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神与利益的特殊关系

精神与利益的特殊关系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益主体必须从众多的手段中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把一些效用不大的手段舍弃,从而既能较快地实现物质利益目标,又能减少实现利益目标的成本,增强效益。利益主体的精神状态,包括利益主体的认识水平、决心、勇气、毅力等对物质利益的实现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精神与利益的特殊关系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理论界,一般把利益等同于物质利益。从《双重利益论》一书中,我们对利益的结构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利益并不仅仅是指物质利益,还应包含精神利益。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的研究仍然立足于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利益包含精神利益,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精神因素都具有利益的属性,相当一部分精神因素不具有利益的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研究更得把利益与精神并列。在这里,我们所谈的利益与精神的关系,实际上是指物质利益与精神的关系。

如前所述,物质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思想的基础。这里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物质利益决定思想观念的性质,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之中的阶级、集团乃至个人,都有各不相同的思想观念;第二,物质利益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是利益关系的反映,利益关系变化了,思想观念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随之而发生变化;第三,物质利益关系直接决定利益观念。利益观念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直接反映,在不同的物质利益关系之中形成不同的利益观。在私有制条件下形成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利益观,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大公无私、先人后已、集体主义的利益观。

不仅是在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上,物质利益和精神因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是在物质利益的实现过程中,二者也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不可分主要体现在利益的实现过程需要精神条件。

第一,物质利益目标的确定离不开精神因素。人们对物质利益目标的追求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确定合理的利益目标必须对这些条件进行研究、分析,这就需要借助于精神因素的作用正确地判断各种条件。再者,在一般条件下,人们所面临的利益目标不只一个,这就需要对目标进行选择,选择合理的物质利益目标同样离不开精神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人们要根据对各种客观条件的分析判断,确定近期利益目标和长远利益目标,没有精神因素的参与规划,则难以确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人们在行动时,也就是进行指向利益目标的活动时,都会对自己确定的利益目标进行合理性论证,以便动员本阶级、本集团的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利益目标的活动之中。

第二,选择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手段离不开精神因素的作用。目标与手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确定目标时,必然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决定手段,有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着使用什么样的手段。但一般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只一个,而是多个,这就要求利益主体要对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进行选择。其一,要分析实现既定的利益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条件和手段,这些条件和手段目前是否具备,还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和手段。其二,要对实现既定物质利益目标的手段作出价值判断。首先要考虑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手段的正当性。就是说,利益主体所选择的手段既有利于近期目标的实现,又不致于影响长远目标的实现,不能给长远目标的实现增加不利因素;既要有利于该利益目标的实现,又不至于影响其他利益目标特别是重要利益目标的实现,不能给重要利益目标的实现增加不利因素;既要有利于实现既定的利益目标,不能对其他的既定利益带来破坏,避免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形。其次,要考虑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手段的有效性。在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过程中,正当的手段也有多种。利益主体必须从众多的手段中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把一些效用不大的手段舍弃,从而既能较快地实现物质利益目标,又能减少实现利益目标的成本,增强效益。总之,在对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手段的选择上,离不开精神因素的作用。

第三,精神因素是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实现物质利益既需要客观手段,也需要主观条件。正确的思想理论,对于实现物质利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理论,会妨碍物质利益的实现。利益主体的精神状态,包括利益主体的认识水平、决心、勇气、毅力等对物质利益的实现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