准,按照商业化模式厘定保险费率。

五是投保、核保与承保。农户、农场、合作组织等粮食种植主体,必须以承保范围内的粮食实际播种面积进行投保,而且必须为所有种植该作物的面积进行投保;未种植粮食、未种植承保范围内的粮食品种的农户、农场、合作组织等不得投保。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核保,并根据实际情况承保,建立保险数据库。

六是理赔。当触发保险理赔程序时,根据投保人的实际投保面积,按所在县(市)的单位面积赔偿标准进行理赔,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赔付给被保险人。农户生产的粮食仍在市场上自由销售

2.选择承保机构

具有规定资质和条件的商业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经农业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即可经营种粮收入保险产品。承保机构的选择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以县(市)为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若干实力强、信誉好、管理及技术力量较强的保险公司。承保机构所经营的种粮收入保险业务,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接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对种粮收入保险的补贴和支持

由于种粮收入保险所承保的目标收入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必须给予补贴和支持。具体支持种类包括:

(1)保费补贴。针对投保人所承担的高保险费率提供的补贴,补贴资金来自支农资金增量,以及现行政策被替代后所节约的财政资金。考虑到政府财力有限、需要发挥保险共济作用、减少套取政府资金的道德风险等因素,保险保费补贴范围不能无限扩大,补贴水平应当适度。

(2)保险业务费用补贴。对承保收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核保、理赔等经营成本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

(3)再保险支持。针对商业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提供比例再保险费用补贴,或超额损失再保险保障。

(4)对种粮(农作物)收入保险的推广和教育,给予适度的费用补贴。

比较而言,种粮收入保险计划的优势在于:一是农民自由售粮,减少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和扭曲。二是使补贴与粮食种植面积挂钩,可解决“有承包地不种粮得补贴、流转土地种粮得不到支持”问题,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民种粮收入。三是保险赔付与农户个体的粮食销售价格和产量不相关,可调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四是属于WTO“绿箱”政策,不受“黄箱”规则约束,也顺应了未来农业补贴的发展趋势[44]

需要注意的是,种粮收入保险计划、价格补贴,均是对现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可选的替代方案,在某一特定区域,或针对某一特定品种,无需重复试点。种粮收入保险计划,可选择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或其中某一作物先行试点,种植上述粮食作物的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农场、合作组织等均可投保。保险区域范围宜选择规模经营条件好、农民投保意愿较强的东北地区。在积累经验后,逐步完善操作办法,再行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