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植创新文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培植创新文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民族的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和建设。(一)突破僵化和保守,重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四种文化氛围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主导创新文化。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作为科技工作的主线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成果的温床。
培植创新文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民族的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和建设。创新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追求真理与自由的文化,培植创新文化的目标就是要创新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自主创新的提升,从而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一)突破僵化和保守,重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四种文化氛围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主导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关键是尊重人,既要尊重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更要尊重人的创新精神;创新不能仅靠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技术精英,而要靠更广泛人群的积极参与,使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展创新才华。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作为科技工作的主线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第二,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开放、民主、自由、和谐的良好环境。

第三,勇于探求真理,宽容失败,体现人文关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是决定原始性创新取得成功的精神条件,而怀疑和批判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四,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在创新文化建设中,树立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习性,我们既要有秉承先辈精髓的民族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要有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气魄。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五种机制

创新离不开大胆怀疑、“异想天开”的创新灵感和想象力,没有鼓励探索的有效机制,就难以催生出创新成果。创新也是一种冒险,必然要经历失败的磨炼,不允许失败就无异于断了创新的后路。只有不断进取,勇于实践,拒绝平庸,敢为人先,才能打破常规,独领风骚。

1.开放的科研机制

当代科学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在这种情形下,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科学文化环境对科技创新的发展极为重要。我们应明确地将科技行政部门确定为科研创新的政策制定、资源监管与评估部门,而不应作为科研创新领域的人财物的集中调配管理部门。政府科研资源的调配主体,应转移为若干新设与既设的相对独立、目标特定的创新先进财团法人或行业科技创新推动组织。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转化:由政府驱动型科研体制,转化为企业驱动型创新体制;由科技部门统管体制,转化为科技部门协调体制;由简单注重科技创新投入比重,转化为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的调整上。[20]

2.公平竞争的机制

我国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要按“开放、流动、公平、竞争”的思路进行构建。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具有很强学术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小项目,常常能够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民主精神,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不能求全责备。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只有20%,科学探索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失败者。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

3.科技评价机制

科技评价问题既是一个管理操作问题,也是一个创新文化建设问题。科学技术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科学技术评价对科技活动有导向作用。创新文化形成一个“公正、客观”科技评价环境和氛围,社会文化要呵护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建立有效的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机制,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扩大公共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着力于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5.科学普及机制

科学普及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创新文化的品质与内涵。科学普及与科技自主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体现。没有广泛的科学普及,民众对科技将失去兴趣,创新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因而应当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在制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普政策上下工夫,改变目前以政府直接参与、计划味道很浓的科普政策体系。其次,政府要考虑多种方式的加大投入,而改变过去“直接拨款、拨到部门”的传统思路。要考虑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科普基金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也可以采用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改变计划体制下监督管理不力的问题。最后,要考虑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推进科普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引导民间资本向科普事业注入。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成果的温床。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这已成为一个民族决胜创新时代的必由之路。[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