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特派工作搭舞台,老有所为展风采

科特派工作搭舞台,老有所为展风采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沈北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战线上,她心系农民。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每月一期,每期3000份发至全区乡镇及沈阳市各区县。为加强与果农的对接,他建立一支活跃在果农中间的“林果科普小组”,并设有专家热线服务电话。这项新技术已成为我区水稻、林果花卉栽培技术规程中的一项增产措施,得到广大农民认可。针对这些问题,李季春同志大力实施改造小老树的工程。
科特派工作搭舞台,老有所为展风采_记退休高级林业工程师李季春_沈阳市农业系统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事迹选编

李季春同志,现年74岁,196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林业专业,退休前曾任沈北新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林业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林果推广示范工作。退休以后,于2004年被聘为区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沈北新区东部山区马刚乡。

在沈北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战线上,她心系农民。扎实的作风,热心的服务,辛苦的劳动,赢得农民的爱戴。展示了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上为农民所想,为农民所谋,为农民所忙的绚丽风采。

几年来,她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探索了一种围绕果园转,做给果农看,指导果农干,引导果农致富技术的服务办法。热衷于技术服务,热衷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致力于果树栽植管理技术创新,使我区果树生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热衷于为“三农”服务,实实在在为果农做事

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把果树栽植管理11大骨干技术传授给果农,始终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服务三农”的首要工作。用请进、走出去的办法,在春节前后利用农闲季节将骨干专业户请到乡里进行科技培训。在农忙季节,到果园田间地头现场操作,如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装、果树环切等技术。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每次举办培训班,都突出一个“新”字和“实”字。讲新技术,如固定式刀片切割法;讲新方法,如果树摘顶去叶易生花;讲新观念,如冬季修剪改为四季修剪;讲新信息,如果园养鹿大有“钱”途,果园养鹅、鸡,林下种人参,养蛙等技术。根据不同季节到田间地头现场操作,通过几年来技术培训,基本达到果园家家都有个明白人了!

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科普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提高全区果农科技水平,每年充分利用《区科普》服务平台,定期刊登果树技术知识,定期指导全区果树生产。每月一期,每期3000份发至全区乡镇及沈阳市各区县。除此之外,结合科学试验示范内容撰写科技论文10余篇,曾获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推广一等奖。

抓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户是科普工作的载体,为更好地发挥产业链条的纽带,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及示范辐射作用,在每村都建一个科技示范户。

为满足果农的需求,注册了沈阳市马刚“新兴果村技术服务中心”,为果农提供农药、化肥、花粉、果品包装箱等,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由单一技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方便果农,服务果农,为果农服务走出一条新路。果农高兴的说:这真是为我们果农做了一件大好事,货真价实,果农再也不用到城里去买,又便宜一些。

为加强与果农的对接,他建立一支活跃在果农中间的“林果科普小组”,并设有专家热线服务电话。由区、乡两级科技特派员和果树协会会长三人组成,经常深入果园,做到有问必答,有事必到,解决生产当中难题30余件,被果农称为“及时雨”。

通过几年来技术普及,马刚乡果园技术员约1500人左右,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热衷于引进先进技术,为果农致富开辟新路

通过应用苹果梨果实套袋新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果皮薄、肉脆、味佳、色艳、无虫害率达98%,降低农药残留,向绿色食品跨进。果重平均提高50克,总产量提高18%—20%,总产值提高29%,不仅果大而且果型正、高档果可达90%,能卖上好价钱,销价由原来的0.8元/斤卖到1.8元/斤,投入比1:13。不仅解决了卖果难,而且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每年果实套袋都在100万个,调动了果农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由于采用果实套袋新技术、苹果梨果品质量大大提高,先后五次参加辽宁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博览会上荣获辽宁省优质果品奖和“中华名果”称号。双泉牌无公害苹果梨示范产品得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证和批准,推动了本地区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扩大、为果农增收奠定了基础。

引进果树易生花新技术——摘顶去叶

将果树当年枝摘项去叶是果树生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这个新技术,果树新生枝易生花、发育枝早期结果。据实验结果花芽增值1︰5。把这项新技术推广给果农,他们说:这项新技术既简单又容易操作,是使果树早结果又增产的好措施。

引进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水稻、林果、花卉等生产,提高单产,增加效益。ABT生根粉是一种高效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国家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产品。由于采用多部门联合推广、培训指导、试验示范、供应服务的一条龙推广方式,推广面积近20万亩,其中水稻达18万亩,林果、花卉蔬菜等达2万多亩。据多点试验示范水稻增产10.2%,果树增产20%,同时又是果园节水抗旱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已成为我区水稻、林果花卉栽培技术规程中的一项增产措施,得到广大农民认可。

致力于果树栽培技术的创新

我区果树主栽品种是苹果梨,但幼树长势旺,贪长不爱结果,得八年才能进入结果期。李季春同志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在果树生产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次促花效果不理想,切割口不容易愈合,同时PP333多效唑又禁使用。在此基础上,与马刚乡铁营子村果树研修基地的郭文才反复探索、研究、筛选与创新,终于研制出“固定式刀片”切割法。此项新技术从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达五年之久,由12亩推广到10万亩。这项新技术不仅在沈阳地区推广应用,现在已经辐射到全省,应用达到10余个品种。

该项科技成果由沈阳市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年获沈阳市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

“固定式刀片”切割法是幼果林促花技术,使果树提前2—3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亩效益2937.5元,亩平均增效15%—30%,投入产出比为1︰15。

改造小老树初见成效

小老树是指未老先衰的果树。由于多年弃管,再加上果农不懂技术,形成“三低”,即产量低、果品质量低、效益低,果农把这些树称“揪心树”,严重影响果农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李季春同志大力实施改造小老树的工程。坚持因地、因树,结合实际做到地上与地下改造相结合,实施三期改造工程。通过热心服务、手把手教、激发果农的热情。使果农舍得投入,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果树长势和果品质量逐年提高。如,马刚乡铁营子村的一个果园由单产十几斤达到近百斤,增产56%,病虫害降低35%,效益增加45.5%,由原来的“揪心树”变成“摇钱树”。使我区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亩产平均800元增加到4000元,虫果率由原来45%降低到5%,一等果占90%。就其社会效益而言,果树是经济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防污染等多种生态效益。果树可提供旅游场所,为我区建设成绿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提供条件。

通过科特派工作,李季春同志深深体会到:科技特派员到农家,在科技与农民之间搭起一个科技助农增收的平台,为推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新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果农真的非常需要科技到农户到果园,果农也关爱科技人员,从村到果园得走几里路,为了不让近70岁的她走这么远的路,果农开三轮车送她;在冬季给果树修剪,怕她冻着给戴上手套、披上棉大衣;到夏季去修剪果树,天气炎热,果农拿毛巾给擦汗……她每到一处都受到果农的热情欢迎。果农们都说:我们过去不懂技术,是你给我们送来致富本领。而科技人员也离不开实践,把知识与实践能融为一体,需要总结经验和理论升华。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老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由于科特派工作成绩显著,李季春同志于2007年被市老科协评为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她的誓言是:天下万物何所求,只为“三农”服务到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