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益与同化

利益与同化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利益与同化——共享原理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组织要想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因此,管理者不能合理地处理“义利”关系将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见,利益与同化实质上倡导的是一种共享原理。

五、利益与同化——共享原理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组织要想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利益依旧是一剂管理过程中的兴奋剂,而利益同化也成为实施管理中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是社会活力的源泉。马克思早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说制度与秩序、情感与意志、激励与竞争、矛盾与克制这四种手段有些虚无缥缈的话,那么利益就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利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们获得的实惠,它贴近人们的心声,是务实的企盼。利益同化可以使人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齐心协力,拉近彼此的距离。

古人所谓的“义以利生”,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这里利是收获财物,义是分配产品。义利关系好比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在一个组织中如果管理者私心很重,在分配中不合理地多占了财物,那么下属和职工必然会产生怨愤,反之职工则会心情舒畅,积极性提高,产生更多的利。义是手段,利是目的,两者对立统一。儒家将“义以利生”作为管理价值论,首先强调的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乃是人之常情;其次强调取物应当取之有义,符合公认的道德标准,不能多占他人的物质财富

在我国一方面是生产力比较落后,人口绝对数较大,十多亿人共同享有这有限的物质财富,有平均主义的心理倾向,如果差距太大,有一部分人得不到温饱,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另一方面,对于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不能一刀切,人人平均,否则调动不起人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有才能的、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这部分人的积极性,致使劳动生产率低下,社会发展停滞。因此,管理者不能合理地处理“义利”关系将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可见,利益与同化实质上倡导的是一种共享原理。利益与同化所实现的共享,实质上是一种分配与再分配关系,只是对内部更多地采取共享,而对外部则偏重于规范与说教。利益与同化作为管理的手段可以团结尽可能多的人,而尽可能的少树敌,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小资料: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资料来源http://www.sswww.com/caijing/dinglv/linhe.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