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益驱动的特征

利益驱动的特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贯彻于人类社会始终,使利益驱动作用长盛不衰。因此,任何具体利益的驱动作用都具有时效性,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利益的驱动作用要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取决于人们对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据此认识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利益驱动的特征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利益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原始的、内在的驱动力量,有以下特点:

(一)实用性和时效性

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消费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为主要内容的利益,正是从对人有用这个角度来激励和驱动人们行为的,这不仅表明了利益驱动的有效性,也反映出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本源性的驱动,是一种永远有效的驱动。

利益由人们的需要所引起,人们的需要是永不满足的,决定了利益驱动作用必然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并不是说一种需要和利益满足了,社会动力就消失了,如果这样,社会运行就会变成一种时断时续、分割断裂的单个行为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社会需要是永无止境的,人的利益追求是永不停顿的。一种需要的满足、一种利益的实现,总是不断引起新的需要和利益追求。需要和利益还具有不断上升的性质,它不断突破自身的框架,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其在推动社会整体在人类文明大道上永不停息地发展。这种需要与利益的无限性、上升性正是利益成为社会运行动力之源的原因和根据。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贯彻于人类社会始终,使利益驱动作用长盛不衰。但另一方面,任何利益都是具体利益,都是特定时空和环境下产生的具体利益,是相对的、暂时的。一种利益需要一旦满足了,其驱动作用就失去了效能。例如,在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最重要的追求和驱动是解决温饱问题,但一旦这一问题解决了,吃穿不愁了,就会不再满足于这一追求了,就要以小康即比较殷实的生活为目标了,而如果这时仍以温饱相许,其驱动力必然会大部分丧失。因此,任何具体利益的驱动作用都具有时效性,是暂时的。

利益驱动的时效性还体现为,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上的差异所决定的利益内容与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不同。

(二)主动性和盲目性

利益的客观性决定了利益驱动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认识与否、承认与否,它总是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人们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根据其要求去办事,利益驱动就有了主动性,反之就存在着盲目性。

利益及其驱动作用同任何经济范畴一样,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并且也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它能否实现,实现得全面不全面、充分不充分,取得于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正确性。也就是说,利益的驱动作用要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取决于人们对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据此认识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只有在主体(社会、阶级、集团、个人)认识了自已的利益之后,物质利益才能变成对主体的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刺激。刺激是意识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利益在意识中的反映。”利益驱动力的实现,只有在人们或多或少地认识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对利益的主体的某种程度的刺激。因为这时,人们才能遵循它的要求,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行动,顺利地、全面地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利益,这种利益的实现及驱动力的发挥,就是人们自觉的行为,带有主动性。

当人们还不认识利益及作用时,利益及其作用并没有消失,它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但却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例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工人阶级也在开展斗争以争取自己的利益,但那时的工人运动还带有盲目性,工人阶级还不懂得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当时的工人运动就没有走上正轨,即使实现了自己的某些利益,从数量上说也是不充分的。这表明当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利益及其作用时,它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却是一种异已的力量,强制人们在它的支配下活动。如果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的要求,就必然受到客观的惩罚。我国改革前的一二十年间,由于没有严格按物质利益原则办事,而且许多情况下还违背这一原则的要求,这是当时经济社会停滞的一个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